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宁波:美丽乡村建设的“鄞州经验”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12月08日 10:19

 

 

 

 

 

  环村小河水清鱼跃,村路两旁绿树成荫,新型农居错落有致……行走鄞州农村,田野上山谷间是一个个美丽的村庄。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陶渊明理想中的桃花源仿佛就在这里。

  这场史无前例的变迁绝非一日之功。

  2002年,鄞州趁撤县设区东风,在全国率先设立“新村建设办公室”,拉开了新村建设的大幕。

  这在当时的浙江省,属于吃螃蟹的重大创举。鄞州的改革,很快得到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关注。

  2003年9月24日,习近平来到鄞州湾底村,专门进行旧村改造的调研。肯定鄞州工作的同时,他提出,“新村建设、旧村改造,必须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与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13年来,鄞州区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农民为主体、政府为引导,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加速城乡融合发展,终于创造出了桃花源式美丽乡村的“鄞州经验”———

  “城乡大同”坚持13年一犁耕到头

  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鄞州,是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在这里,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王安石开启变法前奏。

  2002年4月19日,鄞州撤县设区挂牌,从此告别“有县无城”的尴尬,吹响了建设现代化新城的号角。

  当年,新村建设随即起步,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大幕拉开。

  “从启动之际,我们就将单一目标定为居者有新舍、村庄有新貌、城镇有新形。”鄞州区新村建设办公室主任钱孝平说,“以新村建设为抓手,努力追求城乡融合,城乡大同,即努力实现城乡经济发展同步、环境面貌同变、基础设施同城、公共服务同质、民生保障同等、社会治理同规的总目标至今没有动摇过!”

  动员会后,陈婆渡、潘火、薛家等村作为第一批试点,首先开工建设。古林藕池、下应湾底等现代建设示范村也同时纳入新村建设范畴。一场农村住房革命就此在蝶状版图上兴起。

  2003年,藕池村100多户农户迁入了一个叫“绿荷苑”的新社区。这个由政府牵头、财政补贴、村民共建的农房改造工程,水、电、路、管道煤气、有线电视和污水处理、绿化配套等一应俱全,生活居住和大小生产企业全部分离,互不干扰。

  消息传出,四乡八村的村民前往参观,原先犹豫的藕池村另两个自然村100多户村民将联名信递到了村委会,强烈要求将他们纳入新村建设计划,尽早启动。

  试点的初战告捷,让鄞州干部切实感受到,农村旧房改造必须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只有让老百姓“看得到、摸得着、算得清”,才能彻底消除他们心里的顾虑,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四民原则”让农民在改建中唱主角

  2006年,鄞州出台《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暂行办法》,确立了“尊重民意、维护民利、依靠民资、强化民管”的“四民原则”。

  尊重民意———一个村搞不搞拆旧建新,要尊重大多数农民意愿,一个户改不改尊重各自意愿;

  维护民利———改建过程中,必须保护农民合法权益,最大限度让农民得利;

  依靠民资———农民新村农民建,以农民为主体;

  强化民管———农民事情农民办,变替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鄞州的新村建设中,每个村的村民不仅是村落共同体的成员,更是利益共同体和荣辱共同体的一员,政府的目标是让每家每户通过旧村改造、新村建设达到共享共富,让每个人真正成为这场改革中的主人翁。

  围绕农房改造,政府和农民各自明确了角色定位:政府,只管规划引领、指导服务和监督管理,对新村建设中的选址、土地使用、购建对象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等把关。而对于旧村改不改、怎么改、选择何种房屋套型、如何确定旧房补偿和新房购置标准,选择何种改造模式、请谁规划、让谁施工、由谁监理等等,全部由村民做主。

  2008年5月,云龙镇上李家村启动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村干部召开100多户拆建户进行座谈,把他们对拆迁安置的要求、愿望,作为村委会制定政策的依据。村里又多次组织各种会议,最后达“四统一联”的共识:即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配套、统一管理,联户自建。2008年,该村拆迁171户,至2010年新建联排别墅151套,用于安置大龄青年、住房困难户和拆迁户。目前,第三期项目将新建17套联排别墅、140套小高层。上李家村已成为一个住宅崭新气派、绿意盎然的美丽村庄。

  五乡明伦村在启动新村建设时,工程施工队招投标、工程质量监管等都由村民代表全程参与决策。农民新村一幢幢地建起来,村民参与决策原则一直坚持至今。

  农民家园农民建。农民主人翁地位的确定,激发起极大的积极性。至2010年,鄞州在全省率先实现投资过百亿元、完成总量超千万平方米的县(市、区),未发生过一起腐败事件,保持着“零强拆、零上访、零事故”的奇迹。鄞州区农调队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90%的农户对新村建设表示赞成,43.3%的农户表示积极响应。

  “四种模式”因地制宜结硕果

  当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鄞州新城快速崛起,城乡差距依然存在。

  2012年初,鄞州做出一个重要决策:在全区开展“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创建活动,按照“布局美、环境美、生活美、身心美”和“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实行以镇带村,镇村联动,新村建设提质提效,农村面貌发生质的变化。

  较之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以生态文明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的的“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创建,是新村建设的“升级版”“完善版”。

  鄞州村庄多、人口多,且各地经济、交通等发展极不均衡。新村建设决不能搞“一刀切”,需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在多年的摸索中,鄞州形成新村建设的全村拆建、整体改建、异地新建、安居保障四种模式。

  一是全村拆建式。按照城市社区标准,通过全村拆迁、集中建设、统一安置的办法,建设一批都市型村庄。在已启动的101个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村(地块)中,有56个村(地块)属于全村拆建式,涉及自然村252个。

  龙观乡山下村不到3年时间内,拆除3.1万平方米旧房,原址建起366套7.1万平方米崭新农房。

  二是整体改建式。通过危旧房改建和危房拆除、污水管网建设、道路拓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建成一批村容整洁、功能齐全、服务配套的田园靓村、生态美村、文化名村。全区共有42个村采取这一模式,涉及自然村135个。

  历史文化村章水镇李家坑村,将一些破烂房拆除,对有价值的老屋进行修缮,兴建了客栈、农家乐,依托自然风貌和漂流项目,走上了一条以休闲养生旅游、民宿民居为主线的发展之路。村集体年可支配收入从28万元增加到80万元。

  三是异地新建式。以建制村或自然村为单位,跨行政区域界限向中心村或城镇迁址移民,达到“内聚外迁”。全区已有7个村采取这一模式,涉及自然村25个。

  自2013年以来,地处高山的章水镇箭峰村村干部会同村民研定了一份“拆购分离、一户一宅”的生态移民政策,将全村居住在山上的农户搬迁到章水镇区,近期120套1.4万平方米新村住宅即将竣工,退宅还耕也成为现实。

  四是安居保障式。把旧村改造新村建设与解决农村大龄青年、住房困难户住房问题紧密结合起来,通过镇村联动、村村联动、村户联动,以镇乡为单位,整体布局,统一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跨区域安置大龄青年、住房困难户和部分拆迁户。全区共规划建设镇级大龄青年集中安置小区18个,其中已竣工11个。

  值得一提的是,鄞州还把重大民生项目推进和新村改造紧密结合,提出农民“上楼”与公共服务资源“下乡”同步的口号。云龙镇6年前建成的当时全区最大的农民集中居住区“云龙嘉苑”,当初配套的公共设施至今仍不落伍。

  此外,为推动新村建设,鄞州还加大了财政扶持力度。有拆旧补助、地块补助、节余土地补助、整体改建式补助等,同时,鼓励山区农户流转土地、山林承包经营权,对土地、山林经营权已流转、且未做任何社会保险的移民户,可申请参加区失土农民养老保险。

  13年的坚持,鄞州农村面貌已焕然一新。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累计投入资金275亿元,拆除旧房1001万平方米,开工1830万平方米,建成1562万平方米,交付使用1124万平方米,已有6.4万户、16.7万人搬入新居。

  “四项改革”促进城乡一体化

  作为宋代鄞县县令王安石改革的试验田,鄞州也以勇于改革创新而著称。

  如何在新村建设中化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如何管理好农村新社区?鄞州率先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乡村治理结构、金融体制四项改革。

  洞桥镇三李村在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改革方面走出了第一步,该村明确:农户统一建新后占用的宅基地面积,小于旧房占地面积部分,村集体按2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回收;超过部分面积,建新户按2800元/平方米的价格购买。购买镇级大龄青年房的大龄青年,则需与村集体签订“不再回村申请宅基地的承诺书”。

  巨大的建房资金是新村建设瓶颈之一。2013年,鄞州出台《关于开展鄞州区农村“五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工作的试行意见》,试行农村集体土地、住房等抵押贷款。区里还细化了农村集体土地、新村住房抵押管理试行办法,对全区美丽镇村幸福家园建设实施村,可以集体土地权证作为抵押,申请工程建设贷款……

  “现在,瞻岐镇东二村用35亩集体土地向鄞州银行贷款工程建设款1950万元,龙观乡金溪村一村民用新房向鄞州银行获贷20万元……”钱孝平说,这些案例的成功运作,令依法拥有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住房所有权的农村居民,可以通过农村住房抵押担保方式向银行申请购房贷款,不仅打通了因为资金阻碍新村建设的瓶颈,更有效化解了农民为满足建房、装修、创业经营等资金的需求。

  鄞州区新村建设办公室干部在大量调研中发现,改建后的新村住宅小区普遍存在配套用房产权不明晰、维护资金不落实、管理主体不明确、物业管理不到位等情况,部分村民受传统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式影响,主动缴纳物业费自觉性不够,新村管理难以正常运转。

  怎么办?2011年,鄞州出台政策在全区新村实行物业社会化管理,将新村管理推向社会,实行业主自治下的市场化、社会化运作机制,使之与城市住宅小区的管理相衔接,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物业管理体制和机制。

  随着新村的陆续交付使用后居住对象身份的多元化和新村物业社会化管理的变化,以及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改造后“政经分离”的实施,乡村治理结构改造迫在眉睫。龙观乡观岭片区首先试点,该片区有山下、李岙、雪岙三个行政村,新村建设热情高,至今已完成或即将开始新村建设。在暂不打破现行村级运营体制、机制和制度的前提下,创新设立片区治理体系,实行新旧体制一定时间并存并行。新片区以党总支为领导机构,以议事协商委员会为决策、监督机构,以治理委员会为执行机构,为下一步实行“多村一社区”奠定基础。

  “以人为本谋建设,统筹城乡搞建设,由民做主管建设,求真务实抓建设。”全国知名的三农专家顾益康说,“鄞州以农民为建设主体的运行机制+以农民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的资金筹集模式+循序渐进,统筹兼顾,平衡各方利益的操作方法,为全省乃至全国新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推广价值巨大。”

  编后记

  鄞州区在“看得见”的新农村建设中,坚持13年埋头苦干,拆旧房建新居,一大批农民公寓拔地而起,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在“看不见”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鄞州区大胆创新,尝试多种路径,取得了明显实效。

  村庄变美时,人也要同步变美。该区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相继开展了“美丽乡村”“周日文化”“义乡鄞州”“城乡清爽行动”等活动,推动了农村生活品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城乡协调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鄞州的经验值得借鉴。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