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改变从垃圾分类开始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8月13日 15:59

  宁波岔路镇下畈村开展了垃圾分类活动,在全村设立了15个垃圾投放点,垃圾定点定时投放,打造“秀美乡村”。其实,垃圾分类从农村做起更有优势,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改变从垃圾分类开始

 

   水塘清冽,农舍雅致,村庄整洁……7月23日下午,“生态行”队伍走进宁波岔路镇下畈村,漫步村道,一幅田园山水映入眼帘,而这也逐渐成为岔路镇农村的缩影。

   岔路镇的改变,要从下畈村的垃圾分类开始。  

   说起垃圾分类,一开始下畈村的部分村干部也有些犯难,村民们养成的习惯没那么容易改,定点投放垃圾,村民有意见,垃圾分类投放,村民嫌麻烦。下畈村的联村干部林映敏介绍,如何做好垃圾分类,组长讨论,村民代表讨论,最终也只能走一步试一步,慢慢调整,让村民逐渐接受。  

 

   垃圾定点定时投放   

   下畈村位于岔路镇与前童镇交界处,全村面积0.1平方公里,共170户,人口485人。 

   去年7月,下畈村开展了垃圾分类活动,在全村设立了15个垃圾投放点。

   “刚开始的时候,是有村民不满意,特别是老年人,习惯了,想怎么扔就怎么扔。”林映敏说,下畈村的垃圾分类管理以片为单位,分四个片区各设片长,主要以村民自治为主。 

   按照规定,每天下午4点至7点是垃圾投放的时间,过时不候。  

   村里设置了一名垃圾清运工收集投放点内的垃圾并进行分类处理,在规定时间内清理完毕,其他时间村里的垃圾箱内看不到任何垃圾。

   起初,村里部分老太还是按照老习惯,随便找个时间就去扔垃圾,负责所在片区的片长看到后,就当着老太的面将垃圾捡起来带回自己家,等到了投放时间再将垃圾放至垃圾箱,“几次以后,大家都不好意思随便扔垃圾了。”

   下畈村还给每家每户分发垃圾袋,并给垃圾袋编号,谁偷扔垃圾都能从编号追查。“查到哪个片,就由片长去‘磨舌头’,习惯只能是逐渐培养。”

   

   餐厨垃圾变成有机肥

   实际操作中,下畈村的村干部们也遇到过问题。

   “最初我们给每户配备了两个垃圾桶,一个投放不可回收垃圾,一个是可回收垃圾。”林映敏说,大家对于不可回收垃圾都没有疑问,垃圾桶的使用率也比较高。

   问题出在可回收垃圾。林映敏笑着说,农村人比较节俭,使用后的瓶瓶罐罐都会攒着,投放可回收垃圾的垃圾桶基本没用。

   发现问题后,下畈村又给每户多配备了一个垃圾桶,将垃圾细分,新发的垃圾桶用于餐厨垃圾投放。

   为此,该村还购入一台餐厨垃圾生化机,工作人员按下按钮,机器自动抓起垃圾桶,将餐厨垃圾倒进入口,经粉碎、脱水,加入活性菌进行发酵,八小时以后吐出褐色的有机肥粉末。

   “剩饭剩菜能变成有机肥,为土地增肥。”林映敏说,村民用剩的有机肥,餐厨垃圾生化机的厂家还会以每吨800元的价格回收,这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还有经济效益,村民就比较支持了。

   不仅如此,村里还相应制定奖励制度,鼓励村民按要求投放垃圾。村里对村民垃圾分类进行打分,公布排名,每月评出优秀户、优秀片区进行奖励。到了年底,还会有年终评选。

   

   农村垃圾分类更有优势

   城市垃圾分类目前遭遇重重困境,这并不意味着,垃圾分类是不可能的。

   “垃圾分类从农村做起更有优势,可以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林映敏的依据是,在生活和工作节奏上,城市的快,农村的慢,村民有时间去做这样一件事。另外,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方便相互监督,也更容易被周边环境带动,“只要加强宣传和提供条件,农村可以实现垃圾分类。

   “不过村里垃圾分类了,中转还是有些问题。”林映敏说,乡镇环卫所的垃圾运输车就一个储运罐,清运垃圾时,所有垃圾统一打包,这就让村里的垃圾分类做了无用功。不过,目前县镇一级已经在着手开展分类清运的工作。

   去年,岔路镇还出台了一个补偿机制,依照每个村30元/户的补助标准,进行卫生垃圾清运费以及卫生费的补助。今年该镇将补助标准进一步提升到30—50元/人。

   据了解,下畈村是岔路镇打造“秀美乡村”,长效保洁以及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接下来,岔路镇将在其他各村推广“秀美乡村”建设,并大力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制订《村庄环境卫生公约》,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编辑: 柯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