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12月30日 10:05

  胡耀华,1965年12出生,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分公司流动机械修理班班长。20多年来,扎根于港口、服务于社会,通过技术攻关,累计为企业节约经费600余万元。他是宁波港最年轻的“高级技师”,从宁波港到省、市的各级修理技术比武,包揽了多项第一名,成为当时并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的称号。曾获浙江省首席技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劳模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他是名“一专多能”的“金牌蓝领”

  1989年5月,24岁的胡耀华带着在慈溪一家电器塑料厂从事6年多精加工的经历,接过父亲的班,来到镇海港埠分公司,从事流动机械维修。父亲特意把儿子托付给技术精湛的全国劳模、公司机械队流动机械修理班班长俞鹤鸣师傅,希望儿子在港口这个大熔炉里磨掉身上的“骄、娇”二气,磨砺成材。

  尽管在钳工修理上胡耀华已经小有基础,可在港口内燃机修理上他还是个“门外汉”。胡耀华一边跟着师傅边修边学,好学的他把每一次修理都当作在精雕细刻一件艺术品,修理技术日渐精进。2000年8月,俞鹤鸣师傅退休了,胡耀华接过了班长的重担。师傅在退休前一天还忙着修理的情景时刻激励着他“干一行、爱一行”,师傅“活到老、学到老”的教诲一直鞭策着他不断攀登技术新高峰。这些年,公司增添了不少“德尼桑”、“卡特”等进口机械设备。面对不断更新的新设备、新知识,胡耀华像一个新的学徒工一样从头学起。仅有高中学历的他专门跑到鄞州职业培训中心要来电脑光盘资料进行CAD“充电”,想方设法参加国外设备公司举办的各类专业维修培训,还通过“网上冲浪”把握最前沿的信息和技术。尽管学习的过程辛苦且枯燥,但胡耀华乐在其中。渐渐地,胡耀华不仅掌握了车、铣、刨、磨、钳各种基本功,还练就了一手“望、闻、问、切”快速排查故障的绝活,许多车辆的“疑难杂症”,在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为了维修方便,公司特别为胡耀华配置了一台C6140车床,一些急件、单件、小件他都自己设计制图、自己加工制作,如鱼得水的他在岗位上尽情施展才华。

  他是名“中为洋用”的“技改先锋”

  让师傅俞鹤鸣最感欣慰的是:作为新时代的港口工人,胡耀华用创新创效书写了“工作在港口、创新在岗位”的精彩篇章。2001年春天,公司新购一批牵引车,没用多久,牵引车发动机内价值2万元的进口摩擦片出现易磨损的故障,甚至当日修好后仅经一晚作业就发生损坏。胡耀华既头痛又心痛。他尝试着与厂方沟通讨论,但对方却无奈地说那是多年来的通病。不信邪的胡耀华尝试着改进发动机变速箱风扇、增加冷却系统油道孔内径……但是都解决不了问题。一天,胡耀华来到公司车队时,一台装载机发动机的冷却系统令他眼前豁然开朗:“对!我们也可以试着为牵引车发动机加装冷却器!”胡耀华跟自己较起劲儿来,在草图上构思着冷却器的大小、安装位置、相关各管道的连接位置……3个月后,第一辆加装冷却器的牵引车投入使用。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摩擦片都没有受损!成功了!将信将疑的厂方专家闻讯前来,看到被改造的机械后,心服口服地赞叹:“胡师傅!你了不起啊!这项创新解决了我厂牵引车多年来的通病!”并立刻以2000元购买了这项专利。后来该厂出产的牵引车都安装了此类冷却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笔“2000元的专利费”也从此打开了胡耀华的创新之门,激励着他走上创新之路。从2000年在师傅俞鹤鸣手上接过流动机械修理班的重担算起,十多年来,在胡耀华的创新下,公司许多进口设备的配件和国产零配件实现了互换,如变矩器、摩擦片等都“中为洋用”,而价格仅为进口配件的15%至30%,单这一项每年可节约维修成本近20万元。

  他让“劳模班组”增添新活力

  自当上班长以来,胡耀华一直思考着如何提高团队整体的技术力量。班组承担着公司牵引车、吊机、集卡等七大机种、共200多台设备的维修保养任务。根据日常工作记录和自己多年的经验,胡耀华精心编制了《流动机械设备常见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汇总》。有了这本“实用手册”,班员们戏称:“一册在手,故障不愁”,技术水平和维修速度不约而同地得到了提高。

  近年来,随着宁波港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一批年轻的多元化用工人员陆续充实到流动机械修理班,使班组充满了生气,但也带来了新的课题:这些年轻人文化底子薄,维修技术参差不齐。

  胡耀华看在眼里、急在心头。经过再三考虑,他制定实施了“111”培训计划,就是在一年时间里,每个星期利用一小时的时间,对班组内多元化用工人员传授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己多年的实际维修经验。“111”计划实施以来,班组成为班员提升技能的“摇篮”,现在拥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工作室成员达到87.5%。为让“劳模班组”焕发新的活力,2011年,公司成立了以胡耀华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作为工作室负责人,胡耀华把“争当技术攻关的领头羊,当好团队创新的排头兵”作为目标,建立“每季度一课题”研讨实践制度,并与工作室成员签订《工作协议书》,明确工作目标,激励大家养成创新的思维和工作习惯。

  推行“每季度一课题”制度以来,工作室成员参加实践研讨活动的积极性更加高涨,QC创新项目从以往一年仅有1-2个猛增到每年4个以上,已累计节约维修成本300万元。其中《研发TCM车辆液力变速箱油温监控系统》QC项目获得2012年全国优秀QC成果奖、浙江省职工创新成果优秀奖和宁波市职工科技创新成果二等奖。2012年7月,“胡耀华工作室”被命名为宁波首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他是个无偿帮扶的“星期天技师”

  近年来,宁波制造业日趋发展,对高技能的蓝领工人求贤若渴。曾有不少企业向胡耀华伸出了“跳槽加盟,收入翻倍”的“橄榄枝”,但胡耀华不为所动,“是宁波港培养了我,我就要把根留在港口”。

  2005年,胡耀华考取了《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后,宁波港教育培训中心的领导找到了胡耀华,希望聘任他担任宁波港“高级工培训讲师”,这与胡耀华的想法不谋而合:用自己的技术来回报企业的培养。

  胡耀华每次都精心备课,通过交谈式的授课方式引导大家提问,还利用电脑向大家显示液压系统中液压油的流向和各个阀门、泵的控制情况,使晦涩难懂的专业原理变得直观易懂。尽管报酬微乎其微,授课时间又大多安排在周末和双休日,但胡耀华毫无怨言。作为港口工人技师的“塔尖”,胡耀华用自己的敬业奉献,夯实了宁波港工人技师队伍的“金字塔”。

  在企业里,他是尽职尽责的“周末讲师”,在社会上,他是无偿服务的“星期天技师”,作为宁波市技师协会五大攻关队之一的“机械维修技术攻关队”队长,2008年起,胡耀华走进了宁波市“走进百家企业,破解百个难题”活动,为中小企业无偿解决技术难题。

  象山有一家泵业公司从事冲床精加工,由于采用人工送料,员工断指伤臂的工伤事故时有发生。胡耀华带领队友们上门指导时,巧妙地为他们设计了采用“机械手”自动送料的草图。一个“金点子”就使困扰该厂多年的安全隐患彻底得到解决。在2008年宁波科技周活动时,该厂厂长特意从象山驱车赶来致谢。

  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多年来,胡耀华这个“星期天技师”的足迹遍及宁波乡镇的各类中小企业,也把宁波港人甘于奉献的精神传播开来。面对全国劳模的荣誉,胡耀华把自己比作“镜子”:既要始终作好表率,给他人作榜样;又要时时省视自我,鞭策自己继续努力前行!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周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