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发展 惠民生】
姚江东排江北段工程只是宁波市防洪抗旱排涝工作中一个缩影。“十二五”期间,宁波市将立足防洪薄弱环节,以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着力推进三江六岸防洪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原的排涝河道建设,加快山塘和小流域整治,基本建成防洪减灾安全体系。
到2015年,宁波市三江六岸市区防洪(潮)能力达到100年一遇,重要支流达到20年一遇;各县(市)城区及卫星城市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中心镇基本达到20年一遇;市区平原、余慈平原排涝能力达到10~20年一遇,重点区域达到20年一遇;规划内病险水库和大中型水闸隐患消除,万方以上屋顶山塘治理完成,穿镇过村重要小流域治理基本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基本建立,防洪减灾综合能力走在全国全省前列。
在大力推进防洪治涝工程方面,宁波市将重点加固建设奉化江鄞州段,姚江江北、鄞州和余姚城区段,奉化江东江、县江、剡江等干支流堤防,新建堤防150公里,基本完成甬江防洪工程建设,同步改善城市沿江生态景观,配套水利设施;重点实施姚江东排江北段及镇海南支线、鄞东南沿山干河、北仑小浃江下游段、慈溪四灶浦、余姚陶家路江等120公里河道整治。基本形成甬江流域排涝骨干河道框架。
同时,在建设城镇防洪工程方面,宁波市以溪口、慈城、石浦、西店等卫星城市和其它中心镇为重点,加快推进中小河流治理;积极整治市区及主要平原主干河道;全面治理城镇区域河网,排查治理低洼地;切实加强城市雨洪灾害防治,合理修建雨洪调蓄设施。
此外,宁波市将全面加快山洪灾害防治步伐。实施6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山区小流域治理,优先安排洪涝易发、穿镇过村和保护对象重要的小流域,综合整治堤防300公里;全面完成万方以上的屋顶病险山塘整治482座,以乡镇为单元分类推进2000座山塘治理;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人员避让搬迁,推进危害大、难以搬迁避让的隐患点工程治理,确保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建立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建成覆盖全市山洪灾害防治区的非工程措施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