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阿大,男,1958年6月生,浙江奉化人,1994年入党,现为奉化市萧王庙街道陈家岙村党支部书记,曾被评为奉化市优秀共产党员,当选为奉化市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1988年,陈阿大被选为陈家岙村村委会主任。1994年起,他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已逾7届。作为一名村支书,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村民选择我,是信任我,我就要为他们多办实事、办好事”,这是他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陈家岙村,村民习惯称呼陈阿大为“阿大”书记,20年间,陈阿大凭着灵活的头脑和一股子倔劲,把一个贫困村拉到了富裕村的行列。
穷则思变,通水通路聚民心
1994年的陈家岙村穷得叮当响,刚刚当上村书记的陈阿大知道村里的领导班子和村民都不相信他能当好这个新书记,这反而让陈阿大来了倔脾气,下决心一定要当好这个书记,改变村落后面貌。当上书记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了村里的自来水。要通上自来水,对陈家岙来说,并非易事。当年水要从萧王庙街道水厂接过来,管道长约3公里,加上各种设施建设总共花费38万元,这对当时的陈家岙村来说是不敢想的事情。但陈阿大想了,也真的做了。他多方奔走,终于筹集到了所需资金,自来水工程顺利开工。
修路是陈阿大为村里办的第二件实事,陈家岙村原先的老路是一条自行车都没法骑的石子路。1996年,村公路开始正式浇筑,全长2.5公里的柏油路直通萧王庙街道。但在即将完工时,资金却出现了4万元的缺口,陈阿大急得睡不着觉。为了不让施工队把机械拉走,陈阿大开始想办法筹钱。“村里的18个党员拼拼凑凑,凑了一部分,晚上我又去村民家里借钱,才凑齐了钱。”回忆起“讨”钱的日子,陈阿大感慨,当这个书记太难了!然而陈阿大明白,要想村里真正富起来,光靠“讨”还不行,“变输血为造血”才是唯一出路。
创新思路,立足发展促民生
陈家岙村的地势为低山缓坡,有1300亩的山林资源,多年来这些山地一直是分包到每户村民手中的,因为没有集中开发,很多林地就被闲置,村民也交不上承包款。陈阿大意识到,这块资源不能再被闲置浪费下去了。他决心向山“要”钱,同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一起,花了三个月时间,挨家挨户做工作,把所有的山地全部收回,然后将平整出来的土地承包给村民种植竹笋和水蜜桃,山顶保留松树。就这样,“松山戴帽、竹笋藏腰、水果搭桥”的法子既为村民创收,又增加了村级经济收入。现在,陈家岙村越来越富,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8000元,比他刚上任时翻了数番。
陈阿大说:有了钱,要用到老百姓身上,百姓幸福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这几年,村里先后投入120余万元浇制了1.96公里水泥路,21万元修建总长500米的三条村主干道水泥路,实现道路硬化率达95%。投入15万元在村河坑两边砌石,铺设小方块,安装河岸扶手栏杆,并且进行了河床清理和沿岸绿化。投入5万元拆除150只简易厕所,建造三格式公厕4只,垃圾箱12只,垃圾桶240只。投入100万元新建了集办公、便民服务、文体活动、图书阅览于一体的综合大楼。投入10万元对古树群保护管理,建造了供村民休息健身的公园。投入12万元对进村道路旁房屋外墙进行统一装饰,并在村主要路段、新造别墅区、空地种上绿化美化环境,使村庄环境达到和谐统一。
巧借东风,增减挂钩解民难
陈家岙村原有的房屋多数为砖混砌筑住宅,还有一部分是传统泥木结构住宅。这些旧宅年代久远,部分结构已破损,且间距过小,采光、通风不足,存在严重安全隐患。2010年,陈家岙村开始规划新农村建设,打算新建村民住房,并做了相应规划和前期工作,但由于受建设用地指标限制,新农村建设迟迟无法启动,广大村民只能“望楼兴叹”。2012年,陈阿大带领村“两委”会班子抓住“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这一历史性机遇,在全市率先运用土地“增减挂钩”的政策,推动旧村改造、整村拆迁。在这项工作刚启动时,因为全市没有先例可循,陈阿大便自己找资料、研究政策,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到街道、上级部门请教,晚上的时候把村“两委”会班子成员叫在一起统一思想,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政策,经过1个多月的研究,村两委会把政策和村里的实际情况摸透后,制订了实施土地增减挂钩规划,对原旧房作出了具体拆迁补偿政策。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由于坚持做到公开透明,逐步取得了村民拥护和支持,当年就拆除76户人家的118间旧屋,在拆除区块复垦出50亩土地,除10亩自用外,其余40亩土地,按照每亩30万元由当地政府回购,获得了1200万元经济收入,收购的指标使用费全部返还到村,用于农户的拆迁安置补助,村里老百姓既满意又得到实惠。现在。3年多时间过去了,居住在陈家岙自然村的183户住户,已全部搬迁至东楼新建小区,拆除了所有旧住房,在原区域复垦出94亩土地。农居房别墅群建设已进入尾声,村民们也已经陆续搬迁入住。“我们的老房子就要被拆了,村里给了10万元的拆迁补贴,我们自己交了13万元,换到了一幢别墅,今年6月就要搬新家了。”村民单海女说。
如今的陈家岙村越来越富,村里面貌一年一个样。陈阿大看着村里的变化由衷地感叹:“心里装着老百姓,才能真正做好事,但压力也越来越大。不管陈家岙村以后怎么变化,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老百姓说出的事,就一定要帮他们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