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宁波好爸爸”?与孩子沟通,要有原则也要注意技巧!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9月30日 13:05
  
  在推出“"宁波好爸爸‘引出的话题——家庭教育大讨论”专题报道之后,甬派接连推出三篇“怎样做‘宁波好爸爸’”系列,在派粉和微友中引起关注和热烈反响。

  昨天,网络上流传一张图片,一个爸爸背后湿着给孩子撑伞,为孩子遮风挡雨。

  这张照片感动全球250万网友,大家纷纷为好爸爸点赞。而这,也与甬派的这组主题报道不谋而合。

  今天,根据派粉的建议,甬派君带给大家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再为“宁波好爸爸”支个招。

  派粉留言:抓住了爸爸心头的痛点

  昨日,甬派推出的报道《怎样做“宁波好爸爸”?孩子成长3个阶段,做好它事半功倍!》一文,也让派粉感同身受。

  “这组报道选题之所以引起派粉的强烈共鸣,是因为抓住了爸爸们心头的痛点!”一位派粉致电甬派。

  后台数据显示,截至今天中午12点,该文章阅读量超过5000人次,点赞数量达到264次,热门评论130次。派粉们给甬派真情留言——

  派粉“cowmen”:深有同感。

  派粉“书剑合璧”:三位专家的建议,非常专业实用,非常感谢。

  派粉“朱朱1030”:爸爸们应该看一下。

  派粉“风尘楼影”:以后要多陪孩子。

  有个注册名为“承惠”的派粉,还给甬派讲了个爸爸陪孩子成长到初中毕业的故事。孩子的健康成长,也让承惠充满了自豪。

  承惠的故事是这样的:

  孩子从出生2个月后,爸爸就一直带着他。无论是爸爸出门社交,还是在家呆着,都一直带着孩子。

  在外面时,爸爸教孩子结交朋友,团结友爱;在家时,爸爸经常带着把家里整理地干干净净。

  爸爸厂里每天都要背诵“5S”,父子两天天把这五条工作纪律当做儿歌一样,一有空就背诵——这也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爸爸一直把孩子放在心上。至今孩子上高中住校,周末爸爸再忙,也要抽时间陪孩子。

  专家支招:教育孩子既要有原则也要有技巧

  今天,甬派君向几位专业人士请教,请他们介绍如何在认识孩子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著名儿童心理专家,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协和启迪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霞告诉甬派,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既要有原则,也要注重沟通技巧。杨霞老师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要积极介入,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心里素质。

  ⊙孩子3岁前,宝宝每天早上起来,逗笑一小时,需要爸爸来完成的。

  ⊙孩子5岁之前,爸爸要紧紧地抓住,不能说你在洗碗,保姆带着孩子玩,要反过来,保姆洗碗,你带孩子玩,“孩子从小的训练,你要亲自参与,但这个参与要用到科学的方法。”杨霞提醒。

  ⊙怎么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要给他足够的鼓励,这要爸爸妈妈一起来完成;第二,要有足够的时间,要孩子动手,这里尤其需要爸爸的参与;第三,要有成就感,把他一个渺小的生命和一个胖大叔的视野结合在一起,比方说,我们家小孩在乐队,他负责打镲,已经半天了,人家都吹喇叭,他就‘咣’一下。暑假训练时,孩子急了,不想去了。爸爸就问他,宝宝,乐队离了你行吗?孩子说不行,如果没有咣一下,高潮上不去,还得我去。”

  ⊙怎么样培养孩子良好的心里素质?

  第一,培养孩子的求知兴趣。家长不能成为万能的,你只回答他一半。比如,宝宝说,妈妈,为什么会有彩虹?然后你就可以说,下雨之后造成的,但是具体是什么,要上学以后才知道。

  “所以你要回答一部分,装傻一部分,要激发起他将来在学习、上课、上学的时候的那个好奇心。”杨霞建议。

  相反,你什么都知道,什么都给他现成答案,他就什么都问你,就等着你回答。将来长大了以后工作就问领导,领导你让我干活,那就问你。

  第二,要培养孩子愉快的情绪和活泼的性格。情商很重要,将来智商决定了成绩,情商决定了成功。情商的典型的表现是什么?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关键期是什么?3到8岁。3到8岁原则是什么?你要能够考虑到别人的需要,能够善于跟别人合群。

  “这些任务,相对来说,爸爸更加理性,有爸爸的参与,效果会更好。”

  家长和孩子沟通,要掌握四个技巧

  甬派君多方采访,要想成为“好爸爸”,得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掌握4个关键技巧。

  一、做一个好听众

  与孩子沟通的诀窍就是——要让家里时时有一种“聆听的气氛”,这样孩子一旦遇上重要事情要跟人商谈,自然会来找你。要达到这个目的,其中一个好办法就是经常抽空陪伴孩子并做一个好听众。

  “晚饭是全家共聚的好机会。可惜这一点往往被一些父母忽视。”杨霞提醒。

  二、学会与子女平行交谈

  与子女一起从事一些普通活动时进行交谈,但重点要放在活动上,而不是谈话的内容,双方也不必互相看着。

  这种谈话方式会让父母和孩子都感到轻松自在。几乎从事任何活动都能得到这种相处的机会,例如和孩子一起看电视或进行体育活动。

  三、学会拥抱

  在拥抱中,人可以得到安全感和信任感,是一种全身心的休息。孩子焦躁的情绪可由此缓解或平息,“人在情绪平静、心理稳定时是最理智的。家长在这方面应该积极主动。”杨霞给“好爸爸”提出建议。

  四、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天地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都渴望有自己的空间,父母尽量不要擅入他们的房间。

  另外,“爸爸们最为忌讳的是,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

稿源: 中国宁波网   编辑: 周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