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交警发明的“棒棒糖”指挥棒挺管用的。(记者王鹏摄)
行人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非机动车越线抢跑道,这些在很多人眼里司空见惯的不文明行为,目前,正被全社会上下前所未有的密切关注,并被媒体取了一个响亮但又让人尴尬的名字———“中国式过马路”。
由于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在所有交通违法行为中,不文明过马路行为是社会各界公认的最难啃的硬骨头。从今年3月以来,我市交警部门迎难而上,重拳打击不文明过马路行为。据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消息,从3月1日至昨日,仅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个区,就有5300多名行人因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受到交警部门的处罚。
“交警部门在整治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赢下这场战役。”分管道路秩序工作的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副局长杨国胜告诉记者,今年是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五年工程的开局之年,自全省城市道路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迅速启动声势浩大的宣传攻势,营造浓厚的整治氛围,引起了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响,助推了整治行动的深入开展。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辉忠,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余红艺,市委常委、公安局长王惠敏等领导相继作出批示,要求交警严查、严管、严罚,以推动市民自觉遵守。
据宁波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办公室3月26日早高峰时段对灵桥西等部分交通流量较大路口交通情况测评显示,每个路口平均每15分钟有173辆机动车、141辆非机动车、55名行人通过,只有3辆非机动车、4名行人存在闯红灯现象,无机动车闯红灯。
记者得知,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我市交警部门坚持对行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的行为“零容忍”原则,并制定不少创新举措加以规范、整治,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这项工作的推进将有利于提升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养,对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现状有着积极意义。
罚得“严”,劝得“萌”交警坚持常态化“零容忍”
海曙芝兰岗,轮到交警王勤执勤。一个年纪在30岁左右,带着耳塞的女子正在过马路。而此时,指示她前行方向的信号灯是红灯。
王勤跟在后面喊了几声,她没听见,仍自顾自地走。王勤赶上去劝阻,手才刚伸出去,女子就大声叫起来:“别碰我。”搞得工作才3年的王勤很尴尬。
在这次城市严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整治行动中,行人闯红灯是9个重点整治项目之一。按规定,王勤可以对这名女子处以10元的罚款。
“我没看见呀”“人家都在走的”“没带钱”……女子找了一圈理由,最终还是拗不过王勤,只能嘟嘟囔囔地掏了罚款。
此时,王勤和女子已经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僵持了10分钟。
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因为警力紧张,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宣传处副处长谢陆珍也去路面“站过岗”,一共拦下了7个闯红灯的行人,要说服对方接受处罚,至少花上10~20分钟,“执法成本实在太高。”
协警鲍罗平亲眼目睹过同事因为劝阻行人不要闯红灯而被打的。“人家都在走,你干吗拦我?”对方态度很蛮横。遇上这种事,鲍罗平说,只能自认倒霉,“我们不能还手。”
“看清楚了,我可是在人行道上,行人有优先通行权的。”鲍罗平这回遇上的这位看起来还挺“讲道理”,却不愿抬头看一眼,前方明晃晃的红灯。
尽管处罚难度大,但自今年3月开罚行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以来,交警部门始终坚持“零容忍”。
3月下旬,一名来自河北的王姓男子在我市鄞州区闯红灯被罚,撂下一句狠话:“我以后再也不来宁波了。”这件事经媒体报道后,宁波的“零容忍”态度亮相全国,也在网络上得到了舆论的支持。
严格执法的同时,交警们还想了不少办法来劝阻行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其中有不少办法都是“宁波首创”。
海曙柳汀街与环城南路交叉口,红灯亮起,协警伸出了握在手中的“棒棒糖”。这其实是一根指挥棒,长约1.2米,指挥棒的一头安装了一块圆形的“停止”标志。整根指挥棒花花绿绿的,吸引不少行人驻足观望。
利用醒目的“棒棒糖”指挥棒的新想法最初来自于海曙交警,之后在全市得到推广。
海曙灵桥路药行街路口,几名行人正在路口的遮阳棚下等红绿灯,头顶不时传来“请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的提示语。抬头看,发现遮阳棚的横梁上装了个扩音喇叭。谢陆珍告诉记者,此举也是宁波首创,今后交警部门还会对内容加以改进,更简洁、更生动。
这些只是此次治堵治违行动制定的涉及7个方面,共计18条中的一小部分。
“行人闯红灯和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可以说是交通治理中最难的,但是我们一定会坚持严格执法,守好各自的岗位。”王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