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一考,筑起立体监管网
被业内称为宁波“史上最严厉”的出租车管理办法从今年2月起开始实施,我市客运出租汽车全面实行“8+1”考核制度。其中最为严厉的一条就是,出租车司机一年内两次拒载并被查实的,有可能永远不能开出租车。
“考核管理是联动的,一个违章违法记录将影响从业人员、车辆和企业的考核。”张轶宁说,如果一个出租车司机一年内两次拒载并被查实的,依法注销《资格证》,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再根据驾驶员交流管理办法,他将被列入从业人员严重违法违章子库,即使一年以后他再次考出从业资格证,相信已没有企业会录用他了。
为了深化落实考核制度,近期,管理部门广泛收集乘客投诉、志愿者监督、现场检查以及电子警察拍摄的基础资料,并在第一时间将扣分情况告知经营者和驾驶员。并对考核较差的司机逐个约谈。
素质提升,人人争做文明司机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是个不争的事实。”张轶宁说,现在要充分发挥优秀企业、车队、驾驶员的先锋模范和示范带头作用。
“现在有51名党员司机,41支文明车队,省级服务明星195名,他们都是全体司机学习的榜样。”张轶宁说,接下来,他们将在出租车行业强化党建组织覆盖,品牌车队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党员群众链接制度”,一个党员联系两名预备党员,一名预备党员联系三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联系一名普通司机。
6月份起,市公管处还将面向全市道路运输企业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争做文明出行践行者、争当文明出行驾驶标兵”专题教育活动,确保专题教育覆盖面达到100%,并对培训考试不合格的人员实施重点检查。
严查重罚,突查促整改
从本月起,包括市三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在内的稽查人员全员上路,通过明查暗访,站点检查与路面检查等方式,对出租车进行严管、勤查。同时,深化联合执法行动,与交警部门开展联合整治,重点查处各种突出的不规范行车行为和不文明服务行为。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开展对口检查,聘请第三方机构实施测评,各个企业开展自查。
出租车,你理应是文明的使者
——市民眼中的出租车不文明行为
出租车是流动的窗口,其文明程度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品位。但在很多市民眼中,个别出租车司机服务意识差、车内脏乱、行车违法等不文明行为为窗口“抹黑”。
车容车貌较差
在市民宋兵眼中,与杭州、上海等周边城市相比,宁波出租车硬件比较差,个别司机不懂得爱惜车子,外面看起来脏兮兮,坐进车里,还能闻到一股异味。宋兵说,一些车内副驾驶位置的前方票据摆放凌乱,车内的凹槽处则积满了的灰尘。
建议:及时更新车辆,加强对车容车貌的整治。
很少听到“谢谢”
在市民王小姐眼中,只有个别司机会用礼貌用语,讲普通话更是很少,让人产生“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很少听到司机主动说‘您好、请您走好、再见、谢谢’等用语。”王小姐说,好几次打的,一路都听司机煲电话粥,声音还很响。后来听说司机之间是虚拟网,打电话是免费的。还有个别司机喜欢把音响开得很大,耳根不得清净。
建议:倡导司机“微笑”服务,规范服务,从乘客上车起,脸带微笑问候,到达目的地读票、唱票、找零、主动出具发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