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如何防止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故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教育部发出紧急通报之后,本地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系列的必要措施,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在采访了水上救生、救助、游泳健身等方面的专家之后记者发现,自然水域情况复杂,空间范围比校园大得多,要杜绝此类悲剧的重复发生,不仅学校、家长要多做工作,社会各界也需要“多管齐下”。
交通部直属东海救助局宁波基地有一支水上应急救援队,方宏宾队长曾和北仑区志愿者协会水上安全救助志愿者分队的队员们一起到学校、社区,面向中小学生进行水上安全教育。他表示,自然水域包括江河湖海等自然水体,由于存在水流湍急、漩涡、水下情况复杂、水温低等多种因素,容易发生溺水事故。“防止溺水悲剧,重在事前预防。最好是采取必要的救生措施再下水,比如救生圈用细绳系在腰部。”方宏斌说。
记者了解到,在今年的市两会上,体育界的政协委员鲍飞玉提交过有关“普及青少年水上安全知识”的提案。她在提案中介绍,近年来,宁波青少年水上意外溺水死亡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全大市天然水域意外溺水死亡80余人,其中外来人员子女占80%以上。她认为,普及青少年特别是外来青少年的水上安全知识,需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她建议,教育部门把青少年水上安全知识普及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把游泳课作为体育课的重要内容,有条件的学校每周开一节游泳课,让宁波的中小学生人人学会游泳。针对外来人员子女发生溺水事故多的情况,她建议采取必要措施,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子女熟悉水上安全知识。
市游泳健身中心总经理计生波表示,去年他们中心已组织过“小候鸟”游泳培训,有6批共200多名外来人员子女接受了游泳技能培训。目前他们在和江东区教育部门接洽,在游泳淡季让附近小学把游泳课放到市游泳健身中心来上。“让学生人人学会游泳,是防止悲剧发生的必要措施之一。”身为市政协委员的计生波建议教育部门考虑将中小学生的游泳课列为阳光体育项目。
考虑到自然水域救生的专业性很强,浙江省游泳协会的黄亮建议,水上“110”的公安干警最好也参加自然水域救生的技能培训,这样可以提高救援的成功率。
一旦发生溺水事件后,应急处置十分关键。市游泳健身中心的救生组组长张峰表示:发现有人落水,要尽可能地利用竹竿、绳索等可以利用的工具施救,切忌轻易下水或伸手去拉。“落水后6分钟内是救援的黄金时间。”此外,及时报警和呼救也是救援的有效手段。平时,中小学校的体育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游泳技能训练,以及心肺复苏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救能力。
中小学生在自然水域的溺水事故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专家建议,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都行动起来,形成合力,群策群力,一起预防悲剧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