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致富强村
——记象山县黄避岙乡高泥村党支部书记朱中华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11月13日 17:13

 

 

  朱中华,男,1964年11月出生,浙江象山人,1986年8月入党,现任高泥村党支部书记。1983年踏上村级工作岗位,2006年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2011年12月起担任高泥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在村工作岗位上已有10个年头。

  15年来,朱中华为高泥村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在他的带领下,村班子紧紧围绕“党建引领,幸福群众”的总目标,始终坚持“党建强核心、群众作主人”的执政理念,大力弘扬“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精神,不断突出以党建促发展、以党建促民生、以党建促和谐,着力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动力,使一个村级经济弱、农民增收慢、村庄形象差、社会矛盾多的落后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并先后获得象山县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民主法治示范村,和谐班子真抓实干奖,先进党组织,特色村培育先进村,渔业科技入户结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

  转变思路,增加村民收入

  当地有句俗话:“有女不嫁高泥村”。10年前的高泥村,是西沪港畔的一个偏僻村落,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经济薄弱。村民们守着西沪港这个聚宝盆却不自知,除了赶小海,就靠养殖海带、紫菜过日子,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过的是穷日子。朱中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户一户到村民家里说服他们进行网箱养殖,在他的影响下,90年代初以严兴国等人为代表,他们率先走出了网箱养殖的第一步,成功地收获了第一桶金。村民们将信将疑地跟风养殖,朱中华通过创办养殖基地、渔业企业等,将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逐渐走出了育苗、养殖、销售“一条龙”式的产业链条。网箱养殖规模从1995年全村60户2400只,1996年猛增到6500只网箱。目前,全村84户养殖标准网箱2168只,新增海参、海带养殖面积1000余亩,年产值7000万元,人均净收入达1万多元。村里落户相关水产企业及合作社8家,养殖的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黑鲷、真鲷、包公鱼、金昌鱼等养殖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市场。除国外市场外,积极拓展内销渠道,将黄避岙的养殖鱼打进上海、杭州、哈尔滨等市场。2015年9月为止外销鲈鱼、黄鱼等产值3000余万元。

  调整结构,发展壮大生态特色产业

  一度的密集养殖,使得西沪港环境变差,养殖产量减少,网箱养殖面临着新的挑战。朱中华迎来了发展网箱养殖带来的新问题。为破解难题,提高西沪港水质,朱中华一次次跑到乡政府寻求技术帮助,彻夜与养殖大户商量对策。在专家提出生态养殖、低碳养殖、高效养殖的意见后,朱中华挨家挨户到养殖户家里进行政策说明,形势分析,使得养殖户意识有了进一步提高,对西沪港养殖区的保护意识也增强了。2006年开始,西沪港实施了网箱改造工程,网箱规格从3(米)×3(米)逐年分批改建成6(米)×6(米)的标准网箱,并引入“鱼-贝-藻”立体混养的理念,丰富养殖品种。2012年启动实施了西沪港低碳健康养殖示范区建设,累计投资1400余万元提升软环境和硬环境。两年来,完善养殖区内码头3座、新建管理房280平方,死鱼无害化处理池2只,气象水质监测仪1套,强化海洋环境保护、综合开发利用等功能。该项目于2013年底顺利通过市级验收。

  依靠科技,打造特色渔文化

  朱中华提出“科技入户兴渔富民”的养殖理念,一直致力于培育专业技术人员、养殖能手、养殖大户,并主动加强和专业院校的合作与沟通,不断引进先进技术。通过多年的渔文化沉淀,如今的高泥村,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开设了远程教育课堂,开展了养殖课程培训,吸引了上海水产大学、宁波大学和新加坡英特威公司前来开展科研工作等。2013年,中山大学博士后导师林浩然教授与象山港湾苗种有限公司结对,落户了全市首家渔业院士工作站,每年安排有5人组研究生驻地开展育苗技术的研究和帮扶。科研试验的开展,新技术的推广使用,不仅促进了村里的生产发展,还提高了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现在在该村的茶余饭后,村民们不再只是围着“筑长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聚集在村活动中心,通过远程教育的平台,互相学习养殖技术,交流养殖心得。

  完善财务制度,助推新农村发展

  产业的实践与探索、攻坚与发展,不仅开阔了思路,更加助推了新农村发展,高泥村通过对老塘标准化改造,年增承包费36万元,通过对600亩土地的集中流转,建成了蔬菜基地,年均收入增加7000元,集体经济强了,村民富了,广大群众对新农村建设就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朱中华以创建市级小康示范村为契机,实施了梳理式改造、建造农民会所900平方、老年安居房300平方,今年投资100余万对1000余米河道治理,投资100余万老年安居房二期600平方,村道绿化等一批民生项目建设。2013年,成功创建市级产业特色村,朱中华本人获得县“领头雁”荣誉。与此同时,朱中华始终紧抓村级财务管理,保障资金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确保集体支出科学、合理,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完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大会等制度,明确议事范围,规范议事程序,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通过“村民说事”,收集建设项目内容,通过“村务会商”,落实实施方案,凡是关系全体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让群众知道,由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朱中华十年如一日长期奋斗在农村一线,不仅用自身行动实现了自己的富民强村梦,树立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更在高泥村广大老百姓心中留下了自己最美的身影。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周海芳
电话:0574-87100000 | 邮箱:ys@cnnb.com.cn
地址: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五楼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