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对话 > 网上发布厅 > 新_网上发布会
  宁波城乡统筹发展新闻发布
宁波市率先实现城乡全面融合(一)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10年12月10日 10:55

  宁波城乡统筹发展新闻发布

  市委农办新闻发言人、副主任周建飞

  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全局,深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全市各有关部门积极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城乡区域发展呈现出整体推进的良好态势。2009年城乡统筹水平综合测评得分87.09分,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率先进入全面融合阶段。下面我代表市城乡统筹办向大家作个简单介绍。

  ——惠农富民政策效应得到进一步强化。“十一五”时期,市委、市政府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中心任务,不断加大对农村建设的投入,逐年增加各类支农惠农补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全市农民收入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年为7810元,2007年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51元,2009年达到12641元,今年有望达到14000元左右。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5年的2.229:1缩小到2009年的2.165:1,连续6年呈现缩小的趋势。

  ——城乡融合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2009年,我市统筹城乡综合得分达到87.09分,连续5年稳居全省首位,成为全省首个进入全面融合发展阶段的市。鄞州区得分89.41分,继续领跑全省,其他县、市均处于整体协调发展阶段,其中余姚、慈溪、宁海得分达到80分以上,即将进入全面融合发展阶段。这些数据表明我市“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已经得到比较明显的缓解,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已正在建立。

  ——合力兴农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这几年来,我市着力构建党政主导、农民主体、全社会合力共建的新农村建设保障机制。市委、市政府领导带头实施联镇带村,指导新农村建设。各部门重心下移,主动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助推新农村建设活动。“百乡千村送服务”、农村工作指导员、一村(社区)一名大学生等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协同,齐心协力建设新农村的良好局面。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热情持续高涨,全市累计5972家企业参与村企结对,落实共建项目5651个,实际到位资金达7.8亿元。

  可以说,“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历史上农村变化最大的时期,也是广大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具体成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速传统农业向集约、高效、生态农业转型,现代农业集约化发展、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格局进一步形成。加快推进“一区二十园百基地”建设,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带和十大农业主导产业。5年来,全市已建设粮食功能区229个,面积56万亩,投入建设资金超过2亿元。累计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分别达105个和21个,总建设面积117万亩,总投资7.53亿元,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综合园区6个。积极实施“强龙工程”和“提质工程”,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市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43家,联结带动农户113万余户,收购农产品570万吨,其中年加工销售产值超亿元的农业龙头企业有64家。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315家,带动农户34万户。全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我市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借助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通,全市的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年均营业额和接待游客量以30%以上递增。目前,共有市级农家乐特色村30个,示范点63个,今年前三季度,共接待游客655.4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1亿元。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建成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600余个。今年农村信息化作为我市信息化推进的第二大成果,在上海世博会“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上进行了展示,得到了广泛的好评。

  二、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2003年我市开始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把“百千工程”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龙头”工程扎实推进,以“三化”为目标,以农村道路、河道净化、村庄绿化、垃圾处理、生活污水治理五大项目为重点深入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创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全面小康村,对“三沿、四带、五区”进行成片连线整治。截止2009年,全市各级已累计投入村庄整治资金100多亿元,建成全面小康村326个,环境整治村2142个,村庄整治率达84%,有23个镇(乡、街道)通过了成片连线推进村庄整治验收。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百千工程”为龙头,有关部门积极实施“康庄工程”、“农村电气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城乡一体的路网、水网、电网、信息网、生态网进一步形成。农村生态建设不断提升,积极实施“千村绿化”、“千里清水河道”工程,全市共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14个,市级绿化示范村768个,创建兴林富民示范村92个、示范乡镇9个,完成千里清水河道整治1800公里。2009年,按照促进农村集聚发展的要求,全面实施了农房“两改”,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住房集中改建的意见》,有关部门积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涉及土地供应、资金补助、规费减免等各方面,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至2010年9月底,全市已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投资141.8亿元,累计开工11.07万户,完工6.27万户。其中镇海区在全省率先探索了BT模式,解决了农村住房“两改”融资难题;鄞州区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房新建面积突破1000万平方米,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

  三、农村民生有效改善

  “十一五”时期,我市深入实施“百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整合培训资源、打造培训品牌、完善服务管理等措施,全面开展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两创人才培训。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截止今年三季度)共培训农村劳动力90.51万人,其中以被征地农民为主要对象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26.8万人,培训后有21.97万人转移就业,5年各级财政共投入资金2.82亿元。农村公共服务不断提升。全市农村的教育、卫生、医疗、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城乡一体的医疗保障体系、最低生活保障体系、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劳动就业与失业保险体系保障体系日渐完善。农村社区建设有序开展,各地积极探索“一村一社区、多村一社区”等建设模式,因地制宜设立农村社区,社区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扶持欠发达地区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增收致富成效明显,16个乡镇3个片区建成资源型机耕路163条400公里,市财政投入2100万元扶持114个村建设集体经济项目,“集体经济空壳村”已基本消除。建立了“一户一策一干部”的扶贫帮困机制,积极促进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截止2009年,有计划、有组织地迁移了六批高山、库区、海岛农户14798户、42634人,市、县两级共投入资金13188多万元,实施住房救助4500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4500万元。

  四、农村改革深入推进

  “十一五“时期是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突破期,按照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在一些事关农村发展的重要领域、重点环节上均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2008年,余姚市、江北区、慈溪市龙山镇等先后开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围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城乡规划、社会保障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民市民化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大探索创新力度。针对农村集聚建设过程中的“地、人、钱”等要素制约,各地加大探索实践的力度,积极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扩大农村有效抵押担保物范围,推出农村住房、股份经济合作社股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抵(质)押贷款,有效破解农村融资难题。加快中心镇培育建设,“十一五”时期,我市立足本地实际,把握发展趋势,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心镇培育工程,全市22个省级中心镇已经成为农村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连接城乡的重要结点。2009年全市启动实施“扩权、强镇、建城”战略,首批确定余姚泗门镇、慈溪观海卫镇、鄞州集士港镇等7个发展潜力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中心镇向卫星城市跨越发展,以落实“五权”为核心,创新卫星城市行政管理体制,赋予试点镇县一级的管理权限,卫星城的发展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全市土地流转134万亩,流转率56%,农地流转率处于全省第一。土地规模经营面积142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6%。全市已有484个村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其中海曙、江东全面完成,北仑完成97.5%,预计通过今年的推进,也可全面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

  十一五期间统筹城乡发展取得的成效,为下步我市农业农村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展望“十二五”,我们将按照市委十一次全会通过的我市“十二五”规划建议要求,认真抓好贯彻,力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凌丽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注册后发表评论
输入答案:
无标题文档
用户名:
密  码:
(天一论坛ID通用)
电话:87685390 微信:wsfbt123
Email:wsfbt@cnnb.com.cn
民生新闻 >>更多
一周热点 >>更多
部门发布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