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营救的美国盟军飞行员托勒特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编著的《民族之魂》丛书第三辑面世。该辑精选的抗日故事,时隔70多年,读之,仍令人热血沸腾。其中,有新四军浙东纵队在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中以隐蔽战线瓦解日军的秘密行动;有爱国实业家竺梅先和徐锦华夫妇抗战期间舍弃万贯家财、收养和教育600个孤儿成材的大爱善行;还第一次完整、翔实地讲述了浙东军民对美国盟军飞行员托勒特展开的生死营救。和2005年、2013年出版的第一辑、第二辑一样,该书图文并茂,珍贵的历史照片、精心绘制的插图和内容相互佐证,做到客观、生动。
跨越十年,市新四军研究会对抗日史料的挖掘、梳理,对革命遗址的寻访,从未停止,此间,采访了大量当事人和烈士后代。这是一次集体记忆、集体缅怀,意在讲好浙东抗战故事,传承抗日精神。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宁波的抗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到1941年4月,这是轰轰烈烈的全民抗日救亡阶段;1941年“皖南事变”后,进入敌后抗日根据地阶段,直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
第一阶段,国共合作,各阶层人民同仇敌忾,一致抗日。193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在宁波的老党员朱镜我、竺扬等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中共浙东临时特委。1937年年底在鄞西洞桥天王寺,和国民党鄞县县长陈宝麟合作办起了游击干部训练班———飞鹰团。为支援上海抗日,宁波爱国老报人金臻庠在《时事公报》上号召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时事公报》在多个新闻版面上对淞沪抗战进行报道,绵延三个多月,极大地发挥了传播和舆论引导作用。宁波市民送到《时事公报》的捐款达10203.5元,麻袋2959只,慰劳士兵的咸光饼70万只,此外还有棉裤、卫生衫、生姜糖等不计其数。
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官兵在日军几次登陆中,英勇抵抗,获得重大胜利。1939年8月6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士兵在象山石浦镇强行登陆,百姓扶老携幼,纷纷离城。驻守在石浦玉泉盐场的两浙盐务税警部队,200多名官兵在分区区长吴国柱的带领下,抢占日军登陆点附近的后岗山,居高临下,令日军咫尺难进。后敌机轮番轰炸,为减少伤亡,指挥官命令各分队分散隐蔽,各自为战,经过12小时的殊死搏杀,迫使日军从铜瓦门溃退。此战击毙击伤日军近百名,鼓舞士气,振奋人心。
戚家山战役被称为“浙东台儿庄”。1940年7月17日,日军出动30艘兵舰和20架次飞机,国民党军194师师长陈德法(陈德法后来在新疆起义,被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指挥他属下的三个团奋勇反击,把敌人阻在戚家山和镇海城,国民党军16师48团从上虞赶来增援,二支部队在戚家山与日军用刺刀肉搏,经过七次白刃战,于7月21日终于把日军赶下了东海。这次战斗,敌军伤亡1000名,我军伤亡1100名,击落敌机一架。
宁波的一些爱国实业家,在后方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奉化著名实业家竺梅先和夫人徐锦华,抗战期间,他们将上海、宁波等地600多个灾童收养起来,请了七八十位教师、医务人员,在奉化泰清寺办起了国际灾童教养院,坚持六年之久,用尽万贯家财。竺梅先为了筹集粮食,积劳成疾,卒于途中。其夫人被灾童称为“妈妈”。其他,还有陈顺通将“太平轮”自沉于镇海招宝山下,以阻止日军进攻。在小港成为抗日前线后,李善祥出钱又出力,要求孩子们参加抗日救亡运动。
第二阶段,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时期,同样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1941年5月,中共浦东工委派遣姜文光、姚镜人等百余人,组建抗日部队,到浙东三北地区开展抗日斗争,部队番号为第三战区宗德公署三大队,简称宗德三大。1941年6月18日,“五支四大”和“宗德三大”在相公殿伏击日军36人一个小分队,打死打伤日军16人,打响了浙东敌后抗日的第一枪。当年10月21日,又欲在横河七星桥附近袭击敌船。可是,因为汉奸告密,日军延后了运棉时间,而且从余姚派遣了一个中队的武装,半夜偷偷乘船赶往横河,在七星桥制高点布置交叉火力。战士们对这一切毫不知情,第二天一早,照常向七星桥前进。这时,日军在桥上居高临下,将罪恶的子弹射向他们。敌众我寡,地形又对我极为不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血战,除少数突围外,大队长姜文光、大队副姚镜人等29名指战员壮烈牺牲。随后,抗日的怒火席卷浙东大地。四明游击指挥部独立大队很快建立起来。
1944年,盟军在太平洋战争中节节胜利,日伪军已成强弩之末,他们在沿海拼命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企图阻止盟军在浙东地区登陆。与此同时,一直在敌后坚持抗战的新四军也将目光投向海上。5月,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要求海防大队一中队开辟海上游击根据地。
海防大队第一中队承担了此次任务,决定以大鱼山岛为跳板进军舟山群岛。1944年8月21日清晨,部队顺利抵达大鱼山岛南水头,在东海扎下一颗钉子。驻舟山日伪军得到消息后,数天内就集结兵力600余人,同时出动炮舰1艘、中型登陆艇2艘、装有重机枪的汽艇5艘和大型机帆船5艘、飞机2架,气势汹汹地向大鱼山岛发起海陆空联合进攻。双方激战7个小时有余,驻岛海防大队包括副大队长陈铁康、指导员严洪珠等42名指战员壮烈牺牲。而日军被击毙30多人,伤20多人,伪军死伤30多人,共计80余人。
敌众我寡,且孤悬海外再无援兵,惨烈的结局一开始就已注定。但是,新四军将士临危不惧,战斗到最后一刻,打出了铁军威风,打出了民族志气。威震东海的大鱼山血战,其壮烈可比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英雄事迹,被誉为“海岛狼牙山战斗”。此战规模虽不大,较少见诸史册,却是八年抗战悲壮激烈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作为人民军队进行的第一次海岛作战,在军史上留下了独特而又光辉的一页。在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血战大鱼山岛的四十二烈士(1944年)(新四军浙东纵队海防大队一中队)被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名录。
梳理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准确把握浙东抗战的历史进程,不忘国耻,才能捍卫民族尊严和荣誉。三辑《民族之魂》共28个故事,其中涉及的烈士840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浙东抗战期间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英勇战斗。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浙东抗战史。
缅怀先烈继承遗志
新四军战士陈灵已经93岁高龄,他爬上四明杖锡山顶和江北桃花岭,去纪念那些牺牲的战友。他说,当年的战友,留在人世的也就他一个了。70多年前的那一幕幕,还清晰得如同昨日。在章雅山、狮子山、大俞红岩岗、桃花岭等战斗中,他曾经的班长竺永慧、区队长王志祥、大队长蓝碧轩,无一不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牺牲在敌人的枪林弹雨里。还有那些掩护战友,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的无名战士。大队长蓝碧轩,只知道他是位老红军,牺牲时大概20来岁,听口音好像是贵州那边的人。家住何方、有何亲人一概不知。解放后,陈灵一直在寻找蓝碧轩的埋骨之地。他曾写信向部队负责组织联络的同志询问,可惜好多干部的资料在战斗中已经遗失,他也数次上四明山,却是追寻未果。后来,他和余姚党史办的苏德明、施松炎两位同志专程来到杖锡山顶的鹿窠村。几经周折才打听到,村民们把烈士的遗骸集体安葬在杖锡山顶名胜古迹“四明山心”附近的一块平坦山地上。陈灵心头的一块石头落地了。后来,鄞州区政府重新修葺烈士墓,他饱含深情地写下《思念倒在我身旁的战友》。
烈士的女儿曹小华,每年清明都要到四明山扫墓。她说:“四明山上埋葬着我的两位‘父亲’,这里的人民我永远难忘。”1945年,她的生父,新四军浙东纵队的保卫科长邱子华牺牲,当时她还只有1岁半。后来,新四军北撤,母亲把她留在四明山,由梁弄邱家湾一位老奶奶抚养,雅贤乡支部书记邱国森(后改名梁辉)就是她的养父。1948年,梁辉牺牲,曹小华和奶奶一起生活。解放后,生母将曹小华接回身边。在曹小华心里,早把四明山当成了自己的故乡。
新四军研究会曾根据竺明程人生轨迹编写成《万里寻父》一书。讲述的是浙东农运领袖竺清旦,大革命失败后遭反动派通缉,党组织送他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妻子卢湘卿带着四个女儿回到故乡,其中一个女儿送了人,两个女儿早年夭折。小女儿竺明程从未见过父亲,一直到1936年12月,母亲才给她讲明父亲是一位共产党人、职业革命者,可惜音讯全无。1943年,竺明程踏着父亲的足迹参加了新四军浙东纵队,成为一名电讯员,在抗战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后她又历尽千辛万苦行程万里寻找父亲的踪迹,终于有了音讯,原来,父亲于1935年被反革命两面派盛世才在新疆杀害。
抗战期间,浙东女性也书写了一部部红色传奇。出身名门世家、为救亡图存参加革命的李又兰(张爱萍将军夫人),扎根黄家埠十六户村、让日伪敌军闻风丧胆的“女团长”谢飞,勇闯虎狼窝的女记者张菊兰,埋伏在日本宪兵队的400小组的乐群,被称为“浙东刘胡兰”的李敏,17岁那年英勇就义的杨小群……她们中,有的,“如花的生命凋零在战争中”,有的,建国后身居要位却清廉自律。因为,她们从未曾忘记浙东这片红色的土地和质朴的人民。
民族之魂,铸就华章,抗战精神将一代代传扬。
纪念友谊珍爱和平
2015年8月25日,用以纪念“咸祥民众营救美国飞行员”事件的“正义和平亭”揭幕。87岁的龙英尔由人搀扶着颤巍巍地走上主席台。她思路清晰,讲起当年的历史不由地动情落泪。
她的生父龙大道,土地革命时曾任中共浙江省委代书记、上海总工会秘书长,是龙华二十四烈士之一。龙大道牺牲后,妻子金翊群(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在宁波、上海,四处奔波寻求生计。后来她重组家庭,后夫朱绣芳,是位教书先生,家在鄞州咸祥镇,抗战时期被推选为镇长。1942年3月,美国以空军中校杜利特尔为首组成了一个轰炸机队,4月18日从“大黄蜂”航母上起飞,首次轰炸东京,返航途中燃油耗尽,2号飞机迫降于咸祥南星塘棉花地。第二天清早,朱绣芳将两个美军飞行员带到国民党在鄞东山区的游击队,由他们护送飞行员到内地后回国。龙英尔至今还保存着美飞行员送给她继父的派克金笔。可是,也就是因为这次义举,日寇和伪军天天来搜捕朱绣芳。夏天的一次搜捕行动中,千钧一发时,20多个村民跳入水中,假装下河游泳,在水中掩护朱绣芳脱离险境。日寇找不到朱绣芳,就烧房子。那天,龙英尔和小弟在楼上,忽闻人声鼎沸,随即滚滚浓烟弥漫开来。邻居阿青公高声叫喊,龙英尔背着熟睡的弟弟从楼梯上滚下,才从大火中逃生。在保护飞行员的行动中,鄞州有4位村民被折磨致死,共有7户人家30多间房被烧毁。龙英尔家从此一贫如洗,后来,搬到了横山海边。
新中国成立后,龙英尔一家的生活有了转机。她考入宁波公安学校,毕业后分到公安局。1951年,龙英尔才被组织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继父20多年来,一直为她保存着生父龙大道的书信和遗物。解放前知情人对她的身世三缄其口,是为了保护她,更是为了受尽苦难的她不再被伤痛困扰。可以说,她的一生,历经战争的苦难,也深切感受了人性的温暖和正义的光芒。在揭幕仪式现场,老人举起那支珍藏了73年的、代表正义和友谊的派克金笔,从心底喊出一句“世界和平万岁”!顿时,全场掌声雷动。
在抗战中,浙东军民为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1942年,被迫降在鄞东咸祥、象山鹤浦大沙村、石浦外檀头山洋面和爵溪牛门礁附近共四架飞机,飞行员20人,除5人死亡被俘外,其余15人全被浙东军民救起。
1945年1月21日,美国盟军第14航空中尉飞行员托勒特驾机袭击上海,被日军高射炮击中。他负伤跳伞降落在浦东三林塘临浦,被我淞沪支队救起,渡海到慈北古窑浦登陆,送到梁弄养伤。当时,新四军浙东纵队何克希司令派海防大队用船接他,到了梁弄后,对他悉心照料。当年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刘亨云四位领导与托勒特在司令部驻地的合影,至今保存完好。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托勒特完全恢复了健康。纵队领导挑选了四明自卫总队一个加强连护送,一路坎坷,通过了新昌、嵊县一段游击区。直到4月18日,在新昌县境奉新公路旁,大家才把托勒特安全交给美军临海办事处柯克斯上尉的代表黄晋。
在抗战中,浙东军民共救护美国盟军飞行员16人。一些被救的盟军飞行员,战后跟我方还有联系。他们的后人,还曾到象山等地寻找当年的恩人。这是在战火年代用献血结成的友谊。这份友谊,让我们更加珍爱和平。
市新四军研究会的一些同志,已届耄耋之年,义务整理编辑抗战史料,完全出于一腔爱国热情。他们的精神,也影响着广大市民。在“寻访四明抗战印迹”媒体行动中,记者们用笔、录音机、照相机记录了一些宝贵的口述历史。一些英雄群体和个人的事迹,通过报纸、网络,在全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牢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