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起14个阳光课堂
“没有新宁波人的文明就没有整个社区的文明。”68岁的张声光是朱田村党委副书记、关工委顾问。
2008年8月,朱田村成立了专门针对外来孩子的阳光课堂,村支部书记、关工委主任王绍昌任校长,新来的大学生村官王恒任副校长,治安队队长沈亚国任常任教师。
“取名为阳光课堂,意为让外来孩子能够感受到和家乡一样的温暖,让他们在第二故乡与本地青少年共同成长为国家的栋梁。”王恒说。
村里的会议室成了阳光课堂的教室,多功能活动厅、兵乓球室等成了阳光课堂的活动场地。
朱田村区域内的退休教师、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成了阳光课堂的老师,街道巾帼讲师团成员、退休干部甚至暑期回乡的大学生成了阳光课堂的“客座讲师”。阳光课堂每个双休日开一次课,暑假则天天开课,外来孩子在这里学习科普知识、文明礼仪、安全知识、法律知识。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这样的口号。在北仑区小港街道,一群大学生村官也提出了这一口号。他们在自己供职的村庄,依托村党委和关工委,开始组建一个个阳光课堂,让那些随着父母远道而来的孩子们在双休日和寒暑假能过上丰富多彩的生活。
2010年1月,继朱田村之后,小港街道在外来人口比较集中的村子,又成立了13个阳光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