这架牛拉水车盘已有近百年历史
昨天,记者进入石窟底部看到,在该石窟的最左边,有一道明显用宕渣人工堆砌而成的堤坝。堤坝左侧,一架牛拉水车盘躺在薄薄的淡红色淤泥中,主要木构件基本保持完整:1米余长的固定轮盘用的木桩依然挺立着;有21格斗板、7米多长的水车则躺在木桩不远的地方;水车上面,则压着一根带有两个木齿轮的木轴承,长度大约有3米;用于固定水车的两根木头靠在石窟壁上。
市文保所与鄞州区文管会的专家根据这架牛拉水车盘的制作方式及上化山石宕遗址的开采历史,断定其为清末民国初年遗物,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
灌溉农具为何出现在采石场?
据介绍,牛拉水车盘曾经是江南农村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大型农具。一人多高的凉亭中,蒙上双眼的老牛套在一个大木盘边,一圈圈地绕行着,转盘与河边的水车通过一个转动轴联接,转盘的齿轮带动转动轴上的齿轮转动,转动轴因此带动水车上一高一低两个齿轮转动,斗板间的河水就在转动间被一股股地运至河边的田地中。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大约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类似牛拉水车盘这样的大型农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这样的灌溉工具为何出现在采石场呢?“这证明,这处石窟在采石过程中曾经产生大量的岩间渗水。”鄞州文管会主任谢国旗指着从石窟顶部往下滴个不停的泉水告诉记者,“安装牛拉水车盘后,就可以及时将滴下的水排出石窟了。因此,这一发现为研究古代采石场的排水系统提供了最直接的实物证据。”
专家建议,对于此次发现的牛拉水车盘残件,最好的保护方法就是将其复原后安装在原位,“因为保证文物的原真信息十分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