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宁波网 登录会员平台 免费注册
我的账户 免费邮件 收藏夹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对话首页 网络问政 热点民生 重大专题 往期回放 走进县市区 网民行 精彩集锦 关于我们 指南针速录学校
新闻动态

胡秀芝:用大爱点亮生命之光

被称为“天使奶奶”的宁波器官角膜捐献第一人魂归大海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10月29日 20:26

  中国宁波网10月26日讯(记者 应于波)2014年10月24日上午9时,阳光灿烂,200多名市民为胡秀芝老人送行。

  胡秀芝是宁波兑现器官角膜捐献第一人。她一生务实简朴,没有留下多少照片,连遗体告别仪式上的花圈都是租的,挽联上写着亲友们的祝福和叮咛:“一生行好事,千古流芳名。”“你辛苦了,一定要好好休息。”

  东经122度、北纬29度,北仑梅东渡口洋面开阔,向东是蔚蓝大海。这是老人的新家,家人根据她生前的愿望,器官捐献,骨灰撒海。

  胡秀芝66年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内涵却丰盈美丽。她以自己的方式,经历风雨,奉献青春;此生大爱,长留人间。

  吃苦妹子 支撑全家

  “这是一个干净利索,特别能吃苦、能忍的妹子。”1965年,胡秀芝成为“文革”前最后一批中专生,初到齐齐哈尔铁路工程学校报到,就给同学们留下了个性鲜明的印象。

  “衣服打满了缝了又缝、补了又补的补丁,一条线裤短到腿肚,她用缝衣针一点点接长。每天只吃半饱,却从不喊饿。同学得了糖尿病,她把自己的细粮票捐出,自己吃粗粮。”同学董湘玲说。1967年,齐满铁路突发洪水,胡秀芝参加救灾。她冲锋在前,顶着暴雨装卸堵洪砂石。得知胡秀芝过世的消息,董湘玲长长叹息:“她是好人,应该长寿,太可惜了。”

  胡秀芝离家上学后,大弟胡志清也下了乡。留在家中的二弟胡志杰年方13岁,胡秀芝每周给他写信。

  “我没学坏得感谢姐姐,她一直教育我要正直、善良,成为能够帮助别人的人。”如今已是预防医学专家的胡志杰说。受胡秀芝的影响,胡家姐弟7人,出了6名共产党员,1名民主党派的政协委员,她的两个儿子也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丈夫李仕文是胡秀芝的同乡兼同学,他说,自己一生都在“追”胡秀芝,追求成为像她那样的好人,“初中时,她是年级段第一名,双鸭山市的数学竞赛冠军。中专时,她还是第一名,校团委委员。毕业时她主动支边,我跟着一起去。她1970年入党,我1971年入党,不落后吧?有生之年我还会一直‘追’下去。”

  以梦为马 奋战边疆

  1969年,胡秀芝毕业后主动申请支边,参加黑龙江省大兴安岭高寒禁区铁路建设。同学张新民和田树国说,那是大多数人都不会选择的苦活、累活,胡秀芝却甘之如饴,并干出了精彩。

  在祖国的极寒之地,胡秀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女子连连长。1971年夏天,她挺着7个月的身孕,带着160多名战友钻火车底部,参加大会战,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

  后来,胡秀芝参与建设加格达奇铁路分局医院,并担任党委副书记。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她临危受命,把才8个月大、正在吃奶的小儿子丢给爱人,毅然带领医疗队赶赴唐山抗震救灾,荣立二等功。

  工作上严格的胡秀芝,私底下却平易近人,总是亲临一线了解医生和患者的疾苦,是贴心的“服务员”。“别的职工和我们一样,也盼着涨工资。”1979年第一次涨工资时,每三名职工就有一人可提高收入,胡秀芝不仅自己放弃,还用这句话,让两个弟弟主动把涨工资的机会让给了更需要的人。

  当时,一名铁路职工因病抢救无效死亡,50多岁的遗孀孙阿姨孤苦伶仃,且胃大部切除了三分之二。胡秀芝前去探望,看她牙都掉了,便掏钱帮她镶了满口牙,之后又承担了她的所有家务。胡秀芝照顾孙阿姨十多年,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孩子们都亲热地称呼老人为“孙姥姥”。

  胡秀芝一直告诫自己的孩子,做人要坚持做正确的事,传递正能量。而她的一生也称得上尊严、本真、尽善。

  “姐姐从来都是我们的榜样。”如今已是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建造师的小妹胡秀萍说,比自己大17岁的胡秀芝亦姐亦母,拉扯弟弟、妹妹,努力自强。那年,她花了几个月挑灯夜战,“啃”下《高等数学》,和自己一起参加铁路系统工程师资格考试,并以高分通过。

  1987年,大兴安岭遭遇特大火灾,胡秀芝又回到了年轻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以建设技术主管的身份参与重建工程。

  家训传承 温暖众生

  1990年,胡秀芝调往湖北十堰。临走前,她把赡养多年的孙阿姨委托给二弟胡志杰。孙阿姨去世后,胡志杰又在胡秀芝的影响下,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公益养老院,帮助更多困难老人。

  而在胡秀芝悬壶济世情结的影响下,家中有9人成为医务工作者。大儿子李国军是鄞州二院肝病科主任医生,他说,自己当初之所以毅然决然地选择学医,就是因为母亲在他心中刻下了“救死扶伤”的座右铭。

0
稿源: 鄞州日报   编辑: 俞越
精彩集锦
往期回放
·748期 讲述人间真情 珍藏城市记忆
·747期 宁波最美的乡愁:鄞江古镇
·746期 绿色祭祀成风尚 低碳过清明
·745期 谈如何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744期 甬城特色学校校长访谈(五)
·743期 最话题②:社区养老新探索
·742期 最话题①:公共交通大升级
·741期 甬城特色学校校长访谈(四)
·740期 甬城特色学校校长访谈(三)
·739期 甬城特色学校校长访谈(二)
·738期 甬城特色学校校长访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