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宁波江东绘制首张学生食品安全地图 建立数据档案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7月10日 10:21

  校园周边的食杂店一直是监管重点。

  最近,江东区市场监管部门绘制出了全区60多所学校周边食品安全地图,凭着这份"大数据"地图,今后,小到薯条过期、大到无证经营,都可以做到一目了然。

  68家学校周边食杂店制成地图

  昨天,记者看到了一张地图,地图蛮抽象,但是重点都在,每个学校直径200米的食品店都在里头了。

  为了绘制这份地图,5月份以来,江东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区68家学校周边进行调查排摸,排摸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50余家,将这些单位按照“一校一表”分别建档,包括单位基本情况、有无证照等信息。

  68家学校包括了中小学和幼儿园。250多家店中,经营包子、汉堡、鸡排等食品的小餐饮店数量最多,占了150家左右。此外,还有一些有食品经营的食杂店、小超市、小卖部等。

  这些店有一个共性:在学校直径200米范围内。因为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活动领域就集中在学校周边200米左右,因此,这一地段也成为他们监管的重点。

  打造200米校园周边食品安全示范圈

  江东区市场监管局食品科小屠介绍,学生群体因为自制能力和辨别能力差,容易被一些不健康的食品诱惑,对家长来说,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也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学校周边的食品安全也是执法的重点,每年的寒暑假开学时,都会对学校周边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但是受限于人力物力,没办法进行系统的监控。

  而地图涵盖的信息不仅包括了各家食品店的方位、经营范围,也收集了经营者的信息和联系方式、证照情况等,今后还可以结合日常监管,建立起更加翔实的数据档案。

  小屠介绍说,根据数据积累,他们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喜爱的热销食品、保质期较短的易变质食品、价格低廉或抽检合格率低的食品等,从而对这些食品进行重点检查。比如辣条很受学生欢迎,就可以对经营辣条的商家开展动态监管。

  鄞州为中小学生提供志愿岗位

  “交通指挥工作真不轻松,有时还可能引起行人和车主们的不理解,今后要多配合交警工作。”昨天,鄞州宋诏桥中学学生小张和10多位同学,来到麦德龙和印象城附近的十字路口,当起交通执法志愿者。

  这是鄞州区教育局今年推出的志愿岗位,首批共有23个大类446个志愿者岗位,其中包括宁波博物馆小小讲解员、文明旅游推广小义工、我是银行小职员、地铁站小义工、文明阅读小小监督员、机器人轨迹编程小义工……鼓励中小学生踊跃投身暑期志愿服务。

  去年开始,鄞州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取消传统的“三好生”评选,代之以“阳光学子”评选。“阳光学子”淡化对学习成绩的要求,新增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及公益活动”的要求,明确在本学年内,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志愿服务累计时间要分别达到30小时、20小时和10小时以上。

  今年寒假,鄞州区教育局首次推出了“志愿服务超市”项目。今年暑假,“志愿服务超市”继续开放,还将陆续推出可满足8000多人次参加的志愿者服务项目。

  鄞州区教育局副局长吴承军告诉记者,“志愿服务超市”是鄞州区今年重点打造的学生德育活动品牌,属于“私人订制”式的志愿服务,同时也为了丰富暑假生活。

  中科院附属实验小学昨落户宁波

  7月9日,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办学协议,鄞州中海实验小学正式成为中国教科院附属实验小学,学校名称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鄞州中海实验小学(筹)。

  鄞州中海实验小学位于鄞州东南智慧城,隶属于鄞州区教育局,按属地由鄞州区下应街道办事处管理。学校占地面积24488.4平方米,建筑面积12315平方米,共设30个班级,配备有30多个普通教室及相应的功能教室。2016年即可投入使用,计划2016年9月开学。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目前,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已在全国附属管理3所学校:中国教科院附属厦门实验学校、中国教科院丰台实验学校、中国教科院中关村第一小学。(现代金报俞林凤章萍)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