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部署,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切实加强法治宁波建设的宣传工作,全力推进全民普法教育,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实现我市“两个基本”目标、建设“四好示范区”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突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1、组织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引导广大公民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法治建设、法治宣传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实质,突出加强宪法宣传,学习宣传宪法的主要原则、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宣传宪法宣誓制度,把宪法法律列为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宪法学习宣传活动,增强公民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权威。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2、围绕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组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按照《中共宁波市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决定》的总体部署,宣传法治宁波建设取得的成功经验,宣传“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取得的积极进展,宣传法治宁波建设的先进典型,传播法治新风,弘扬社会正气,努力营造全面深化法治宁波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3、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组织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围绕市委市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宣传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城市经济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深入实施“六个加快”战略、 “双驱动四治理”决策部署,积极探索完善法治宣传服务重点工作、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的工作机制。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广泛宣传金融秩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医疗卫生、交通安全、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信用、公共法律服务等与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围绕“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无违建县(市、区)”创建等党委政府重点工作,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活动。
4、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学习宣传。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以法治的力量推进道德建设、提高全民思想道德水平,为法治建设创造良好人文环境。
二、推进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5、突出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用法。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落实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加强党委、政府法律顾问体系建设。完善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年度法律知识考试、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全面推行领导干部述法工作,加强督促检查,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守法情况作为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党政机关反腐倡廉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公正廉洁执法,防范职务犯罪,营造法治氛围。
6、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坚持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研究制定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意见措施,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序列,列入中小学教育学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组织开展青少年喜闻见乐的法治教育活动。加强对学校法治教育师资培训,进一步发挥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的教育引领作用。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创建活动,不断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载体,加大青少年绿色学校等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力度,丰富青少年学法用法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法在心中”青少年普法教育主题活动。
7、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内容。把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指标,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创建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促进社会主义诚信建设,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8、抓好其他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除在点上拓展外,还应向面上延伸,积极开展法律进军营、进宗教场所、进渔区等活动。不断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等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组织农村干部、党员骨干集中开展“五水共治”法律知识专题学习;切实做好新任村干部、村民代表全员法律知识培训;完善农村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落实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法律知识学习制度,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依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网络,以“建筑工地法制学校”等为载体,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体系建设。大力宣传与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定群体权益维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网吧、城乡结合部等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的普法工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监狱服刑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群体的专项法制宣传教育。
三、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9、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法治镇乡(街道)创建活动。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机制,深化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开展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创建活动,推进行业部门结合自身特点开展依法治理。
10、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要积极探索村(社区)实现依法自治的有效途径,协助市咨询委做好我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调研,认真总结“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经验,完善“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标准、动态管理办法、测评体系,科学规划创建目标。加强创建工作分类指导,发挥“一村一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对乡规民约、市民公约进行法律体检,将“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纳入村规民约,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1、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展示年”活动。按照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甬党办〔2012〕93号)和行动方案,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实施“六五”普法规划的重要内容,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法治文化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并作为“六五”普法总体考核验收的重要依据。组织举办法治文化建设系列展示会,通过组织观摩、观看演出、实地感受等形式,充分展示法治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放大我市法治文化建设的品牌效应。
12、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按照部门联合、资源整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要求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加强联动,并动员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共同建设法治文化阵地,重点推进法治文化广场(公园)、街区、长廊(路)建设,深化“一地一品”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积极打造我市法治文化特色示范群;加强全市农村文化礼堂的法治文化设施建设,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积极开展法治文艺演出活动。
13、广泛开展法治文化活动。深入推进法治文化动漫系列剧,汇编法治案例、优秀法治文艺剧本,适时组织法治书画展和法治征文活动;组织各地创作编排一批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法治文艺作品,并汇编专辑;开展法治文艺巡回演出活动,展播一批紧扣时代主题、弘扬主旋律的法治文艺原创作品;积极开展十大法治人物、十佳以案释法案例、十佳法制文艺节目评选等活动,更好地营造法治宣传教育声势,引导全民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以“12.4”全国宪法日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为契机,开展系列法治文化宣传活动,弘扬法治精神。
五、拓展媒体法治宣传教育阵地,扩大法治宣传影响力
14、建立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动落实大众传媒的普法责任,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协调指导在全市有线数字电视、互联网、手机媒体、广播和报纸期刊等重要版面、重要时段中增设法治宣传服务功能和刊播普法公益广告,利用有线电视平台打造“普法进家庭”重点公益性法治宣传项目,推动全市各类普法资源平台、信息发布平台、法律法规解读平台、法律咨询平台建设,积极引导社会法治风尚。
15、推动公益法治宣传在公共场所的延伸覆盖。在主要街区、车站、码头等公共场所大型显示屏以及公交移动视频等媒介高密度、多角度地宣传法律法规、传播法治资讯、解读社会热点、引导法治舆论,推动公益法治宣传在公共场所的延伸覆盖。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电子显示屏、楼宇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公共自行车网点和公交、地(城)铁、旅客列车、民航飞机等交通工具的移动电视开展法治宣传,办好“新华频媒法制动漫展播平台”。
16、加强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充分发挥新媒体独特优势,做好宁波普法网升级改版工作和各地普法微信开通工作,推广、完善“掌上法律顾问”宣传服务平台,加强普法网站和普法网络集群建设,更好地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手机客户端开展普法活动,把新媒体建成法治宣传教育的重要平台,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用法渠道。
六、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提升法治宣传工作实效
17、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各地各部门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原则,认真贯彻落实《条例》,充分发挥法治宣传工作职能;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等职责,切实抓好本地本部门的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向主管对象、执法对象、服务对象等宣传与履行职能、职责相关的法律法规,落实普法教育工作责任制等各项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落实好各部门单位及各行业、社会组织的普法责任,切实把普法教育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人民团体要在普法教育中发挥职能作用。
18、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在司法执法实践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探索媒体庭审直播、群众旁听庭审、案件宣讲等有效形式,推动形成以案释法工作长效机制。推广“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工作经验,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贴近百姓、贴近生活。加强司法、行政执法案例整理编辑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面向社会公众建立司法、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发布制度。
19、加强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普法讲师团、普法志愿者队伍的管理考核等制度,完善对普法讲师团成员的激励机制,注重对普法联络员的培训教育工作,积极探索普法志愿者服务基地建设。建立普法专家人才库、综合性普法教育资料库、普法志愿者协会,培育和发展各类普法社会组织,重点扶持组建一批品牌化、专业化的公益性普法工作室。
20、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宣传普法工作,宣传法律知识,繁荣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普法教育社会氛围。推广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社会普法教育运行体制,进一步树立注重实效的理念,探索建立普法宣传教育效果评估标准体系和跟踪反馈机制。建立健全普法第三方评估机制和考核标准,委托宁波市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启动“六五”普法社会评价问卷调查工作,加强对评估结果的运用。
七、完成“六五”普法各项工作任务,加强“七五”普法规划制订的调研
21、做好“六五”普法终期检查验收。按照中宣部、司法部、全国普法办的部署安排,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全市“六五”普法检查验收方案,在各地自查整改的基础上,积极邀请人大政协有关领导、代表和委员参加“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回顾总结“六五”普法工作,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市普法办制作专题片全面反映我市“六五”普法情况;积极宣传“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树立一批先进典型,推广各类成功经验;做好全国、全省、全市“六五”普法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推荐工作。
22、做好新一轮普法规划的论证起草工作。成立规划研究起草小组,组织召开区域、行业、专家论证座谈会,征求意见。广泛听取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各相关部门和社会群众的建议,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年底前完成“七五”普法规划的起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