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革新同志出生于宁波象山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能吃苦、爱钻研,做事勤奋。
1994年7月,他从长沙理工学院交通管理专业毕业后进入宁波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正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单位的老同志这样评价他:“这个象山农村来的大学生交警,品质朴实、老实肯干、上进心强,做事有冲劲、有韧劲”。半年后,他因为工作表现出色,被调到大队事故组,从此开启了他长达18年的交通事故处理生涯。
为了能尽快胜任交通事故处理这项工作,吴革新同志专门准备了一大一小两个本子,大本子记录自己接触到的各种事故案例,小本子记录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老同志那里学到的事故处理方法、经验技巧等。对于自己在学习、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他总是抽空逮到人一问到底。正是凭借着这样一股“钉子”般的钻研精神,吴革新同志很快成长为一名交通事故处理领域的行家里手。
2005年7月,宁波市交通事故处理专家组成立,他成为首批专家组成员。2006年11月,省公安厅组织开展全省交通事故处理大比武,他踊跃报名、精心准备,以良好的个人素质、过硬的业务本领和永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在高手林立的赛场上勇夺第一,为宁波交警争了光、添了彩。
吴革新同志是领导和同事们眼中的“老黄牛”。每天说得最多、想得最多、干得最多的就是工作。他不管睡得多沉,只要手机响三下,一定会立即醒来;不管睡得多晚,只要听到有重大交通事故,二话不说,立马出发。作为一队之长,他无微不至地关心、爱护着他的同事和部属。工作繁忙,他总是抢着加班;过节休假,他总是让同事们先挑好休息日子……。
2011年的一天,吴革新同志在处理事故中,突然脸色发白、瘫坐在了地上,同事连忙把他送到医院,在打针和吃药后,医生严肃地警告他:“你已经过于劳累了,必须好好休息!”。可他一边应承,一边还是偷偷赶回单位继续工作。去年,吴革新同志的妻子病重住院、一度昏迷,宁波的医院甚至下了病危通知单,他不遗余力地照顾着妻子,尽可能地弥补着一个丈夫因工作繁忙而缺失的责任,但妻子的病情稍有好转,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回单位值班,而那天正是大年三十。原来,他急着赶回来,是为了让同事们能够早点回家吃上年夜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勤地工作和学习,让吴革新同志在30多岁时就已经是“年纪轻轻,白发斑斑”。为此,他的妻子经常心疼得直掉眼泪:“革新啊,你实在太累,太累了。”
是啊,吴革新同志实在是太累了!他把太多的时间献给了他的事业,对家人的亏欠实在太多太多。妻子说儿子总对父亲有“抱怨”:中考时,其他同学都有父母陪着,而他只能由外公、外婆接送;生病住院时,经常只有妈妈一个人在身边;这么多年来,还从来没有过一次他梦寐以求的全家旅行……。
7月19日,原本是吴革新同志警衔培训结束回家的日子,他一早就与妻子通了电话,约定下午培训一结束就立即回家。因为自从儿子放暑假后,全家人还没有在一起吃过一顿团圆饭。可是这一次,他又“失约”了,而且“失约”地那么突然,以致于没有给妻儿、给家人留下一丝丝再次相约的机会。他的妻子,再也没有等来门外那熟悉的脚步声,等到的却是让她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噩耗,看到那个曾经陪伴她一起走过十几载风风雨雨的伟岸身躯时,她的心被彻底撕裂了,无法言语的悲痛化作一道道血泪,流到了她的心里,也流遍了她的全身。她不停地嘶喊着:“革新啊,你可是我们家的顶梁柱啊!你不能就这么走了呀!快醒醒啊,我们回家,儿子还在家里等着我们呢!”
两位80多岁的老人在得知儿子离去的噩耗后,几度昏厥。他的父亲颤抖着告诉我们,早几年他身体还硬朗,有时想儿子了,就自己坐车从象山赶到宁波,现在岁数大了,腿脚不方便,想儿子时就只能拿出他的照片看看。当老人家看到儿子的遗容时,怎么也接受不了这个事实。老人家老泪纵横地说:“他大年初二来看过我,才过了半年,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留下老的老,小的小,叫我们以后怎么过啊……”
吴革新同志留给家人的是太多的遗憾和愧疚,但他对待人民群众,却从来没有亏欠过。他曾经说过,“群众的认可就是人民警察的价值”。为了尽快给交通事故死伤者家属一个交代,将肇事者绳之以法,吴革新同志经常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为了查找一个事故痕迹,他经常在汽车底下一钻就是一、二个小时;为了排查一个线索,他经常挨家挨户上门询问情况……。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18年来,吴革新同志成功破获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数不胜数。2006年,海曙环城西路发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现场无监控录像、无目击证人、无直接线索,仅有一块5公分见方的汽车碎片。就是这么一起“三无”案件,吴革新同志拿着碎片,连续3个昼夜在汽车零配件市场挨家挨户走访调查,最终锁定肇事车型,成功侦破了这起案件,完成了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他的努力下,辖区重大逃逸交通事故侦破率始终保持在100%。所有的这一切,就是为了法律的正义,为了群众的利益,为了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他总是竭尽所能维护群众利益。2010年6月,吴革新同志在日常的事故处理工作中,发现一名事故当事人“十分眼熟”,在翻阅事故案卷后发现,此人连续发生多起交通事故,而且都是受害者。在向大队领导汇报后,他立即组建工作小组开展调查,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成功打掉了这个涉案73起的交通事故骗保团伙。那一年,他和他的同事接连打掉了3个碰瓷骗保诈骗团伙,破获系列案件163起,一举抓获17名犯罪嫌疑人,为国家、集体和群众挽回了巨大的损失。
——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2012年9月25日,海曙中山立交桥下发生一起死亡交通事故,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在海曙大队事故处理大厅一住就是3天。在处置过程中,吴革新同志连续3天与他们同吃同住,耐心解释、不断劝慰。死者家属终于被吴革新同志的真诚和执着深深地感动了,他们说“吴队长,你是个好人,是个真心为老百姓办事的好警察,我们听你的,不再提额外要求了!”。事后,死者家属主动降低了赔偿要求,使该起事故得到顺利解决。
——他总是想方设法为群众提供方便。为了能让群众及时了解情况、咨询问题,吴革新同志总是坚持上门走访事故当事人,手机24小时保持畅通。2012年4月的一天,一辆小客车在海曙区南苑街将一名骑电动车的男子撞成重伤后逃之夭夭,这名受伤的男子就是宁波大学颜老师唯一的弟弟。在抓获肇事者后,因其满身债务,无法承担经济赔偿,吴革新积极为颜老师出谋划策,带他与各个部门沟通,与肇事者进行协商,最大程度地争取了事故赔偿。在得知吴革新同志不幸去世的消息后,颜老师眼泪纵横,不断摇着头,始终不能接受这个事实。他的嘴里一直念叨着:“想不到啊,这么好的一个人,他就这么走了呢?”……
——他总是力所能及地帮助有困难的人。吴革新同志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他乐观豁达、生活简朴,从不追求物质上的享受,但却自掏腰包研发事故处理远程视频系统。他的衣柜里除了警服还是警服,没有什么名牌服装鞋帽,有时候加班到深夜,也经常一碗泡面、一包饼干打发。但对于困难群众,他却是慷慨解囊。2006年,当他得知贵州省一名小学生因父亲去世,家庭生活困难,无法继续上学时,他通过相关部门主动找到了他,至今他与她结对助学已经7个年头。当我们把吴革新同志去世的消息告诉这位同学时,电话那头传来他得哭喊声:“吴叔叔不会离开我的,他还没有带我去看过海啊!他就像我的爸爸一样,我不能再失去爸爸了呀!”
吴革新同志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人,但在法律面前,他从不讲人情。他常说“原则比人情更重要”。面对执法办案中亲朋好友的说情,他总是毫不犹豫、断然拒绝;面对群众的各种感谢送礼,他总是婉言谢绝、点滴不受。而让吴革新的“坚持原则”出名的,则是他父亲的一次交通事故。有一年,他父亲在中山广场附近被车撞了,最后的事故责任认定是老人负事故的次要责任。原来,吴革新并没有和处理该起事故的民警“打招呼”,直到他自己掏钱承担医疗赔偿差价时,同事们才知道原来老人是自己队长的父亲!
从当上警察的那一天起,吴革新同志就没有放松过对工作的探索和追求。可是他还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有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在他的积极建议下推出的轻微交通事故快撤快处机制,目前成效非常显著;他花三年时间研发的两套交通事故远程处理调查系统已经完成,即将正式启用。而他,却再也看不到它在全市推广应用的这一天了……
他还有太多太多的创新理念还没来得及付诸实践。他像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一直努力地向前奔跑着、奔跑着,不停地从一个终点冲向另一个终点,却在冲刺的途中倒下了……他可能是真的累了……
关于吴革新同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故事足以震撼人的心灵。作为一名基层民警,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卓越创举,只有平凡工作中的点滴付出;他目睹的是人间悲剧,身上体现的却是真挚温情;他没有郑重的承诺,却做到了几十年如一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把最后一句话留在了向指挥中心反馈警情信息的录音里,把最后一个字写在了交通事故处理的案卷里,把最后一个足迹留在了他日夜为之奋斗的岗位上,把最后一次坚定的信念留给了我们所有人。直到去世前一天,他在还网上留言:“认真工作,时间不会留给不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