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作为有知识、有身份的官员群体,没有接触过网络的几乎没有了,许多人一天也离不开网络。但是,利用网络微博等开展工作或与网民探讨公共话题,还属于少数官员的“吃螃蟹”之举。记者采访发现,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网络监督产生的威慑力令其有些“敬而远之”。
近年来诸多的网络热点事件表明,网络舆论往往成为社会舆论的发源地和放大器,在监督方面更是一时风头无二。比如,官员因一句触犯众怒的“雷语”就可能遭到“人肉搜索”,仕途大受影响;一张“天价香烟照片”一上网就拖出一个贪官;一份“公务员出国考察费用清单”被网上传播后,几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
江西万载县委书记陈晓平一个多月前就因一句雷人语陷入一场“网络风暴”,这使他面对记者关于网络的采访“避之唯恐不及”。
2010年11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于建嵘在其微博上发文,称其与陈在饭桌上交谈时,陈一句“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拆迁),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令其顿时“离席而去”。此博文发表后,引起网友的广泛关注,一时间陈晓平面临“千夫所指”。于建嵘说,网络时代,地方官员不能再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著名社会学家陆学艺说:“三种官员最怕网,一种是不太干净、心里不坦荡的;一种是不敏感、不称职的,话都不会说,常说粗话的;一种是网络运用不熟练的官员。”他认为,现代型干部应是开明、易于接受新事物、善于应用互联网的。
江西省委宣传部网宣办主任刘浩则认为,两类官员最怕网络,一是相当一部分地方党政领导,怕的是一旦“失火”,“灭火”不及时而造成负面影响,引起上面领导的不满;同时也怕自己被网民盯上,一旦如言语不当等被关注甚至被“人肉”。二是负有管理网络之责但经常感觉力不从心的文化宣传等部门官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