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宁波网 登录会员平台 免费注册
我的账户 免费邮件 收藏夹 网站导航
| 加入收藏 | 新闻 | 频道 | 论坛
对话首页 网络问政 热点民生 重大专题 往期回放 走进县市区 网民行 精彩集锦 关于我们 指南针速录学校
对话

爵溪针织业发展史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4年04月22日 11:24

 

  3、第三阶段:八九十年代,历史性的机遇:改革开放“内转外”

  这是改革开放并举、工业总量扩张的十年。1981年,爵溪在渔村并线厂首先推行“五定一奖”责任制(即定产值、定利润、定成本、定工资、定人员,超指标奖励),职工实行计件工资制的改革试点。1982年,镇党委、政府制定《工业生产经济责任若干问题的规定》,在全市率先推行以厂长为代表的集体承包责任制,把经营权还给企业,让厂长当家。这一举动震动了全省、全国。同时,开展村与村、厂与厂之间的生产竞赛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发展热潮。1984年,全镇工业企业发展到32家,工业产值4000万元,利润200多万元。

  1985年,改革开放政策使全国各类纺织企业一拥而上,参与市场竞争。同时,市场上原材料紧缺,价格上扬,国家银根紧缩,爵溪工业发展面临困境。1987年春,全国针纺织订货会在湖北襄樊市举行,全镇120多名供销员赴会订货,合同成交额仅150万元,只够全镇针纺织企业四天的生产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爵溪的针织企业将走向何处?镇党委、政府大胆作出“调转市场,发展外向”的决策。于是,爵溪人凭着对市场形势的准确判断和敢于率先开拓国际市场的胆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国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转产全棉针织外贸产品,打开国际市场,“柳暗花明又一村”,爵溪的工业又进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1986年,象山针织厂(现爵溪针织龙头企业巨鹰集团的前身)在厂长干功明的带领下,生产全棉针织外贸产品,率先涉足国际市场,开全镇外贸生产之先河。1987年春节前,在上海奔波多日的服装厂厂长王增田获得第一张500打文化衫外贸加工单。爵溪针织产品在内转外的道路上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第一步。象山化纤针织厂、工贸针织厂等11家企业也逐步转产全棉文化衫外贸产品。到1987年底,全镇外贸产值增加到3111万元,比1986年增长8.6倍,占全镇乡镇工业总产值的20%,乡镇企业进入由内销转入外贸的新阶段。

  在内转外的过程中,爵溪人不仅依靠外贸出口来扩大国际市场,而且通过直接引进外资或成立工贸联营企业,加快针织产品内转外的步伐。1987年,在镇领导和企业引进外资的共同努力下,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宁波甬南针织有限公司落户爵溪,当年该公司的产品全部自营出口,创汇300万美元,创利138万元。1989年,爵溪镇又诞生了宁波东兴针织有限公司、宁波荣兴有限公司、宁波哈德逊针织有限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3家,引进外资60万美元。当年4家中外合资企业完成工业产值7238万元,利润425万元,分别占全镇工业产值与利润的三分之一。

  到九十年代末,针织外贸产品占全镇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70%左右,生产的文化衫、T恤衫等十几个品种,销往日本、美国、香港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央关于“开发沿海经济带,加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思想指导下,爵溪人又抢先走出了一步。

  1990年5月,镇领导带领20余名厂长经理,赴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爵溪镇发展外向型经济新闻发布会”。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位驻华使馆商务官员、民间商社代表和国内数十家外贸公司的经理、国家有关部委的代表参加。《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十几家新闻单位,报导了爵溪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情况。“小镇闹京城,轰动全中国”,这在全国乡镇还是首家。

  1990年,爵溪针织企业共创汇4600万美元,成为浙江省出口创汇第一镇,全国最大的针织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年底,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

  

0
稿源:   编辑: 杨丹
精彩集锦
往期回放
·第660期 “五水共治”系列之江东
·第659期 “五水共治”系列之海曙
·第658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镇海篇)
·第657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象山篇)
·第656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宁海篇)
·第655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奉化市)
·第654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余姚市)
·第653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慈溪市)
·第652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鄞州区)
·第651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高新区)
·第650期 教育局长谈教育(江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