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领导重视,项目带动。宁波市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5月份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发展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宁波的决定》,为美丽宁波建设指明方向。该市召开年度全市生态环保工作会议,分析形势,明确目标,凝聚共识,克难攻坚。及时分解生态省建设目标任务,印发《2013年度宁波生态市建设工作任务书》。制定并下发《2013年宁波市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工作行动计划》,确定年度五大任务、十一大行动和100个重点建设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46.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69.4%。
二是规划引领,优化准入。该市充分发挥生态功能区划对区域专项规划的约束作用,以区域的“环境优化”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强化项目准入与生态功能区划的相符性。启动《生态功能区划》修订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前期调研工作,着手开展国家级、省级生态市指标可达性分析评估,从宁波城乡一体、永续发展角度提出若干建设性建议和意见。
三是强化考核,加强监督。该市进一步优化调整生态市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任务书指标体系,实施量化考核评分办法,生态文明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及考核体系日臻完善。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定期向辖区党委政府分析通报环境状况和主要环境问题,采取约谈、督办等措施,推动各地有效防范环境隐患,加快区域污染整治。实时跟踪生态环保重大项目进展情况,对进展缓慢的工程采取查、督、帮的方式,全面协调推进建设。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加大公众参与力度、广度与深度,强化社会监督。
四是创新机制,提升服务。该市引入生态创建“退出”机制,打破长期以来存在的荣誉“终身制”,对余姚市黄家埠镇等5个乡镇开展首次建后复查工作。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公益林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亩30元。建立“刷卡排污”企业排污总量控制新模式,实现对企业环境管理从浓度控制向浓度、总量双控制转变的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宁海县24家工业企业在全市率先安装刷卡排污总量控制系统。
五是强化宣教,知行合一。积极开拓新闻宣传平台,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生态文明舆论宣传氛围,在《宁波日报》等本地报刊上,共刊登环保类新闻318篇。在《中国环境报》上刊登宁波环保新闻13条。积极发布微博,加强沟通,正面引导网络舆论。继续组织开展好“环保•故乡•山江海”、世界环境日、浙江生态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通过生态文化的全面渗透,逐步建立起全社会上下符合自然生态原则和环境保护要求的行为规范。成立宁波市环境保护促进会、充实生态志愿服务队伍等方式,培育壮大环保组织,广泛营造全社会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