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把“锡壶”,成了导致孙老伯祖孙四人铅超标的“罪魁祸首”。
昨天上午,在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病房,67岁的孙文龙正打着点滴。由于体内的血铅值高达1010微克/升,他总共要接受3到5个疗程的驱铅治疗。“真没想到,一把小小的锡壶能惹出这么大祸。”回想起20多天辗转求医、身心受罪的经历,孙老伯悔不当初。
A祖孙四人全部血铅超标
孙老伯家住慈溪市坎墩镇孙方村,长期务农的他身体一向硬朗。然而,20多天前,孙老伯突然饭吃不下,觉睡不着,浑身没力气。
转了几家医院后,有医生终于发现他的症状符合铅中毒的表现,但细问之下,孙老伯一家似乎和铅扯不上什么关系。为了确诊孙老伯的病情,他最终被转到宁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该院同时也是宁波市职业病医疗救治中心。
血铅检测显示,孙老伯的血铅值高达1010微克/升,“成年人血铅值超过600微克/升即可诊断为轻度铅中毒,有腹绞痛、贫血或轻度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等表现中的一种的,可诊断为中度铅中毒,有铅麻痹或中毒性脑病等表现中的一种的,可诊断为重度铅中毒。”接诊孙老伯的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刘德军说,考虑到孙老伯有贫血的表现,所以孙老伯起码属于中度铅中毒,他的黄疸也是由于铅在体内积累引发肝脏损害所致。
无独有偶。经检测,孙老伯老伴的血铅值也达到了598微克/升,“一般来说,成年人血铅值超过400微克/升的,就要被列为观察对象了。”这类人群需要找出并规避血铅超标的原因,然后通过代谢将铅慢慢排出体外。
与老两口同住的还有9岁的孙女和5岁的外孙女。经检测,她们俩的血铅值分别达到了130微克/升和180微克/升。按照标准,儿童血液里的铅含量超过100微克/升,即属铅中毒。
B “罪魁祸首”竟是装料酒的“锡壶”
让刘德军不解的是,以往来就诊的铅中毒患者多属于职业性铅中毒,比如在一些防护措施没有做到位的蓄电池厂上班的工人,“如果不做好防护,这类人群发生铅中毒的概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可是,孙老伯家里没搞装修,周边也没有涉铅作业的工厂,一家人怎么会一个个都血铅超标呢?
在医生的再三启发下,孙家人终于找到了“犯罪嫌疑人”,一把早年从地摊上买来装料酒的“锡壶”。宁波市疾控中心理化科工作人员检测后得出的数据,让孙老伯大吃一惊:壶里装的料酒,铅含量高达1.5克/升。而根据国家相关发酵酒卫生标准,酒中的铅含量不得高于0.5毫克/升。也就是说,这把壶中的料酒铅含量整整超标了3000倍!
那么,是料酒的问题还是壶的问题?孙老伯透露,料酒是自家小店经营的,虽说一袋进价不到一元钱,但都是从正规渠道进的货,应该没问题。据悉,铅含量是酒类必检的一个项目,酒水类商品必须经过铅含量检测才能允许上市销售。孙老伯家的料酒既然不是黑心小作坊出产,本身铅含量超标这么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问题可能还是出在壶上。”理化科的王立医生推测,“以前冬天的时候,农村的老百姓喜欢用锡壶烫黄酒,结果一家子集体铅中毒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检测证实了王立的猜测———同一批次的料酒,铅含量低得都显示不出来。问题就是出在壶上。
孙老伯回忆,自己是两年前把这把“锡壶”找出来装料酒的,以前都是在料酒的包装袋上剪一个小口,用完直接放在边上的,有几次不小心碰翻了,料酒洒了一地,“想到家里有把锡壶,我就擦擦干净拿出来装料酒了,用起来挺方便。”
孙老伯做菜特别喜欢放料酒,“一袋料酒7两多,天热时我怕坏掉就用得更多些,一般两天就用掉一袋,天冷的话三四天也能用掉一袋。”孙老伯算了笔账,3年下来,一家人估计喝了两三百斤的“毒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