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对话 > 网上发布厅
“家庭农场”宁波已超400家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3年02月19日 09:30

  昨天,市民在奉化冷西村的“家庭农场”内摘草莓。

  (记者 鲁威 通讯员 康庄严/文 记者 王勇/摄)

  一开年,中央一号文件里的一个新词抓人眼球———“家庭农场”。这个新词,让慈溪市桥头镇成达农场负责人杨成达,力有处使,底气也更足。

  事实上,这是中央一号文件首次鼓励和支持农村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模式转变。

  “家庭农场”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宁波就作为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的范本,与上海松江、湖北武汉、吉林延边、安徽郎溪等地一起探索这种新型经营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果。

  据记者最新了解,今年市里还将出台关于“家庭农场”的相关政策,今后重点培育一万家“家庭农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1000家左右作为标准化“家庭农场”。

  50多人的成达农场:

  一年的产量超过4000吨

  这几天,在成达农场里,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忙着采摘新鲜蔬菜。

  2004年在慈溪市桥头镇丰潭村注册成立的成达农场,这个50多人的农场,算得上是宁波一个较大的家庭农场。

  “现在一天至少要装运二三十吨蔬菜到定点的加工厂。”农场负责人杨成达告诉晚报记者。

  成达农场是宁波星火示范基地,面积有2000多亩,以种植绿花菜、小松菜、菠菜、甘蓝菜等出口蔬菜为主,这个家庭农场一年的产量超过4000吨。

  在杨成达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土地流转合同、农机购买合同等文件,“这些年,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杨成达告诉晚报记者,“由于现在的种植、收获科学化、机械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一个人负责上百亩地并不是难事。我们从播种、喷药、收获开始尝试使用机器代替人工。”

  杨成达告诉晚报记者,现在,他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指挥50多名雇员管理蔬菜地。前几年,种植花菜时,成达农场首次进行机播试验,采用机播的蔬菜长势不错,“既减少了人工成本,又提高了成活率,一举两得”。

  记者看到,农场的菜地里都安装了现代化的喷滴灌设施。每个间隔5米左右,绿花菜叶丛中冒出了一只只“黄袋”。

  “这是利用生物技术诱捕害虫的装置。”杨成达称,有了这东西,种一季蔬菜可以少打3次生物农药,不仅可减少治虫药物成本2万元,而且也确保了蔬菜安全。

  记者了解到,像成达农场这样的家庭经营或者联户经营的农场,在宁波越来越多。

  此前,宁波市农业部门于2010年对全市“家庭农场”搞了一次调研,结果显示:当时在宁波工商部门进行企业注册的“家庭农场”已有385家。2010年,全市385个家庭农场已实现销售收入8.26亿元,利润1.48亿元,分别比2009年增长28.8%和35.6%,平均每个农场分别为214万元和38万元,大大超过普通农户的收入水平。

  如今,在宁波,“家庭农场”已超过400家,而且不少家庭农场年入百万元。

  宁波“家庭农场”已超过400家

  在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的范本之一的宁波,家庭农场近年来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宁波家庭农场已超过400家。”市农业局经管处有关负责人昨日告诉晚报记者。

  “家庭农场”其实是个挺通俗的词,而在市农业局经管处副处长胡然挺等专业人士眼中,有着更为严格的说法———它是指现代农业家庭经营组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专门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且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

  “与种养大户相比,家庭农场最大的不同是其经过工商注册,其企业化程度更高。”胡然挺称。

  记者接连数日从慈溪、余姚等地了解到,“家庭农场”主要是由以前的专业大户发展起来的。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宁波已经有了“家庭农场”的雏形,出现了一批粮田适度规模的经营大户。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规模大户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自发或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将自己的经营行为进行了工商注册登记,寻求进一步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由此演变成了中国最早的“家庭农场”。

  记者昨日从市农业局了解到,宁波的家庭农场大多都是通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分别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后发展起来的。经营的项目涉及种粮、蔬菜种植、苗木花卉、特种养殖等领域。

  有些家庭农场还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田园风光等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使农场农产品身价陡增。

  据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超过60%,50亩以上经营面积的业主(包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超过5500户,承包经营面积近70万亩,均已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

  数据显示,在宁波种植类的279家“家庭农场”中,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普通农户的平均经营面积不足3亩。此外,规模经营效益可比散户经营亩均高出15%左右。而这说明,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了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实现了“种地有钱赚”。

  “家庭农场”有哪些优势

  “‘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长久以来传统农业经营低、小、散问题。”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称。

  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农场”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导致的农民老龄化、兼业化等问题。

  记者在采访时注意到,为了实现收入最大化,我市多个家庭农场中的年轻人没有选择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里务农。

  城里人想当“农场主”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地流转

  “家庭农场”,也让人们联想到了前几年兴起的“开心农场”,此前,不少市民到郊区农村租用一块土地,享受田间劳作的乐趣。

  然而,业内人士对此表示,按照宁波现阶段的情况,城里人到农村搞农业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土地流转。

  所谓的土地流转是以租金的形式,把他人土地的使用权租过来,由租用方来进行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出售后,将所取得报酬的一部分作为土地的租金返还给出租方。

  据记者了解,宁波市周边农村的土地租用费用不低。目前,宁波比较普遍的标准是每亩500元以上,城郊地段每亩在800元以上,而且价格每年都有上涨。

  “想当农场主的城里人,可以采取出资金或提供资源的方式加入农民合作社,在里面负责管理和销售等。”业内人士表示。

  记者从市农业局获悉,宁波已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和连片集中。在不久的将来将推动农村土地流转,为供求双方提供法律咨询、供求登记、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代理、纠纷调处等服务,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

0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何巧巧
无标题文档
用户名:
密  码:
(天一论坛ID通用)
电话:87685390 微信:wsfbt123
Email:wsfbt@cnnb.com.cn
民生新闻 >>更多
一周热点 >>更多
部门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