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田野韵芬芳
——记余姚市马渚镇瑶街弄村党总支书记施兰芳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11月11日 15:09
 
 

 

  十多年前,那个贫瘠的乡野小村,走村入户趟泥泞、乡间电灯麻杆火、蠖屈蜗潜多陋室、村民喝水还靠挑;看今朝,仍是那个乡野小村,水泥公路户户通、灯火通明亮堂堂、新楼幢幢衬绿树、村民健身乐融融。

  这就是余姚市马渚镇的瑶街弄村,村书记扎根田野、潜心耕耘演绎了小村的幸福嬗变。村貌之变、产业之变、乡风之变……一次次刷新着人们对瑶街弄村贫困落后的概念。提起村这十余年来的变化,村老党员董水坤由衷地感叹:“村里的巨变,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年村民的日子好过了,多亏了兰芳书记带着村里一班人辛勤的付出,我们都从心底里感激他、敬佩他”,提起这位“好书记”,村民董国锋难掩脸上的欣喜。

  “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当,去当这穷村的书记。”

  今年54岁的施兰芳,曾是一名企业负责人,虽谈不上身家亿万却也足够殷实体面,由于热心公益、扶危济困,深得村民的信任和爱戴。2004年4月,由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参加的“两推一选”中,他以高票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村选举前,亲戚朋友都劝他专心搞自己的企业,“村集体经济太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村里关系复杂,吃力不讨好,还惹得一身骚”,“放着好好的老板不当,去当这穷村的书记”……各种反对的声音充斥在他的耳畔,“‘苟富贵莫相忘’,发展才有出路,村民还指盼着我带给他们好日子呢”,“一根筋”的施兰芳听不住劝,一头扑向了瑶街弄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道路上……

  施兰芳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走马上任,他便着手整班子,理思路,求发展。他没有在村民面前豪言壮语,只是默默地沉下心想方设法把村集体的经济搞上去。为了吃透村情,找准方向,破除瓶颈,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规矩:上任第一个月,到村第一件事就是走访群众。

  “盘活资产,增加收益,发展农业”

  当时的瑶街弄村,村级集体经济缺少收入来源,是全镇唯一没有一条水泥路、一盏路灯的村,是马渚镇的经济落后村。施兰芳与村干部们逐一交流了思想,认真了解每一位干部的想法与特长;他上门征求老干部、老党员及部分村民代表的意见,听取他们对瑶街弄村发展的建议,争取他们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一个月下来,他在心中规划了初步的发展蓝图——盘活资产,增加收益,发展农业。

  当年年底,村里利用闲置土地建造的2000余平米标准厂房竣工,既为个私企业发展解决了难题,又使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有了20多万元的稳定收入。针对村里一些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土地、融资和招工等困难,施兰芳通过企业加强与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村里还免费为村民提供转产转业技能培训,使500多名村民“洗脚上田”当上了工人,年收入大幅度提高。

  针对瑶街弄是个传统农业村的实际,施兰芳积极向上争取,2005年,终于使农业部水稻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核心区和宁波市万亩水稻星火绿色示范基地相继在该村落户。村里还牵头成立了全市首家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了吕庆德等3户经营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使瑶街弄村成为全市粮食主产区之一。

  “村道建设是基础的基础”

  如何提高全村道路的硬化水平,是施兰芳多年来的一块心病。村穷,没有建设资金,但现有的道路老百姓怨声载道。“老百姓的支持是村干部开展工作的前提,没有村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放不开手脚去干,而村道建设是基础的基础!”,施兰芳一脸严肃地对村班子成员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接下来的半年中,他四处奔波筹措建设资金,努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2011年4月,瑶街弄村的道路硬化工程正式启动。工期中,他每天都在建设第一线,放弃自己企业里的工作,不是督工就是调节矛盾纠纷。2011年底,随着瑶街弄村袁巷自然村最后一块水泥路的浇筑完成,全村6万多平方道路全部硬化。也就是说,瑶街弄村就此告别泥泞的小路,走上了宽阔干净的水泥路。当问及村民的赞许时,他如是说:“不为老百姓办几件实事,就不算是合格的村支书。”

  同时,在他的努力下,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2000多万元,建造了8万多平方米的水泥路,安装了500多盏路灯,在全镇率先完成了自来水“一户一表”改造,全长6000多米的河道水清岸洁,建造村综合服务楼、村落文化宫、门球场、地掷球场……

  “一个都不能少”

  “危险区域、危旧房群众转移,一个都不能少。”“务必在晚上八点前,再次排查重点人员,保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7月10日傍晚,“灿鸿”来势汹汹,施兰芳和村干部开了个简短小会,兵分几路,布置防汛抗台工作。

  风急雨大,正在巡查中的施兰芳,在得知家住孟家自然村、83岁独居老人孟婉珍,拒绝了前来接她的大女儿,始终不肯搬离时,马不停蹄地赶往。当看到屋内滴滴答答到处漏水,施兰芳不禁皱紧眉头,忧心忡忡。“孟大娘,台风要来了,这几天就住到女儿家吧,我们也好放心!”施兰芳说。由于年龄大,固执地认为台风到来对其家影响不会很大,加上不想给并不富裕的女儿家添麻烦,老人拒绝转移。施兰芳耐心细致地对老人进行劝说,终于说服了老人。撑伞护送完老人后,他转身又去抗台了。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施兰芳立足灾情,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倾心竭力投入到全村的抗灾抢险救灾工作的第一线,为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抗灾救灾的日子里,施兰芳同志顾不上休息,六天五夜驻守在村里,亲力指挥救灾、顶风排摸农户、重点转移群众、发放物资,为受灾村民筑起了一座“心头”的大坝。狂风暴雨不停地吹打着他的脸颊,但他仍奋斗在防汛抗台的第一线,连续高强度的转移工作,使他嗓子沙哑,腿脚酸痛,但那心系群众的意念始终支撑着他,不畏疲惫,因为他身上流淌着是共产党员澎湃的热血!

  “经营企业有一套,扎根田野韵芬芳”,从企业老板“转行”为村书记,他创造了不凡的社会价值。这个村民口中的“兰芳”书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为民奉献的政治本色,一言一行中闪耀着党性的光辉。在他的带领下,瑶街弄正在驶入各项事业发展的“快车道”——截至2014年底,瑶街弄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5万元,一跃跨入马渚镇的先进村行列……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周海芳
统筹:王尘编辑:周海芳 页面制作:毛雪娇
电话:0574-87100000 | 邮箱:ys@cnnb.com.cn
地址:灵桥路768号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五楼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