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宁波“十不”规范发布20年,最大变化是形成全民氛围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8月19日 10:24

  8月18日傍晚,海曙区白云街道安丰社区的小志愿者在社区公园捡拾垃圾

  宁波是全国文明城市,而且还是响当当的“四连冠”。在文明创建这条道路上,宁波人一直在努力,很多老宁波都有深刻印象。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1995年9月,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了《宁波市民“十不”规范》,到现在,刚好是20年。家住江东明楼街道徐家社区的张亚仙感叹,回望过去的20年,“十不”规范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形成一种全民氛围。无论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还是不说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现象都在大大减少。

  [过去的事]

  辛苦打扫一天,转个身又有人乱丢乱吐

  张亚仙,今年67岁,是土生土长的老宁波。年轻的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曾经在西郊某社区做过清洁工。

  说起当时的卫生环境,这位温和的老人忍不住直摇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垃圾房和垃圾箱还不普及,居民倒垃圾集中在早晚两个固定时段。特别是清晨6点左右,伴随着一阵阵清脆的丁零零声,垃圾车来了。很多人贪睡起不来,就会在头天晚上把生活垃圾丢在屋外,有的甚至直接拿扫帚把垃圾扫出门。在大家的观念里,自己家弄干净就行了,社区周边环境不用管。巷子口有人图省事随地大小便,或者边走边扔瓜皮果屑。还有的人因为住的地方小,会在自家门前烧煤炉,烧菜做饭。

  张亚仙回忆,自己负责的几个弄堂,涉及上百户人家。经常是辛苦一天打扫干净的地方,转个身又有人乱丢乱吐。有的甚至偷偷扔垃圾在树荫下,脏得“一踏糊涂”。直到后来,社区垃圾房和垃圾箱渐渐推广起来,卫生状况有所好转。

  [看到改变]

  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市民自发捡垃圾

  从1995年起,宁波市委、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十不”规范示范区域,在环境卫生、服务质量、文明言行、交通秩序等方面进行大规模集中整治。有的社区甚至组建“十不”规范劝导队,队员们利用双休日上街进行宣传。

  “大不一样了!”张亚仙说,现如今,经常能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看见有市民自发捡垃圾,有的看上去比自己还年长,“他们头戴志愿者的帽子,一手拎着塑料袋,一手拿着镊子,沿着草丛挑出塑料瓶、废纸等生活垃圾。”

  她发现,有的志愿团体会定期跑到古道、车站等人流大的地方,开展文明环保活动。部分社区已经在开展垃圾分类,每两个月就有志愿者给楼里的居民分发垃圾袋,讲垃圾分类的知识。另外,年轻人也会发起“随手拍”活动,记录身边不文明现象。“这么多样的活动形式,其实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干净、美好。”张亚仙竖起大拇指点赞。

  [我们希望]

  让文明标语真正变成每个人的行为准则

  然而,对照“十不”规范的标准,仍有少部分人做得不够到位。张亚仙说起几天前遇到的一件事:“那天,我正好下楼,看到对面楼的一个老人家,把随身的垃圾袋丢在了楼道口,垃圾箱就在一二十米远的地方。因为来不及劝阻,我只有跑过去捡起垃圾丢进垃圾箱。”

  “讲文明不是做样子。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都要设身处地对别人多一份关心,多一份体贴。我们年纪大的,更应该给年轻人做榜样。”张亚仙说。

  也许是这份信念,退休后的张亚仙和爱人在街道的帮助下组建了一支民乐队,参加的人都是拥有共同爱好的老年朋友。别以为只是单纯的乐器演奏,民乐队也会到周边社区搭配小品、歌舞,围绕“文明”进行主题表演。“我们把时下热门的话题融入节目中,就拿前几年,很多人讨论‘敬老爱幼’,几个骨干成员精心编排小品,聊三代人的相处模式,引起较大反响。”相比单一的文明倡导,张亚仙和伙伴们更愿意让社区居民从文艺节目中受到启发。

  “城市是我家,文明靠大家——我们要把这些随处可见的宣传标语,真正变成每个人的行为准则。比如,去日湖公园、月湖公园游玩,不要随意毁坏绿地;看见有人乱穿马路或是在公共场所吸烟,主动站出来劝阻;人和人交流,您好、谢谢、对不起等词语常挂在嘴边。”张亚仙表示。

  回望20年

  市民“十不”规范

  形成一种全民氛围

  对十项不文明行为说“不”!二十年前,宁波市委、市政府发布的这份《宁波市民“十不”规范》,带给城市文明方方面面的变化。

  比如,为了解决公共场所吸烟普遍的问题,1996年起宁波推出并实施了《宁波市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暂行规定》,禁止在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医疗机构的候诊室等地吸烟,并规定了处罚标准。2007年,全市发布了《宁波市爱国卫生条例》,进一步规定29类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2003年起,海曙等县市区相继推出“恶意号码追呼系统”,通过24小时不断呼叫,有效干预了那些乱张贴、乱涂写的“城市牛皮癣”顽疾。对于背街小巷和公园随地便溺等情况,相关部门在旧城改造中将公厕进行合理布点,逐步取消了公厕收费。

  “十不”规范的出台,更大的贡献要数鼓励市民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升自身文明素养。从1995年起,宁波市委、市政府开始发放《宁波市民“十不”规范》手册,同时创建“十不”规范示范区域。通过一系列“做文明有礼宁波人”、公德教育等主题活动,普及公共场所基本礼仪知识,提升公共环境卫生。

  一座城市走向文明的过程,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就如同市民张亚仙说的,“十不”规范早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这样的全民氛围下,市民的素质完全不一样了。无论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还是不说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现象都在大大减少。 (现代金报樊莹)

  -链接

  市民“十不”规范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

  不损坏公物不毁坏绿地

  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不说粗话脏话不乱涂乱贴

  不乱堆乱占不随地便溺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