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娣 孝老爱亲
王红娣,女,1948年出生,镇海区招宝山街道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从豆蔻年华到年过半百,用四十五年的青春岁月,身兼姐姐和“母亲”的双重身份,用比山厚重、比海深远的爱,演绎了一段不平凡的人间亲情。
认识王红娣的人,提起她,眼前出现的多半是她和她那个先天性智力残障的弟弟相依相伴在一起的身影。由于母亲在怀孕时误吃了一种打胎药,王红娣的弟弟王德华一直长到十几岁才学会走路,而智力依然停留在两三岁水平,生活几乎完全不能自理,做什么都需要有人帮助。自年幼时起,因家里贫穷、房子小,兄弟姐妹又多,王德华就和姐姐红娣睡在一张小木板床上。半夜,弟弟总是会尿床,王红娣就要起来帮他换洗床单、晒被褥、洗澡擦身。
王红娣18岁那年,中学毕业要下乡支农。她最放心不下的就是12岁的弟弟王德华。那时的母亲身体已经很差,几个哥哥姐姐也相继结婚离家。谁来照顾弟弟?全家人左右为难。考虑再三,王红娣对妈妈说:“我支农的地方离家也不算太远,弟弟还是我来照顾吧。”从此,王红娣每隔几天就要从乡下回家一趟,照顾弟弟,也帮母亲做点家务事。王红娣没有想到,自己的命运从此就将与这个智障的弟弟紧紧相连,而且一连,就是四十多年。
下乡支农回来,28岁的王红娣进了镇海服装厂工作。每天早上,王红娣都将饭菜做好,中午,利用一个小时休息吃饭的时间,骑车赶回家给弟弟喂饭,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清理大小便,自己常常忙得没有吃饭的时间。晚上回到家,不管这一天的工作有多辛苦,自己有多累,每天她都先帮弟弟洗好脚,铺好被子,安顿他睡下,自己才休息。
有一年冬天,特别寒冷,因为厂里的活多,王红娣已连续加了一个月的班。那天晚上,她加完班回家已经快半夜了,从傍晚就下起了的大雪几乎将道路掩埋了起来,凛冽的寒风吹得路上看不见行人的影子,只有光秃秃的树在风中嘶吼。顶着漫天的雪花,王红娣推着自行车艰难地行进,一路上重重地摔了好几个跟头。到了家门口,王红娣已是精疲力竭,浑身像是散了架似的,一点力气都没有。
可刚推开家门,一股臭气就扑面而来。屋内的情景把她惊呆了:弟弟王德华因为拉肚子,弄得身上、地上、床上、门把上、灶台上到处都是粪便,他自己却若无其事地躺在床上,拿着一张报纸在撕扯着玩。
见此情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惫使王红娣终于再也无法承受心中的痛苦,从不掉泪的王红娣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她好想拿起一件东西朝这个不争气的弟弟打去,发泄一下自己压抑了十多年的委屈和抱怨。但当她抬头看到弟弟冲着她傻笑时,那可恨、可气但又可爱的模样又让她实在无法拿动哪怕只是一根木筷子去碰一下自己的弟弟。
气过、哭过、想过之后,王红娣反倒平静了许多。她擦干泪水,赶紧生起了煤炉,先烧水,再把弟弟的衣服全都扒拉下来,给他全身擦洗一遍,换上干净的衣裤,然后将脏衣服、被褥一件件收拾起来,独自一人拎到仓河头边准备清洗。
此时,夜已经很深了,漫天飞舞的雪花还在纷纷扬扬地飘落,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一位饱受生活磨难的女人辛酸的故事。河面早已结冰,但王红娣心头这份滚烫的亲情却没有在寒冰中冷却。她强忍着泪水,奋力用木棒槌将河面上的冰砸开,将整整三大桶的衣物、被褥一件件地清洗干净。等到洗完时,她的手已经痛得失去了知觉。
看到王红娣任劳任怨地照顾傻弟弟,母亲在欣慰之余又发起了愁。她担心自己百年之后,这傻儿子没了人照顾,不知道还怎么活?可要是让女儿红娣一直带着傻弟弟过日子,这个还没有成家的大姑娘将来又怎么找婆家呢?
临终前,母亲一边看着在床边傻笑的让自己最放心不下的儿子王德华,一边拉着王红娣的手,久久不愿放开,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似地往下淌。母亲的心思女儿岂会不明白?可她不敢去想,如果要承担起照顾弟弟一辈子的责任,自己将付出怎样的代价,承受怎样的艰辛?为了让母亲能安心地走完生命的最后一程,犹豫再三的王红娣咬咬牙,一把拉过弟弟一起跪在母亲的床边,向母亲保证:自己一定会尽全力照顾好弟弟,让母亲放心,一路走好。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王红娣没有违背自己对母亲许下的诺言,智障的弟弟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生活着。然而,因为身边有这么一个弟弟,王红娣自己的婚姻大事却迟迟没能解决。
28岁那年,有人曾给王红娣介绍过一个对象,男的在城里工作,不仅模样长得好,而且心肠也好。当媒人告诉他,王红娣有一个一直需要她照顾的智障弟弟,结婚后弟弟也要和你们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你愿不愿意时,男方回答说:“红娣的事我都知道,她心肠这么好,将来对我一定也会很好,我真心愿意帮她。”
媒人把话带给了王红娣,原以为王红娣一定会答应这门亲事,没想到过了些日子,王红娣找到媒人说:“这些天我翻来覆去想了很多,这人真的是好人,我也喜欢。作为女人,谁不想有个爱人,谁不想有个自己的家啊?但我们结婚后会有自己的孩子,我要照顾自己的孩子,照顾弟弟的精力就少了。再说,带着一个智障的弟弟过日子,时间长了一定会影响家庭生活的,与其将来大家不愉快,还不如现在不要走到一起的好。”
过了些年,王红娣三十多岁了,大家都劝她,要是再不考虑出嫁,恐怕就真的要一辈子耽搁了。又有热心人王红娣介绍了一个对象。双方见面后,都颇有好感,一来二往地,就到了谈婚论嫁阶段。可当男方得知王红娣婚后仍要带着智障的弟弟一起生活时,热情一下子跌到冰点。
这一次的恋爱失败对王红娣是个不小的打击,但这并没有动摇她带着弟弟一起生活的决心。此后,还有一些来说媒的,每次,王红娣都会要求媒人事先告诉对方,她有一个智障的弟弟,婚后要跟她一起过。就这一个条件,一根根红线顿时就断了。
有许多人问过王红娣,为什么宁可牺牲自己的幸福也要无怨无悔地照顾这个傻弟弟?她总是这样回答,我和弟弟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姐弟,骨肉亲情连心牵肠。弟弟先天性智障并不是他自己的过错,作为姐姐又怎么能嫌弃他,看着他自生自灭呢?母亲虽然已经过世,可她在这世间最牵挂的就是弟弟,我对弟弟好,母亲在地下就能安心,我这也是在尽孝啊!
在王红娣与弟弟共同生活的40多年里,王红娣几乎没有离开过弟弟一天。家里有什么好吃的,王红娣都先让给弟弟吃。夏天,怕弟弟长痱子,她坚持一天给他洗两次澡。天气晴好的日子里,她会牵着弟弟的手去公园散步,锻炼身体。
对于几乎不会说话的王德华来说,姐姐更像是他的喇叭,他的翻译员。依依哑哑的音节,简单的手势,在外人看来都是那么难以理解,但王红娣总像能看穿弟弟的内心一样,从这些音节和动作中准确无误地明白弟弟想说什么,想要什么。姐弟之间的默契是这样的让人惊叹,让人感动。
岁月已经在王红娣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当年那个青春美貌的少女如今也已经鬓染霜花。但王红娣脸上时时挂着的笑容,却又让人丝毫看不出生活带给她的诸多不公和磨难,她的眼神里,流露出的始终都是乐观、豁达、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007年,王红娣因四十年照顾智障弟弟的感人事迹当选为镇海区爱心感动人物。面对荣誉,她说,照顾自己的弟弟是作为姐姐应尽的义务,家里其他亲人也给了弟弟很多关怀,自己只是多做了一些。
王红娣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健健康康的,可以好好照顾弟弟的一生。她那份比山厚重、比海深远的人间亲情还在继续演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