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宁波市积极开展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坚实防线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7月08日 14:37

  海曙区少年宫日前组织二百余名小学生到鄞州区樟村革命烈士陵园,开展“踏红色之旅,放飞快乐梦想”祭扫先烈活动。(胡建华摄)

  核心提示

  我市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但此项工作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方面齐心协力、共同参与。

  市政协共青团界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构筑未成年人保护坚实防线的一系列对策建议。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安全和健康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悉心呵护。一直以来,我市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目前有28个部门共同参与,工作基础不断夯实。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凝聚共识,齐心协力,共同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为此,市政协共青团界对当前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

  ———编者

  “孩子代表着未来和希望。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上,市政协共青团界委员代表作了大会书面发言,呼吁各级各部门进一步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要优化环境、多方联动,积极构筑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实防线。

  据有关部门统计,至2014年底,全市本地户籍人口共有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84.18万,占全市户籍人口总数的14.5%。外来人口中未成年人达103.7万,占外来人口数的24.6%。

  1992年起,我市成立了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目前已有28个部门共同参与工作,全市所有的县(市)区、94%的乡镇(街道)、73%的村(社区)建立了相应的未保组织,基本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未保工作组织网络。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出现不少问题。

  市政协共青团界课题组围绕我市未成年人保护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课题组分析指出,当前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频发。2011年至2013年,未成年人犯罪率分别为6.8%、5.52%、4.29%。其中,外来子女和农村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二是针对未成年人侵权案件多发。据市检察院数据显示,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我市共办理未成年人审查案件621件,起诉1987人,涉及拐卖、遗弃、虐待、伤害、性侵、吸毒等案件类型。未成年人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三是未成年人安全状况不容乐观。每年未成年人溺水等意外死亡的事故均有发生。四是保护机构协同和保障不足。当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存在重复覆盖与保护盲区并存的问题。工作保障与实际需求有差距。目前,只有检察院、法院、妇联、团委设有针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专职工作机构。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预算内经费处于全省下游水平。四是社会认知和专业水平不高。家庭、学校、社会、政府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机合作的系统认知,角色错位,协作缺乏,未能产生综合效应。同时,专业队伍力量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全市从事青少年事务社工107人,其中有社工证的只有57人,社工专业毕业仅有12人。五是有关未成年人保护的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散见于《民法通则》、《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收养法》等,法规虽多但不成体系。有的偏于原则性描述,责任主体和罚则不清晰,实施起来弹性大。同时,执法力度不强,一些领域存在着重打击、轻预防等问题。

  如何才能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让他们幸福地成长?这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政协共青团界“对症开良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

  完善法规体系

  优化大保护法制网络

  坚持最低限度的容忍和最高程度的保护,推进保护工作的法制化。借鉴上海、广州等地的做法,制定相关法规,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和各相关职能部门的权责,明确建立信息共享、个案转接、协调联动、预警通报等工作制度,形成城乡无缝对接及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预防和保护工作网络。同时,加强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保护措施,增强保护力度,提高保护能力,编织起更加严密的法律保护之网。

  强化组织保障

  构筑大保护工作格局

  明确各级地方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建立与各级财政增长相适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共青团作为日常办事机构的相关职责,探索建立“预防、发现、报告、评估、处置”联动保护工作链条。联合开展突出领域专项整治,坚持不懈地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未成年人上网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重大恶性违法犯罪活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推进综合治理

  形成大保护工作合力

  构筑未成年人成长的保护伞,家庭监护是第一道防线,要不断推进家长学校工作,推广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强化家庭的监护和教育职责。学校保护是重要环节,要不断推进学校思想品德、法制教育工作,推广心理健康服务站、检察工作室、专业社工驻校等保护措施,增强未成年人法治和自我保护意识。社会关爱必不可少,要强化媒体责任,确立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周,同时,积极引导高等院校、公益慈善机构、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政府救助发挥“托底”作用,要向社区和农村基层前移延伸保护工作,通过明确强制报告制度,完善临时监护程序,确保陷于困境的未成年人得到监护救助。司法保护坚守最后一道防线,要建立预防违法核心指标评估体系,形成有效的超前预防、临界预防和再犯预防机制。

  引进专业力量

  培育大保护工作队伍

  借鉴北京、上海的做法,编制青少年事务社工发展规划,建立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开发青少年事务社工岗位,将预防和减少犯罪工作体系的青少年社工与重点青少年群体按1100比例配置,实现专业社工进社区、进学校、进监所,开展发现报告和处置保护等工作。推动社会专业力量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公益保护项目,培育孵化民办保护机构。培育青少年事务社工服务机构,开展社工招募、工作指导、考核评估、技能培训和资金筹措等工作,不断壮大专业保护队伍。

  记者手记

  保护未成年人

  亟须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

  日前,网上一段“浙江庆元初中生暴打残害一小学生”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近年来,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案件多发,涉及未成年人的安全事件一桩接一桩,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数量也不少,部分相关视频还在互联网上快速传播,其内容触目惊心,有的甚至骇人听闻,给当事人和家庭带来无比的伤痛。其原因何在?问题何在?有识之士为之焦虑、为之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的共同责任。

  然而,真实的情况不容回避,在对待未成年人保护这个问题上,社会、家庭、学校和有关部门还没有真正形成共识和合力!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中华民族的希望,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亟须全社会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多措并举下猛药。

  我市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早在1992年,就成立了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目前已有28个部门共同参与工作,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基础不断夯实。“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迫切需要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构筑未成年人保护的坚实防线。”市政协共青团界课题组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具体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对于对我市有关部门更好地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实,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多发的现象在许多国家也普遍存在,许多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完善法律、建立社会联动机制等途径,采取多种措施加以遏制,有些做法值得借鉴。美国不断完善有关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法律,相关法案内容规定得很具体。早在2000年到2002年,加利福尼亚等15个州就通过了禁止校园欺凌的法案。同时,各类预防、研究欺凌的机构,很多公益性组织和专家都积极参与“反欺凌”工作。日本除了立法,还实行从上到下的“反欺凌”联动机制,中小学生遭欺凌时可拨打24小时咨询热线,社工会辅导受害学生;教师要时刻注意情况;学校定期开展对学生的相关教育。

  全社会都应当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关心爱护未成年人。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将迈上新台阶,孩子们将更加健康幸福地成长。(宁波日报记者吴向正)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