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宁波网讯(实习记者 周海芳)今日,宁波日报在头版醒目位置刊发了关于“关注‘杭职’现象”的长篇通讯——《“德育生活化”在杭州湾职校的实践》,通讯报道中指出,慈溪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的“三无”现象,已成为杭职特有的一道风景线。
整个教学区的24个厕所,无一名专职保洁员,但一个个厕所却洁净堪比星级宾馆;占地300亩的偌大一个校园,无一名专职绿化工,但校园的角角落落绿意盎然;校园公共场所内无一个流动垃圾桶,但在校园内绕行一周,地上几乎难见一片纸屑。
学校是怎么做到的?主持工作的邵佳洪副校长笑着说,“三无”的背后是学校三年“德育生活化”的实践和探索。学校一直坚持不喊假大空的口号,用文化滋润心灵;不提大而全的要求,用细节塑造品格;不以成绩论成败,用品德赢得未来。详情请点击: 《“德育生活化”在杭州湾职校的实践》
《杭州湾职校德育新举措惹争议》系列报道经中国宁波网和宁波日报报道之后,在网络上立即引起了热议。在互动平台,网民通过跟帖的方式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但总体上赞同、支持的声音居多。不少人认为,“杭职”的做法,有利于学生转变观念、克服虚荣心,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风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
校方: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
“德育是一个很虚的词,我们所做的事情,就是把它具体化、可执行化,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其成为一种‘有血有肉’的德育。”书记谢柏南说,德育,就是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这就是浸润式德育。
美德不是教出来的,是靠生活践行出来的。多年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黄百央认为,“德育生活化”,不仅要让学生树立美德的意识,还要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来规范他们的行为。
家长一:家长们应该配合学校
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存在唯智力主义的倾向,对德育的忽视导致今天不少人公德意识和公共服务精神的丧失。从这个角度来看,杭州湾职校的这些德育举措具有积极意义和推广价值。
我认为在生活中贯彻德育教育是最深入人心的,比如让学生自己打扫厕所,这是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好做法,同时也让他们提前适应社会,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尊重别人的劳动提高文明意识。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雨的,家长们应该配合学校。
家长二:课业压力重,家长也很无奈
也有家长表示,学校此举的出发点是极好的,只是行为上过于雷厉风行了。毕竟学生是来学习的,这样的教育是要循序渐进、深入人心的,强制执行只会在学生中滋生怨气,而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况且职校的学生升学压力没那么大,其他学校的学生为了中考、高考等各类考试,每日需要承受很重的课业,如果此时让他们去打扫校园厕所,无疑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如果升学压力没有那么大,家长们自然是支持的,但是现在的考试制度如此,家长们也很无奈。
学生:德育教育让我找回自信
学生岑泽说,学校从来不对我们讲那些高大上的大道理,但每天我们身边接触的,不是孝德之星,就是自强不息者,这样的环境下,想要不变好也困难。
学生罗文聪中考前痴迷于小说,中考失利,进了杭州湾职校,妈妈因此很长一段时间感觉抬不起头。可令妈妈想不到的是,进校没多久,灰头灰脑的小罗居然成了学校厕所保洁员,还因为吃苦耐劳被选为厕所所长,去年刚当上校学生会主席的儿子,今年又被评为“宁波市优秀学生干部”。“我儿子就像完全换了个人!”看着自信阳光的儿子,妈妈当初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罗文聪说,是打扫厕所让我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学会了很多做人的道理,也让我找到了自信,不再自卑。
社会人士:德育更要讲方法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观点,认为“90后”、“00后”的学生因为受到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自主意识强,容易以个人为中心,德育教育难以入脑入心。这种看法是有偏差的。“杭职”的实践证明,只要遵循德育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杜绝“假大空”、“模式化”、“一刀切”等因循守旧的教育方式,把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渗透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播下的道德种子也一定会结出饱满的果实。
对于学生来说,到底是品德重要还是学习成绩重要?德育工作到底要如何开展?如何让德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您也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欢迎社会各界朋友广泛参与到我们的互动报道中来。您可以关注中国宁波网和宁波日报的微博微信,参与我们的互动。
相关系列报道
》》》 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新举措惹争议(1):学生打扫厕所 该不该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