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伴随大范围雨雪天气,这个28年来最冷冬天,让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体会到入骨三分的寒冷,有关南方是否需要供暖的争议声再起。
一项2万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八成以上人支持南方供暖。那么,实行半个多世纪的“供暖线”该不该重新划定?如何采暖更合理?
102年前,划定南北方分界线
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南方”,指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全部区域。新中国成立后,按照有关规定,我国采暖地区一般是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天气超过90天的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北供暖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线,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6℃~18℃。
事实上,中国南北方分界线已划定了102年,这条分界线最早是1908年由中国地学会(即现在的中国地理学会)首任会长张相文,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角度出发提出,最初仅为供作参考用。
“北岭淮水”这条线,从海滨到江苏淮安,再到河南信阳,一直到陕西安康,长约上千公里宽约数十公里。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这条线也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的分界带。这种分界线两边的气候差异大,主要意义是对农作物的生长以及当地民居建筑起着参考作用。
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
据主管城镇供热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透露,由于当年“能源奇缺”,周恩来总理亲自主导以秦岭、淮河为界,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划定理由是累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主要包括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区。
如今,一甲子已过,这条线该不该调整?
“国家集中供暖线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条‘福利线’。”上海交通大学陈宪教授说,“‘一线定南北’现在看来已不妥,供不供暖要看‘天气’。”
“出现极寒天气就该供暖。”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丁元竹指出,近10年来我国气候发生重大变化,极端天气频频发生,2008年初湘贵黔大范围雨雪冰冻情形至今仍历历在目。然而,供暖政策却未跟上“天气之变”。
多年来,北方地区集中供暖室温标准为18摄氏度左右,而南方大部分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低于16摄氏度。出现雨雪天气时,长江流域气温一般不到10摄氏度,即便到了极端最低气温0摄氏度以下,也只能“望北兴叹”。
“过去供暖对于北方是‘必需品’,而对于南方是‘选择品’,不供暖最多影响生活质量。如今,供不供暖更加关乎‘人心’冷暖。”丁元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