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72家房客”有了“大家长” 奉化力邦社区有个“小陈关爱驿站”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8月11日 10:58

  

  图为关爱驿站和高校的志愿者组织孩子们搞活动。

  2800多名外来务工者,分别来自全国20个省、12个民族……奉化西坞街道力邦社区犹如住着“72家房客”,大伙有着不同的语言与生活习俗。为了给“房客们”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园,去年6月,力邦社区成立了以社区民警陈剑南名字命名的“小陈关爱驿站”,由社区警务室青年干警、社区居委会骨干分子以及社区里热心的居民等15人组成自愿组织,像家长般从方方面面为租住户排忧解难。

  据悉,今年3月,“小陈关爱驿站”被评为奉化市“2013-2014年度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十佳案例”之一。

  就业充当“牵线人”

  来自四川的冉师傅年近60岁,他原本在一家企业工作,由于有点老花眼,手脚不太灵活,因此影响工作进度。去年底合同期满后,企业便和冉师傅解约了。想到自己一把年纪,再找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度很大,于是他来到“小陈关爱驿站”求助。驿站成员立即利用各自的资源,与多家企业联系,最后一家机械厂愿意招收冉师傅当打包工。

  谁知才上了几天班,冉师傅就来到关爱驿站“诉苦”:这份工作虽然不错,但上下班6公里的路程实在“吃不消”。驿站志愿者杨志行在单位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当时其单位正好缺一名打包工,得知冉师傅的困难后,立即牵线搭桥将他招入。这样一来,冉师傅的上班距离缩短到1公里内,他心满意足,踏实工作。

  据力邦社区党支部书记蔡荣华介绍,到目前为止,关爱驿站已经帮助10多位居民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调解乐做“和事佬”

  租户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不通,生活习俗相异,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为此,关爱驿站的志愿者还承担“老娘舅”的角色,耐心调解各种纠纷矛盾。

  春节过后,大家陆续从老家返城。为图方便,有人把从自家带来的熏肉、香肠挂在公用的厨房里,结果触犯了一些少数民族的禁忌,引发不小的纠纷。关爱驿站的志愿者赶紧介入协调。经过调解,一方同意将熏肉等挂进自家阳台,双方握手言和。

  去年快过春节时,21岁的云南女孩小谢去理发店烫了头发,打算回老家过年。谁知几天后洗头时,有40%的头发断了,她冲到理发店要求赔偿遭拒,只得怏怏不乐地向驿站求助。驿站志愿者立即陪着小谢来到理发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理发店退还小谢的烫发费,并额外赔偿其400元。

  教育做好“引导者”

  由于一些外来务工者的文化层次较低,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关爱驿站在教育培训上下了一番功夫。社区相继开办了高中文化班、劳动技能培训班、普法教育课以及道德讲堂活动,有上千人接受了教育。

  此外,务工者的子女也是关爱驿站的重点关心对象。社区蔡书记介绍,暑假里由于家长白天上班,小孩要么关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在外面晃荡。为了管好这些“熊孩子”,关爱驿站联合宁波高校的一些学生志愿者开办暑期趣味班,教孩子学习书法、剪纸等。“不仅能让孩子们学到知识,还能保障他们的安全。”蔡书记说,目前关爱驿站还在筹划开办“社区少年警校”,教孩子各种交通知识。(宁波日报黄丽娟黄琼)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