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施超 通讯员成瑛)昨天上午7时,春雨绵绵,宁波港传来一声悠长的汽笛。一艘标示着“中河”字样的轮船在海事巡逻艇的护航下缓缓靠近远东码头。这就是本月2日曾救起29名外籍落水人员的中国“英雄船”。在体验一番惊心动魄的海上救援经历后,29名船员重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中河”轮是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下属船舶,是往返于中国和澳大利亚之间的固定航船。宁波是该船归国途经的第一站,此后还将停靠上海、厦门、香港等5个国内港口。
“欢迎你们回家!”浙江海事局局长高军、宁波海事局局长梁永铭等一行登上“中河”轮,向船员们献上鲜花和锦旗,并对他们参与国际救援的英勇表现和高尚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
“终于上岸了,回家的感觉真好。”48岁的船长林友凤松了一口气。尽管这样说,但他的思绪还停留在10天前的那次海上大营救上,“真是惊险,我终身难忘!”
48岁的老练船长:
“8级海风中我们奋战8小时”
2日上午9时,正当“中河”轮由南向北航行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时,忽然接到澳大利亚救助中心的船舶遇险电报——“一艘载有350余人的渡轮在南方20海里处沉没,请附近船只前往救助。”在请示有关领导后,林友凤立即调转航向,全速前往出事地点,展开了一场惊险的海上大营救。
时间就是生命。经过简单的商议后,船长林友凤决定全船29名船员投入救助行动,其中包括7名年轻的见习生,还有厨房的大厨以及服务员,“仅仅半个小时,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随后,救援行动全面展开。由于当时海面风力达到8级,涌起的浪高有三四米,实施救助行动非常困难。救助小组成员从甲板上向救生筏抛撇缆绳,一次不成功,下一个再接着上,在大家的努力下,第一只救生筏上的难民终于抓牢了撇缆绳。1个,2个,3个……一个个幸存者被成功救起,截至当日下午1时20分,“中河”轮共救上29名幸存人员,然后将他们妥善安顿在休息室,并提供了食物和水。
“等到安顿结束夜幕渐渐降临。”林友凤说,连续奋战了8个多小时的船员这时候只匆匆吃了点饭,然后继续进行海面巡逻。“救援工作做得这么完美,跟大家的团结精神有很大关系,我为他们感到自豪。”
23岁的见习“船手”:
难民称我们为“英雄”和“朋友”
唯一的浙江籍船员喻荷章是船上的轮机长,他说,在这艘中国船只上,素不相识的外国幸存人员受到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主食是咖喱饭,不吃面条,但是吃面包和馒头。于是,大厨余超自告奋勇,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蒸馒头。“我们一共做了五六笼馒头,一笼40多个,他们吃得很多,很开心。”
“他们在海上已挣扎了四五个小时,几乎丧失了生存的希望,所以更加感激中国船员的无私救助。”轮机长兼医生工作的大副邵建银说,“渡轮沉没后,燃油不慎泄漏,不少难民还喝到了被污染的海水,我们还联系远洋医院进行了医疗指导工作。”
今年23岁的陈伟毕业于大连海事学院,作为船上最年轻的轮机见习生,他在救援行动中的表现也可圈可点。他说,在与这次海难幸存人员的交流中,不少人称呼他们为“朋友”或“英雄”,这让他特别感动和温暖,“每当想起这些,救援时的辛苦一下就没有了。”陈伟腼腆地笑着说。
昨晚6时,带着宁波人民的祝福和赞叹,“中河”轮又一次起锚出发,它的下一站将是上海。毫无疑问,迎接他们的,也将是满含温情的鲜花和掌声。因为,这不愧为一艘名副其实的“英雄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