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很多网站已达到的电视专业级的视频直播条件相比,《对话》直播室的空间显得狭小,技术显得简陋,但这没有限制栏目9年来在传播形态上的不断创新。
团队的敬业与创新精神,是栏目长时间保持活力和魅力的根本所在。作为视频访谈节目,主持人是核心人物。话题的展开、递进及对话火候的适当与平衡,全依赖于主持人的引导、启发和控制。王尘从栏目创办就担任主持人,一干就是9年。通过实践的锤炼,她已不仅是现场主持人,还是每期节目的主要策划者,甚至是众多新闻现场的采访记者,对栏目的创新发展倾入全部心力。
《对话》栏目常规的运作形式主要是嘉宾和网民在线互动交流,探讨分析社会热点话题或社会突出现象。在运作上,每期节目开播前,都会在首页显著位置进行预告,同时在“天一论坛”征集网民的问题,届时要将网民的声音如实体现到访谈中。在节目进行视频的直播中,也开通实时互动功能,保证网民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其中。随着不断实践,《对话》总结出了重要的两条经验:网络节目新闻化,网络新闻节目化。
网络节目新闻化在运作中表现为,在节目结束的第一时间,编辑便将全程视频分段剪辑制作,再以视频新闻形式在首页头条发布,同时还配有现场文字、图片以及相关新闻链接。2009年初,中国宁波网成立全媒体新闻部,更是将网络节目新闻化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全媒体记者的一个重要职能便是与相关人员组成对话小组,全面参与节目的策划和报道。在每期《对话》主题确定后,由全媒体记者从“天一论坛”内搜索相关问题帖,经与发帖网友证实事件真实性后,就问题所涉及相关部门展开采访,在取得多方信息反馈、整合后,再邀请有关单位领导走进直播室,同时全媒体记者对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视频跟踪报道。每当网站推出重大主题、重大典型报道时,《对话》都会安排专题访谈,作为深化、延伸主题或扩大宣传面、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使新闻宣传更有成效。如,关于“宁波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主题宣传,中国宁波网连续在首页头条区推出了三期“调结构促转变——走进县市区”系列对话。这次访谈不再局限于直播室中,而是走进县市区进行现场访谈,并在现场布置了《对话》的背景板,使得访谈形式更加活泼且现场感强。这次访谈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以“对话深入新闻分解”的样式进行同步编辑报道。每期《对话·调结构促转变——走进县市区》播出后,全媒体记者都对节目进行二次编辑制作,对主持人与嘉宾的对话内容做一一分解,并以文字、图片、视频、后期配音等形式制作完整的独立新闻,大大提升了报道实效。
正是由于《对话》的创新努力,使这一栏目今天不仅具有网络议政网络问政平台的功能,而且具有网上全方位多形态新闻发布平台的功能。的一个杰作,便是2007年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报道,这一报道事后为网站赢得了众多荣誉,确立了网络新闻节目化这一报道形式的地位。2007年6月26日,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栏目组精心策划、精心运作推出《对话·杭州湾跨海大桥贯通看自主创新》,通过文字、图片、视音频全方位、动态式的报道方式,对大桥贯通的过程进行了全程实时报道,将《对话》与现场直播与专题完美结合为一体,通过多媒体优势及受众主动参与,创作出立意高、富有感染力的报道。当天, 《对话》栏目除特邀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的负责人,就杭州湾大桥自主创新主题与网友进行了交流外,网站的采访报道队伍赴现场对杭州湾跨海大桥进行全程视频直播,第一时间发回现场图片和文字直播,随后推出长1小时20分的直播记录片。《对话》还对接《大桥贯通》专题,通过与网民互动,形成了动态式的图文多媒体展示,深刻挖掘了大桥贯通的历史性意义和自主创新的精神。新华网、新浪网、千龙网等多家网站与中国宁波网作了链接,并分别在首页要闻区等,转播了这一报道。据统计,当天有260余万人次点击观看了中国宁波网的报道。这种将访谈与新闻一体化运作的形式,在诸如《记林萍捐肝救女童》等很多报道中均加以运用,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