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娟,女,1957年2月出生,镇海依木超市的老板娘,镇海区澥浦镇政协委员。出身贫寒的她从50元开始创业,通过努力当上了镇海依木超市的老总。多年来,她坚持将自己辛苦创业所得的大部分收入投入到敬老、助学、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上,更让人不解的是,她还立下遗嘱,决定将全部遗产捐给了国家,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敬老院里老人们的“好闺女”
从1987年开始,每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刘国娟都会像“亲闺女”一样去敬老院看望慰问老人。一开始,因经济状况还不是太好,她只能尽其所能地捎上老人们必需的生活用品;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她的慰问品也随之发生变化,从老人们生活必须的食用油、爱吃的水果到四季穿用的衣服、被褥,甚至娱乐设备,她都一便捎上,为老人们送去一片温暖,一份爱心。2003年的夏天,因天气高温持续时间长,她准备为自家添置一台空调,可当他来到澥浦敬老院,看到老人们因天气炎热睡不好觉时,她毅然地将本打算自用的空调送到了敬老院。2014年的重阳节,考虑到老人们各有各的喜好和需求,刘国娟给敬老院的每位老人送上了一张自己所经营的依木超市的购物卡,让老人们凭卡自己去选购喜欢的商品。她的爱心和善行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位老人。
在澥浦镇敬老院,只要提起刘国娟,老人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刘国娟是好人那,这么多年,她一直把我们老人放在心上,就像‘亲闺女’一样照顾我们。”一向不爱说话的陈忠实老人,每当看到刘国娟走进敬老院,总是向她翘起大拇指,频频点头,他心里知道刘国娟关心他们、惦记他们,是他们的“好闺女”。
除了澥浦镇敬老院,如今,骆驼街道贵驷敬老院的老人们也成了刘国娟慰问关心的对象。甚至,社会上的生活困难老人,她也像“亲闺女”一样孝敬他们。
2014年9月,刘国娟听人讲起澥浦有一位老人生活很艰苦,靠捡破烂为生。第二天,她就匆匆买了一些生活用品,提着去看望那位老人。两个月时间里,刘国娟先后两次上门看望,每次都给老人两百元零用钱,老人感动地逢人便说:“国娟,她比我自己的儿子还要亲啊!”贵驷甸张村有一位邵姓的70多岁老人,自己行动不方便,儿子又不在身边,生活上相当艰难,刘国娟获悉后,将自己店内的货物送去让老人的烟杂店经营,等卖完了再与其结算,不赚他一分钱。
困难群众眼里的“好心人”
“感谢你们,你们救了我的命!”躺在明州医院病床上的郑国强说这话时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这个曾经向医生要安眠药自杀的男人,正也是在刘国娟的热心帮助下,有了活下去的信心。
郑国强是位瘫痪在床26年的病人,因长年卧床,全身上下生了褥疮,如果不及时治疗,褥疮就可能化脓重复感染,最后患上败血症。刘国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和澥浦镇的政协委员们共同商量,决定启动澥浦政协委员助困基金,为郑国强一次性捐赠3万元。随后,刘国娟又与同事们一起,通过网上搜集资料,托朋友打听请教,最后帮刘国强选择了开设褥疮专科的明州医院。在医院的精心治疗下,郑国强的病情开始慢慢好转。
“谢谢各位政协委员,谢谢医生,我遇到了这么多好心人,我一定好好活下去!”面对前来看望他的刘国娟和其他政协委员们,郑国强不断重复着这句话。
刘国娟的“好心”不单给熟人,对陌生人,她也乐于伸出援助之手。1996年9月1日早上8时,刘国娟到宁波火车站去提货,当她在市第三医院门口换乘车时,发现不远处的马路上瘫坐着两位60多岁的老人,只见老妇头上血流如柱。经了解,两位老人是余姚人,昨天送女儿到宁大上学,今天回家,在转乘上一辆中巴车时,老妇人未站稳,车子突然启动,硬生生地将老人摔了出来,司机却逃之夭夭。当时围观的人甚多,都在责骂那位离去的司机没有人性,然而却无一人上前帮助。刘国娟弄明白情况后,立即拦住一辆车,将老人送到妇儿医院,帮着挂号、扶老人去包扎、吊盐水,忙了一上午,得知老人已无大碍后,刘国娟准备悄然离去。老人噙着泪水紧紧拉住了她的手,一再询问她的姓名和住址,而刘国娟只回答说:我是宁波人。
身为政协委员的刘国娟,也将她的“好心”延伸给了“新镇海人”群体。她利用业余时间,走访调研“新镇海人”居住环境、工作报酬、子女就学、医疗保障、社会养老等现状,在两会期间递交了《建议让在镇海工作有一定年头的外来务工人员能享受优惠政策》等提案,为“新镇海人”能享受必要的社会保障大声疾呼。
孤困孩子眼中的“好妈妈”
多年来,刘国娟还时刻关注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在刘国娟的家庭户口薄上,她有5个孩子,而其中4个并不是她亲生的。在供养这4个孩子读完大学后,刘国娟又将其中两个送回到了他们的亲生父母身边。
1979年2月6日凌晨3时许,刘国娟在家门口捡到了长女小静(化名),当时的小静,还是个婴儿,身体很虚弱,得靠调羹柄把奶一点点滴到她嘴里喂食。“我曾想过把她送到福利院,可半路上实在舍不得,就决心自己收养了。”当时的刘国娟,刚结婚不久,街坊间的闲言碎语很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她对小静的爱。就在小静考上大学那一年,刘国娟说出了小静的身世,得知真相的小静深深地被刘国娟大爱感动,虽然大学毕业后回到了亲生父母身边,但她一直视刘国娟为“亲妈”。送走小静后,刘国娟又先后收养了3个孩子,并将他们依次抚养成人,亲眼看到他们成家立业。
除了领养孤儿,她还与家庭困难的学生接对助学,有的还帮他们解决就业难题。
贵州仁川的赵绪丽是“新镇海人”,她之所以远离家乡来到镇海工作,那是因为这里有一位慈善的“妈妈”。“从我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刘阿姨就跟我结了对,一直帮了我12年,如今更是让我在她的公司里工作,解决了我的就业问题。”这是赵绪丽经常对身边人说的话。
岚山村村民龚央聪,丈夫因病去世,欠下10多万元的债务,她本失业没有收入,只能寄居在慈溪的姐姐家帮忙做家务。儿子王龙(化名)在慈溪胜山镇小学读书,聪明懂事。一次,刘国娟与政协委员们一起来她家慰问,了解到她想让儿子回澥浦上学,同时想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刘国娟立即将她安排在依木超市工作,月工资超过2000元。虽然此事最终因王龙读五年级不便宜于调学而终止,但刘国娟告诉她:依木超市的大门为她打开着,只要她需要,随时都可以进来。
刘国娟目前还捐助着8个困难学生。每年暑假,她的家就成了“小候鸟天堂”。看到来自各地的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童年的欢乐,刘国娟脸上露出了宽慰的笑容,这笑容为孩子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也播种了“善”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