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村“三字诀”
——记鄞州区集士港镇岳童村党支部书记汪莉萍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11月13日 17:12
 

 

 

   寒冬,窗外北风呼啸。

  “阿牛叔,你多吃点。”近日,在集士港镇政府旁的一家快餐店,岳童村党支部书记汪莉萍把热气腾腾的米饭和几碗菜都推到村民杜金牛前。

  “大冷天,你怎么还特意来看我呀?”说完,两人大口吃了起来。

  “你年纪大了,田里少去去。”汪莉萍说,“中午到了,也没啥请你吃的,就一起吃点快餐吧!”

  “你要管村里建新村,还要管镇里事情,自己身体也要注意。”杜金牛说。

  10多年前,土地二轮承包,许多地多且位置好的农户不愿参加,有十多亩地的杜金牛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汪莉萍不慎伤了腿,她拄着拐杖一连十多天上门做工作,天天和老人泡在地里。最后,老人被感动了,说:“阿萍,我家的地你收回吧!”从此,两人成了朋友。

  被感动的还有全村村民,“村庄干净整洁、村民安居乐业”,是他们对汪莉萍工作的评语。

  从村妇女主任到村主任,再到村党支部书记,当了20多年“村官”的汪莉萍摸索出了一套治村“三字诀”——“实”“硬”“真”。

  实:“实在做事百姓才会敬你”

  早晨6时30分,记者在街上碰到汪莉萍,她正在检查路面卫生。“早晨醒得早,就来街上看看。”她说。

  汪莉萍的另一个身份是镇妇联主席。自去年下半年负责全镇妇联和卫生环境工作以来,她一直两头忙。

  7时多,岳童村村里就热闹起来。汪莉萍和村干部商讨了新村建设事宜,又和村民聊了会天,看看有什么要帮助的。处理完村里事,她便赶到了镇政府。

  几个月早起检查下来,汪莉萍看到了不少卫生方面的问题。如保洁公司6时清扫路面,可7时多,一些店铺开门营业,会把垃圾扫到街上。对此,她联合相关部门建立了“门前三包”制度。

  集士东路边一家手机店搞促销,在门前搭了台。其他店铺也纷纷效仿,不仅占据了马路,还时常将传单扔在地上,她把问题反映到了城管部门。

  “当了共产党的干部,就要实实在在为百姓做点事。”汪莉萍说。

  2004年4月,白岳、岳阳、童家横3个自然村合并为岳童村。当时,3个自然村的经济状况、环境面貌不均衡,整体改善村容并不现实。看到岳阳底子薄、环境面貌相对较差,汪莉萍提出:“大事办不了,就先把村子弄弄干净。”

  临近年底,汪莉萍拿着扫把,带领党员来到岳阳,清理路边堆积的垃圾和弄堂里的杂草、污物。一个多月后,岳阳面貌大为改观。

  “‘村官’虽小,管的却是老百姓的大事,不尽心可不行。”汪莉萍说,在村集体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必须想方设法省钱多办事。

  绕城高速白岳山坟墓拆除后,2013年,村里投入90多万元,在山上修了一条长1000多米的游步道,建了亭台楼阁,还安装了健身器材,昔日坟场成了白岳片群众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当年7月,在持续40多摄氏度的高温天里,汪莉萍天天往山上奔。

  山上种树,如果承包出去,樟树要180元一棵。为了省钱,汪莉萍跑到附近村打听,结果只要20元一棵。她说,省下的钱,可以为村里多办些实事。

  村里修路时,每天清早5时到晚上,她在现场监管,后来村里一名女党员看到后坚持要代她值班,汪莉萍这才被人“推”回家休息。

  就这样,村里只花了3万多元就将7条小弄堂浇成了水泥路。

  近几年,村里仅投入200多万元,先后实施了标准厂房、河岸砌石、造桥修路、亮灯工程等实事工程,每个自然村的老年活动室装修一新,还建起了一个新菜场。

  硬件设施改善了,但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还没养成。汪莉萍就和村干部、党员一起,每天上街扫地。一开始村民还指指点点,说村干部不过是做做样子,但无论刮风下雨还是烈日当头,汪莉萍都会出来扫地,逐渐带动了村民。

  “我们信阿萍。”村民范怀风说,“她做事实在。”

  一次村里修路,要穿过汪莉萍母亲家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老屋。老屋建于上世纪70年代,按政策,1999年前建的房子遇到拆迁可以补偿,但汪莉萍说“家里应该带头”,老屋拆后没要一分补偿。

  父母家还有个仓库,约16平方米。“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就免费给村民当老年活动中心用吧!村民开心,就是我们家的福气嘛!”汪莉萍的一句话把母亲逗笑了。如今,这个仓库还免费给村里用着。

  硬:“硬气做人百姓才会信你”

  岳童村是个大村,全村867户、2885人。因8年无违建,曾被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奇多次表扬。

  2013年8月,刘奇在岳童村蹲点调研时说,村里没有一处违法建筑,环境干净清爽,不容易。

  而在并村的2004年,岳童村近20%的家庭有违法建筑,总面积5800平方米。

  当年8月,岳阳自然村一村民患重病去世,家属哭着找到汪莉萍,要求帮忙解决出殡通行困难。该村民家门前原先有一条弄堂主路,一半路面被前屋一户人家的围墙占用后,弄堂小得连棺材都抬不出去。

  汪莉萍了解情况后,把这户人家叫来,从下午一直说到下半夜,才做通了思想工作。围墙敲掉后,村民天亮得以顺利出殡。第二天,汪莉萍的嗓子哑得讲不出话。

  “农村乱搭乱建越多,村风民风就越乱。”汪莉萍担任村支书后的第一把火就“烧”向了违法建筑——绝不允许新增一平方米违法建筑。

  “零违建”的决定一出,旋即遭到部分村民的强烈抵触,但认了“死理”的汪莉萍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她和村干部一起把这份鄞州区第一个村级违建处理办法分发到每家每户,遇到有村民把册子扔出门,就捡回来再送上。

  她和村干部带头承诺:自己和亲戚绝不违建。

  “党员干部对待违建公平公正,老百姓就服气。”78岁的童锡成说。慢慢地,村民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有的甚至会主动报告,哪家约了水泥匠,哪家可能要“行动”了……

  良好局面维持到2007年,随着各地新村建设的启动,岳童村违建苗头再次出现。

  “如不立即采取措施,只要有一两间搭建起来,局面就无法收拾。”汪莉萍说。

  这一年,村里抓住整治村容村貌的契机,重申“零违建”。汪莉萍和村干部天天在村里巡逻,谁家有违建迹象,她就往谁家跑。

  2010年5月3日,汪莉萍在巡查时发现,一户村民正在包户外楼梯,立即上前制止,但村民不予理睬。第二天,村委会下发了停工通知书。(上接第1版)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5月5日,镇综合执法中队依法予以拆除。下午,汪莉萍刚从拆违现场回到办公室,这户人家的儿子便拿着斧头找上门来。听到争吵声,汪莉萍跑出办公室将其拉住,纠缠中,她的右眼被打伤,视力从1.2下降到了0.6。在她住院的10多天里,200多名村民自发前往看望。

  此事并没有改变汪莉萍的态度。5月23日,在党员、村民代表大会上,刚出院的她说:“干部就是要冲锋陷阵,以后要是出现这样的事情,我一定还会这么做。”

  拆违建难,拆坟也难。

  2006年,绕城高速建成后,要拆除白岳山上的2223穴坟墓。5月、6月,汪莉萍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疏导工作,还带着红漆到山头给每穴坟编号,把碑上先人和后人的名字一一抄下来。“这样一方面方便我们找到主人,另一方面即使遇上无主坟也不会落下。”她说。

  到了冬至前的拆坟时期,风大雪深,汪莉萍深一脚浅一脚天天跑山头,并要求村干部带头拆,党员、村民代表主动拆,群众跟着拆。2000多穴坟在冬至前全部拆除,无主坟统一被迁到镇上的生态墓区。

  汪莉萍的硬气还体现在没私心。镇里广德湖剧院演出,戏票经村干部之手免费发放到各村,汪莉萍自己没拿过,她的亲戚也一次没拿到过票。她说:“硬气做人百姓才能信你。他们要去看戏,我可以买票请他们看。戏票都发给了村里年纪大、经济条件差的戏迷、票友。”

  真:“真诚待人百姓才会服你”

  “要做一位好的村干部,真诚待人、心胸宽广,百姓才会服你。”汪莉萍的“心大”,在村里是出了名的。

  “汪书记,请你看在同村份上,帮帮忙吧。”2010年5月,汪莉萍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高某,在拆除违法建筑时曾和汪莉萍吵得最凶,而当他遇到车祸时,他首先想到的还是汪莉萍。他住院期间,汪莉萍送去西瓜、牛奶、滋补品等,还送了一束鲜花。

  不论谁和她有过节,对方有了难处,汪莉萍总是第一个站出来给予帮助。一名村民长期不务正业,和汪莉萍还争吵过。得知他的女儿考上了大学,汪莉萍四处为孩子筹集学费。这名村民连声说:“阿姐,我真当佩服你。”

  “紧要关头见真情,大灾大难见真心。”村民范怀风把这句话送给了汪莉萍。

  2013年10月,“菲特”台风重创岳童村。10月7日到14日,汪莉萍没回过一趟家,顾不上照顾70多岁的父母、刚出院的丈夫和怀孕的女儿。

  10月7日晚,胃痛折磨得汪莉萍脸色发白,在医院打完点滴已是11时。离开医院后,她拿着给值班村干部、村民代表买来的豆浆、油条,一步步艰难地锳水进村。在离村办公室还有五六十米处,她滑倒在地,爬起后,全身上下早已湿透。

  走进村办公室,汪莉萍满是歉意地说:“买的这些东西,你们都吃不上了。”

  深夜,在办公室值班的汪莉萍听着雨声又坐不住了,借着手机微弱的光亮,她来到楼道用手往水里摸,“摸出水在第几格楼梯,我大概就能知道水多深了。”

  第二天清早,汪莉萍冒雨察看灾情,安抚正在转移的村民。

  河对岸的老人倒来了热水:“阿萍,喝口热茶,休息休息。”

  过路的村民给她塞了几块饼干:“先垫垫肚子。”

  一名60多岁的独居老人被汪莉萍从家中背出来时,眼泪奔涌而出:“要不是你来,没人记得我了。”

  14日,洪水退去,满地垃圾。汪莉萍拿起扫帚清扫,从早上六七时干到晚上七八时,连续扫了5天。

  天气转热,一些垃圾堆里长出了虫子,看着令人作呕。一些扫不到的地方,汪莉萍就直接用手抓。附近一名企业主看不下去,送来两副手套,一定要她戴上,还和她一起清扫。

  “今年,村里最大的事情就是新村建设。”汪莉萍说,许多个晚上她都睡不着觉,拆迁工作怎么做,资金缺口怎么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压在她心上,沉甸甸的。

  汪莉萍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自己和村民的心靠得更拢了,村里也因此连续8年实现“零上访”。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周海芳
电话:0574-87100000 | 邮箱:ys@cnnb.com.cn
地址: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五楼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