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安,男,1969年10月出生,浙江宁海人,1997年3月入党,现任宁海县力洋镇党委委员、平岩村党支部书记。1996年踏上村级工作岗位,1999年5月起担任平岩村党组织书记,至今在村工作岗位上已有17个年头。
17年来,张贤安始终坚持“抓党建强村、抓民主治村、抓产业富村”的工作思路,一步一个脚印,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他以党建强村聚人心,紧抓村党组织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村干部包片联户、党员网格服务等制度,把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做扎实,让每名党员干部都成为群众贴心人。以民主治村增和谐,在全县率先探索实行村级重大事项五议决策法,试点推进村级权力清单36条,并始终坚持规范理事、按章办事,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信任感和满意度。以产业富村促增收,打通柑橘主产业的运输大道,年产值2000万余元;引进来料加工产业,年产值3000余万元,推动170余村民在村就业。平岩村先后荣获省级民主法治村、五好村党组织、省兴林富民示范村、省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他本人也多次获评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县级优秀共产党员,并当选为宁波市党代表,2012年7月被评为浙江省“创先争优闪光言行之星”,今年5月,其个人事迹入编《点赞千名好支书》。这一项项荣誉和光环都凝结了这名“百姓”村带头人的点点滴滴的心血和汗水。
这是一个有着来自15个省25个县(市)区移民的特殊村落!
他是一个为村里118个姓氏的“百姓”撑起一片天的领路人!
在三门湾畔,有一个被柑橘树团团围住的村庄,每年一到秋天,金黄色的桔子挂满枝头,总是令人垂涎欲滴。这个村就是宁海县力洋镇的平岩村,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的生活习惯,让2000余名移民聚集在这个滨海村落,管理的难度可想而知。
而他接过“百姓村”当家人的担子时年仅28岁,一晃17年过去了,平岩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宽了、村貌美了、村民富了、村集体也有钱了,而他的头发却白了。
“我要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
1999年5月,张贤安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被人“请”上了被告席,那时平岩村集体负债70多万元。那一关,张贤安挺过来了。
要想富,先修路。张贤安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方便运输柑橘和村子的长远发展,他提议建造一条6米宽的主村道,并将村民门前道路拓宽至3米,不料却遭致群众非议和误解。他带领其他村干部一方面做村民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筹集资金,最终促成全村硬化道路25公里,道路绿化95%。那一年,外地来平岩村收购橘子的大货车直接开到了村民家门口,橘子价格涨了好几倍。张贤安还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免费为群众提供温室柑橘嫁接技术,开发培育了“红美人”等多种柑橘新品种。发展第三产业,引进服装加工点7家,解决妇女劳动力170余人。自那以后,村里麻将声少了,机车声多了。家家户户因为钱的事情吵架的少了,笑声多了。
“干啥事都要有规矩”
“定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是张贤安做事的一贯原则,在他眼里,“权”和“利”是挂钩的,他说虽然平岩村是穷村,但必须程序规范,所有事情都要确保民主决策、阳光透明。2008年初,平岩村在全县率先试行“五议决策法”,所有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党支部提议、村委会和村监委会商议、党员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村民评议五个步骤进行决策和实事。
2013年初,他又在全县率先探索小微权力运行规范化建设,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张贤安带头理清村级组织设置和职能分工,认真编制村干部各项权力运行的工作规范和流程,并全部上墙,让群众清楚明了自己需要办的事项“找谁办、怎么办”,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为了让新任村干部尽快熟悉和运用36条,他还编了一首顺口溜:“新当干部高兴相,三年工作路漫长,要想做出好榜样,三十六条帮你忙”,小微权力的规范实施,干部用权很难暗箱操作、以权谋私,也避免了群众对干部的误会,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
“当了村干部再苦也要顶住”
张贤安明白征地是个苦差事,容易得罪人,但面对三门湾大桥项目600多亩的紧急征地任务,他没有抱怨,一方面帮助村民抢收柑橘,另一方面挨家挨户解释征地政策。面对村民对补偿的不满和村干部畏难情绪,他借助固定组织生活日制度,在全村党员中形成项目推进的共识和合力,同时为村干部打气,“群众选我们当村干部,我们就要担负起责任,再苦也要顶住,不能耽误了全村的大事”。在张贤安的带领下,干群齐心,短短35天便将相关补偿款兑现到户,顺利完成清表并交付各标段,被誉为高速公路政策处理的“平岩速度”。
张贤安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了让群众生活越来越好,他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播撒希望的种子;他是一个移民的后代,为了让大家安心扎根在这里,他用自己宽厚的肩膀挑起当家人的担子;他是一名普通农村基层干部,带着对群众的赤诚丹心和深情厚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最朴素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