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金素莲
实现洁净之美、生态之美,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标。洁净、生态显然都需要远离垃圾。但是,我们每天的生活都会产生垃圾。瓜皮果壳、剩菜剩饭、破旧衣物,随手一扔,就成了垃圾。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我市垃圾量急剧上升。这些垃圾通常需要进行填埋、焚烧等处理。它们侵占土地、污染环境、消耗资源。垃圾围城,已成为眼下日益严重的环境公害。通过垃圾分类、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市民的期待
伴随着一声闷响,昨天中饭过后,家住江南新城西区的李女士像往常一样,把满满一袋垃圾扔进楼梯一边的坠落式垃圾箱里。
李女士居住的小区,每幢楼房都浇铸了像井道一样的坠落式垃圾箱,这种垃圾箱在每层都设有垃圾倒放口,居民不用下楼就能很方便地将垃圾扔入垃圾道。坠落的垃圾最终都堆积在位于一楼的固定水泥垃圾箱里。李女士扔掉的垃圾中,除了剩菜剩饭,还有餐巾纸、塑料袋、矿泉水瓶、旧报纸等。
不一会,李女士下楼,发现一名拾荒者正在里面翻捡垃圾,阵阵刺鼻的臭味袭来,令她略感不快,但又不好说什么。李女士不满意家门口这个固定坠落式垃圾箱的设计。这种固定在房子里的水泥垃圾箱,尽管处理垃圾方便,但是很不卫生。一到夏天,垃圾箱里蟑螂成群,臭气扑鼻。况且这样的垃圾箱也不利于培养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识。为此,李女士曾找过社区,希望社区能出面改建垃圾箱,保持小区整洁。
除了李女士居住的江南新城西区,连日来,记者走访了城区花园新村、下菱新村、天鹅湾、伊顿国际等多个小区,发现这些小区里的垃圾箱虽然都没有像江南新城西区一样固定浇铸在房子里,但也都没有实行垃圾分类。一些小区由于垃圾箱小、垃圾量大,常有居民把垃圾扔到箱外,让小区的整体环境大打折扣。
居民如何看待垃圾分类?家住花园新村72幢的曹女士和两名同伴告诉记者,垃圾分类广告电视上天天看到,印象很深,但是从来没有人要求她们对垃圾进行分类。如果上面有要求,她们一定会做到的。
小区不实行垃圾分类,姚城的大街小巷也一样。记者从市环卫处了解到,为倡导低碳生活理念,早在2008年,市环卫处就陆续在城区主要道路两旁安装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环保型垃圾箱,从那时至今,垃圾箱在不断改进。昨天,记者在城区的南雷路、谭家岭路、世南东路、东旱门路等道路上,分别看到三种不同型号的垃圾箱,有不锈钢材质的,也有塑料材质的。三种型号的垃圾箱外面都分别标有“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的字样。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分类垃圾箱有名无实,箱内投放的都是混杂的垃圾。城区大街小巷的分类垃圾箱无一例外都成为摆设。
昨天,记者在南雷路小商品市场附近几个垃圾箱周围观察了几分钟,发现绝大多数市民都没有按照垃圾箱上的标识去投放垃圾,而是将垃圾随意扔进去。随后,记者对附近的商户和市民进行了随机采访。一些市民表示:“随手扔垃圾习惯了,也没有注意到要去分类,再说环卫工人收垃圾时也没有分类。”一名姓陈的市民告诉记者,关于垃圾分类,他最近也注意到一些媒体的宣传,从中央到不少地方都比较重视。余姚是文明城市,照理来说也应该实施垃圾分类,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没有大的起色。
环卫部门的声音
带着市民陈先生的疑问,记者来到市环卫处。环卫处党支部书记、副主任周文夫说,目前我市的垃圾只作了分大类处理,主要分为建筑垃圾、绿化垃圾、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几种,其他的如工业垃圾、有害垃圾不属于环卫处管辖。
目前,我市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或者做塘渣。厨余垃圾初步实行统一收集、无害化环保处理。
至于生活垃圾还没有实行分类,我市城区日产生活垃圾1200吨左右,这些垃圾经过压缩处理后,再运到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无论是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都是一种必然趋势。
周文夫说,作为职能部门,他们十分重视垃圾分类。早在五六年前,市环卫处就以城区个别小区作试点,尝试过“统一收集、就地分拣”的方法,由环卫保洁人员每日将垃圾按可回收、不可再利用、污染类、难分解有机物、可降解有机物等几种进行分拣后再处理。然而,由于分拣工作量大,环卫工人每天需清扫、搬运垃圾,工作已是满负荷状态,再叫他们去分类垃圾,很不现实。于是,“统一收集、就地分拣”法仅试行了一段时间就不得不宣告终止。周文夫说,垃圾分类,必须要有分类后的终端处置链条,但是目前,我市还没有这样的设施。
我市实行垃圾分类有没有可行性?采访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人士观点鲜明、不无忧虑地表示,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全民参与、资金投入。最早于2000年,我国一些大城市就实行垃圾分类试点,但是据他了解,收效都不是很大。他认为,当前,制约垃圾分类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现有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现有相关法规对于乱扔垃圾的最高处罚是20元~50元,这样的处罚没有力度,且如果违法者拒绝罚款,没有后续办法可行;第二,垃圾分类的产业链没有形成,即使前端分类了,后端没法处理,垃圾分类就成了一句空话;第三,环卫工人工作强度大、待遇低,目前从事环卫工作的群体大多文化程度低,有的目不识丁,叫他们进行垃圾分类,有一定难度。这位受访者最后说,垃圾分类不难做到,关键是看政府有没有决心。
一群中学生的调查和建议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我市垃圾分类现状表示关切的大有人在,其中有一群是市第四中学的学生。
昨天,这群学生的指导老师、远在北京出差的钱剑波在电话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原来,今年寒假,四中成立了一个由高一、高二年级近20名学生组成的课题组,对我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还写出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
这群学生曾经在城区的中心商业街上,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
问卷统计表明,被调查的市民中85%的人知道垃圾分类,其中年轻人对垃圾分类的关注度更高;但92%的人分不清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可回收垃圾、生活垃圾等;75%的人认为生活垃圾的合理分类需要政府的督促与政策的制定;58%的人知道电池、手机、过期药品等属于有害垃圾,但80%的人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它们,希望政府能建立此类物品的回收站。值得庆幸的是,100%的受调查市民表示,如果设立了分类垃圾箱,他们会积极配合。
在钱剑波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通过问卷、走访、访谈等多种形式的调查后发现:我市的生活垃圾是垃圾分类处理的最大壁垒。眼下,我市实行垃圾分类的困难主要在于:责任人众多、分散、居民环保意识参差不齐且难追责;垃圾总量多且类别混杂;置放形式不统一;缺乏分类处理的中转和终端设施。但居民们大多具有希望垃圾分类尽早实施、保持环境整洁美好的愿望。
学生们认为,分类处理生活垃圾势在必行。随着环保压力越来越大,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宁波市中心城区已经先行一步,实行了垃圾分类,各地根据自身情况,排查摸底,制定可行政策,也是当务之急。根据这次调查,学生们提出几点建议。
建议一:建设分类回收和处理垃圾的终端,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因为垃圾分类是实时进行的,必须先建设好完整的分类处理链条,才能铺开宣传,推广试点经验。以前的经验表明,没有完整的链条,尤其是缺少终端环节的基础建设,前期的分类是“白忙活”,劳而无功。
建议二:重新设计垃圾箱。
各小区的垃圾箱各不相同,应区分对待。有井道式直通垃圾箱的小区,要废止其使用;有固定的地面垃圾箱和移动式垃圾箱的小区,应依照分类标准进行改建扩容,增大垃圾箱的体积,在垃圾箱上贴上清晰的分类图标,便于居民确认、清洁工搬运。
建议三:社区应该加强对小区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增强居民这方面的意识,改善社区环境。
建议四:目前各种社会力量已经在进行垃圾分类回收,应加以肯定,并予以补助,使其在过渡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鼓励公益创业,在公益活动中融入创业因素,实现自身造血,使公益事业可以持续。
传统的垃圾回收是建立在市场原则上的,政府可以指定正规的再生资源公司在小区设定人员上门回收,也可以鼓励公司在小区设置专用垃圾箱,并付一定费用补贴物业。鼓励爱心志愿者开设专用通道,回收旧衣服、鞋帽、书籍、电子产品等,经处理后赠与贫困地区需要的人。
建议五:加强区域统筹,打破县市区割据的格局,以“就近、经济、高效”的原则处理垃圾。例如四明山区垃圾可就近到奉化处理,大隐镇垃圾可就近到宁波处理,慈溪的垃圾可以就近到小曹娥垃圾焚烧厂处理。
建议六:加强各地成功经验的推广。例如余姚创业人士卜祥鸿开设绿化垃圾回收厂,将园林修剪下来的枝叶加工成纤维板材和肥料,一举两得,是新兴的朝阳产业,需要得到政策扶持。
什么是生活垃圾分类
生活垃圾分类是指按照生活垃圾的不同成分、属性、利用价值、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不同处理方式的要求,分成属性不同的若干种类,从而有利于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与处理。通俗地讲,生活垃圾分类就是在源头将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并通过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宁波垃圾分类方式宁波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在分类的过程中倡导能卖尽量卖(可回收物)、干湿要分开(厨余垃圾)、有害单独放,尽量将源头上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单独分出来。市民将垃圾分类后,扔到不同的垃圾桶中,会由不同的企业进行分类收集和运输,最终进行分类处置。
什么是可回收物可回收物(再生资源)是指,回收后经过再加工可以成为生产原料或者经过整理可以再利用的物品,主要包括废纸类、塑料类、玻璃类、金属类、电子废弃物类、织物类等。
可回收物的主要种类有:废纸类———报纸、纸箱板、图书、图画、杂志、各种本册、其它干净纸张、各类利乐包装牛奶袋、饮料盒(需冲洗晾干)。塑料类———各种塑料饮料瓶、塑料油桶、塑料盆(盒)。玻璃类———玻璃瓶、平板玻璃、镜子。金属类———铝质易拉罐,各类金属厨具、餐具、用具,其它民用金属制品。电子废弃物类———各类家用电器产品。织物类———桌布、衣服、书包。据《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
记者手记: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
生活中,我们每人每天都在产生垃圾。据统计,我市城区平均每天产生的垃圾达1200吨。目前,这些垃圾不经过进一步分类就进行处理。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被处理的垃圾中还有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宝藏”,包括纸类、塑料类、玻璃类以及金属等。
因此,垃圾还被称为“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如何利用这些资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垃圾分类。
垃圾任意投放,不仅影响市容、污染环境,也不利于市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与我们倡导的洁、序、美目标背道而驰。
诚然,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由于资金、设施、市民素质等种种要素制约,眼下,我市要真正实施垃圾分类,难度很大。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有利于百姓生活、有利于城市环境和发展,再难的事,只要有决心做、有人做,一定能够做起来、做成功。因为垃圾分类是我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市优化城市环境、提升生活品质、促进城市转型的重要举措。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市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从源头上减少垃圾、最大限度地利用垃圾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余姚作为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实行垃圾分类是民心所向。
让我们尽早行动起来,让垃圾分类成为习惯,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