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亚国讲了一个故事。两名外来孩子相约去河边游泳,正准备下水时,听到河边道路上有两名男子正商量着如何处理一辆电动车,他们急忙跑到警务室向沈亚国报告。沈亚国立即赶去,两名男子虽然逃了,但电动车被追了回来。
通过阳光课堂,外来孩子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这让小港本地人称赞有加。
红联村村民董秀珍说,以前外来孩子总是在村里文化乐园边的围墙上乱涂乱画,现在,文化乐园的围墙不再有涂鸦了,孩子们还定期组队义务帮村里清除垃圾。
同时,阳光课堂也受到了外来孩子家长的欢迎和支持。
“我们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了阳光课堂,孩子们的暑期生活充实多了,也让我们省心多了。”家住红联村振兴西路的丁师傅说。
外来孩子也很喜欢阳光课堂。租住在衙前村朱家河塘的王家瑞,自从村里阳光课堂开课后,暑假里每天都会高兴地去上课,“暑假爸爸妈妈忙着上班,家里只剩我一人很无聊。在阳光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开了眼界,去年阳光课堂的老师还带我们去了雅戈尔动物园,今年要带我们去宁波博物馆。”王家瑞兴奋地说。
此外,阳光课堂的孩子在大学生村官的带领下,还积极参加许多公益活动。
“在阳光课堂中,孩子们变得越来越活泼、越来越有爱心了。”兴岙村大学生村官吴淑玲说。
已建立长效机制
今年6月,朱田村的阳光课堂社区教育模式荣获全省第三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二等奖,这是宁波市唯一一个获奖的村级单位。
“在外来人口密集的村子设立阳光课堂,是让外来务工人员能够在小港安居乐业、融入第二故乡的重要举措,为了能让阳光课堂越办越好,我们还每月召开大学生村官联席会议,总结和汇报各个阳光课堂的发展情况,解决阳光课堂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林静芬说。
为了保证阳光课堂师资水准,小港街道还成立了专门的“讲师”储备库,里面既有小港街道关工委“五老”骨干、青年志愿者,还有来自宁波甚至上海的高校志愿者。
据小港街道团工委书记冯罗君介绍,去年12月,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还专门来到小港街道给孩子们上公益课,今年暑假,团委已经和浙江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合作,由该校志愿者在阳光课堂授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