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苏芬 助人为乐
吴苏芬,女,1961年2月出生,是宁海县梅林街道岙胡村的一名村民。
提起吴苏芬,岙胡村的邻里乡亲总是赞不绝口,夸她是助人为乐的“乡村天使”。上到80多岁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婴儿,或多或少地都得到过她直接或间接的帮助。尊老爱幼、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已经深深地融进了她的血液里,成了她的日常习惯。
让孤寡老人有了家
敬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世代传承的道德准则,吴苏芬将它牢记在心里,付致于行动。她负责村里的电费收缴工作,由于经常上门收缴电费使得她比其他人更了解村里各家各户的情况,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她总是特别留意。看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困难,热心肠的她总是会主动帮忙解决。每逢过年过节,吴苏芬更是会带上钱或者礼品给老人孩子送去一份温暖和关怀。
说起吴苏芬对村里孤寡老人的照顾就不得不提胡秀娥。胡秀娥早年与丈夫离婚后无家可归,居无定所,仅仅靠别人的接济和自己捡破烂度日。吴苏芬非常同情她的遭遇,一直想努力帮她安置稳定的住处,但由于种种原因,事情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胡秀娥流浪期间,吴苏芬曾多次到她所谓的“家”去看望她。“一定要让胡秀娥的晚年生活有个着落。”吴苏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正是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胡秀娥被安排住进了街道的敬老院,晚年再也不用漂泊了。
让我当您们的儿女
同样生活在岙胡村的仇菊女,今年已经71岁了,是一位聋哑人,老公智力残障,没有劳动能力,两人膝下只有一个女儿,出嫁后基本没有联系,生活十分艰辛,靠着每月几百元的低保金和别人接济过日。吴苏芬非常同情两位老人的景况,主动照顾起两人的日常生活。台风天去看看老人家里的老房子牢不牢固;中秋节不忘给老人送去月饼,陪他们过节;秋冬转凉时节,帮助老人换好厚的被褥,力所能及地为他们添置一些保暖的衣物;新春佳节,自家亲朋好友把酒言欢时不忘送去些礼品给两位老人,还会塞几百块钱给他们,让他们过年这几天买些好吃的。吴苏芬象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一直赡养照顾着仇菊女夫妇两人已达十余年之久。几年前,老爷子去世了,无人送终。吴苏芬又主动帮忙料理后事,一面安慰仇菊女,一面给去世的老人洗澡,整理遗容,最后亲自将遗体送去火葬场火化并安葬。
如今的吴苏芬,在梅林街道敬老院工作。敬老院里住着150多位老人,其中有不少眼睛失明、耳朵失聪的残疾老人,也有身患绝症的重病老人,她总是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一位72岁的老人,因车祸而瘫痪,到了敬老院后,吴苏芬每天帮他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不厌其烦。见他衣服单薄,她专门为他做了条厚棉裤,买了两个热水袋送他,并且推着他出门呼吸新鲜空气。经过多年的精心照料,老人的下身竟一天一天好起来,不仅能坐上轮椅,还能撑着两根拐杖站起来挪动,老人感激地说:“你不嫌脏不嫌苦,真比亲闺女还要亲啊!”
像这样的例子,连吴苏芬自己也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了。
请把我当你的母亲
吴苏芬照顾老人尽心尽力,在关心孩子方面,也十分体贴细致。这一点在对胡泽国的关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胡泽国与吴苏芬一样,都是岙胡村人,2岁的时候,母亲因故去世,父亲长年在外打工,留下他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靠着补助金和父亲汇回来的些许生活费艰难地维持着生活。吴苏芬得知情况后,就主动与这个孩子结对,视作己出,给自己小孩买东西的时候不忘给胡泽国也买一份,寒暑假期间,经常到他家中了解关心他的学习生活情况,送去一些钱和学习用品。除了帮助改善生活条件,吴苏芬深知更重要的是让胡泽国感受到母爱的关怀,让他在一个温暖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她说:“他的父母不在身边,奶奶年纪大了又管不住,人家都说‘三岁看老’,小的时候学坏了长大了就挽不回来了。我就想着,要看住他,别让他被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影响,小孩子学乖最重要。”记得有一次,还在上高中的胡泽国被同学带去网吧打游戏,村里人看到告诉了吴苏芬,她立马放下手上的活儿,跑去网吧把他揪回家,对他一顿责骂。爱之深才责之切啊。吴苏芬说,她会一直资助胡泽国到大学毕业,关心他,帮助他,让从小没有母爱的胡泽国健康成长。
把助人养成了习惯
有关吴苏芬尊老爱幼的事迹还有很多,岙胡村的老人们说起她的好,能说上一整天。每当有人从村民那听说这些事迹,对她大加赞赏时,她总是笑笑说:“我就记得以前教书先生上课的时候教过一句话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印象特别深刻。什么好妈妈、好邻里真的算不上,真的要说的话,只能说我是一个好学生吧。”
爱自己的孩子是动物的本能,尊自己的长辈是小辈的责任,而长期耐心细致地关怀照顾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和孩子则是一种超脱尘世的大爱。吴苏芬让爱心无限延续,用行动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大爱和友善”。
当今社会不缺少志愿者,缺少的就是像吴苏芬这样能够坚守如初的奉献者。她将一个人的爱心慢慢传递,成为社会的正能量。好人离我们没有多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