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试点工作要求,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示范项目为引领,着力开展机制创新,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低碳工作,加快推进综合能效提升和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探索符合我市实际的低碳发展之路。
一是进一步强化低碳能力建设。低碳工作离不开创新,必须在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下功夫,要在做好规划编制、课题研究、和清单编制等基础性工作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找到实现峰值目标的可行路径。
二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到2015年新能源的累计开发利用能力提高到134万吨标准煤,中心城区新能源消费量占比提高到6.7%。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参与LNG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和发展多元化市场主体,让民营企业更多地参与国外天然气进口,引进竞争机制,调整LNG市场布局与结构。推进天然气的高效利用,大力支持LNG为能源的燃料电池高效利用技术产业化项目,扩大分布式能源点建设。以“禁燃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淘汰落后用能设施,扩大禁燃区范围,加大10蒸吨/小时(含)以下高污染燃料锅炉淘汰力度。
三是加快提升能效水平。(1)强化工业节能。组织实施800项以上节能改造项目,形成节能60万吨标准煤的能力,开展“低、小、散”企业整治,落实不锈钢、铸造行业差别电价政策,进一步探索扩大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工业循环经济项目建设,推广生态循环模式和技术。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2)构建若干个能效测控平台。目前电机和数据中心能效测控平台已经开始前期工作。(3)积极争取更加市场化的用电需求侧管理试点。宁波是用电消费大市,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潜力巨大,通过引入价格机制进行市场化调节,让企业根据自身设备用电需求,自主选择用电时段和节电运行模式,提升电力综合利用效率。(4)推进园区的循环化改造。通过建设循环经济项目和智慧能源系统提高园区内的资源综合利用率。
四是大力推进低碳交通和低碳建筑发展。积极发展低碳物流,推广智慧物流新技术应用,推进双重运输,完成宁波市智慧物流公共基础平台建设,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开展宁波城市物流基地空间布局研究。加快推进汽车“油改气”工作,健全低碳公交运行体系,完善公共自行车租用服务网络,推进“绿色港口”建设。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所有政府投资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通过模式创新,组织实施一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
五是加快市场化机制创新,重点解决绿色融资瓶颈。发起建立宁波城市低碳发展基金,研究制定基金募集方案和运作方案。实施“宁波市低碳节能产业市场化金融服务创新项目”,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绿色融资机制,从债权、股权和信用增强三个方面为合同能源管理提供绿色项目金融支持。
六是倡导低碳生活。抓好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的宣传,加大低碳知识普及力度,吸引公众参与,推进低碳社区、低碳学校、低碳家庭创建。加大中心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推广力度,目前已启动部分社区试点,试点居民家庭达到15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