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带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到饭馆吃饭,不料他却将餐桌上的水饺偷偷塞进口袋里,说这是儿子最爱吃的,要带回去留给儿子吃。这则由央视播放的公益广告曾触动不少观众。然而这样真实的事件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几天,在康宁医院工作的护士高晓云,将老年病人的生活点滴写成了值班手记,分享到微博后感动了很多网友。
老人偷偷藏鱼说要留给儿子吃
在市康宁医院老年科病房里,住着近150位老人患者,其中近半患有失智症,即老年痴呆症。作为九病区的一名普通护士,高晓云几乎天天都在跟他们打交道。
去年住进来的72岁曹大爷,是令高晓云印象颇深的一位患者。因为记忆力衰退,曹大爷已经记不得家里的地址,甚至都记不得儿子的长相。刚住进来那段日子,护士们觉得曹大爷挺好护理的,一日三餐基本吃得光。只是隔了一礼拜,去他病床边,总能闻到一股臭味。
高晓云有次在送餐后,留了个心眼,在远处偷偷看着曹大爷吃饭。没想到曹大爷等她出去后,见餐盘里有鱼,立马打开床头柜,把鱼放了进去。这一幕令高晓云很是惊讶。她打开床头柜,发现里面竟然塞满了鱼,有几条已经腐烂发臭了。“当时我就问他,干嘛藏这么多鱼啊。谁知他回答我说,鱼营养好,我儿子爱吃,我都给他留着。”高晓云说,“他说完这话还冲我做了嘘的动作,意思是千万别告诉别人。我至今都忘不了那一幕,当时都快哭了。”
另一个病床的俞阿婆,病情时好时坏,平日里也颇为节俭。她一空下来就总在收拾东西,别人扔什么,她都想要捡回来。每天三餐端上来,她也总是舍不得吃。医生说,她的记忆停留在五六十年代饥荒的那段日子。她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别扔别扔,都留着给我吧,我家里还有四个孩子,给孩子吃。”
这样的事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高晓云碰到了太多太多。面对这群记忆力退化且情绪易变的老年患者,小到打针吃药、大到康复治疗,同样的活都得一遍遍重复沟通。
但她也把收获到的点滴感动都写进了值班手记里。“他们忘记了很多事,可从来没忘记爱。”高晓云说。这也总让她回想起从小养大她的奶奶。她希望将这些点滴感动,以值班手记的形式分享传播,感动更多人。
他们也需要被尊重和呵护
在高晓云的眼里,这群老人只是一群老小孩,他们不仅需要被尊重,更需要情感沟通。她在值班手记里写道:“她们爱整洁,自己的床铺总是铺得平平整整;她们不愿麻烦别人,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她们节俭,一张卫生纸也要分作两半用;她们健忘,刚说的话忘记了,甚至不认识面前的儿子;她们有自己的尊严,她们需要被理解、被尊重。”
记忆力衰退了,甚至什么都不记得了,沟通还有必要么?高晓云给予了肯定的答案。85岁的杨阿婆就患有严重的老年痴呆症,有时候还莫名其妙地大动肝火。高晓云每次见她,都不停地跟她重复介绍自己,有空就坐下来陪她唠唠嗑。杨阿婆有时发脾气了,别人过来不管用,见了高晓云,就安静下来。她说:“我认识你,我们是老朋友啊。”高晓云觉得自己长久以来的沟通都没有白费。
还有隔壁病床的楚阿婆,平时跟她聊什么,都一脸茫然。后来从家属口中听说,楚阿婆以前烧得一手好菜,高晓云就经常与楚阿婆闲聊。楚阿婆能把各种菜的做法、技巧都说得绘声绘色,以前都没见她这么开心。
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陈才敬也表示,家属的情感沟通对于这部分患者的病情有着很大的影响,虽然沟通过程中,患者有可能反馈得比较少,但不代表他们彻底关闭了交流的渠道。如果长期缺乏沟通,会使这部分患者的病情恶化。
延伸阅读
失智症患者增长迅速
家人沟通得有技巧
市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的副主任医师陈才敬告诉记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为4%至7%,且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患病率升高1倍;在8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患病率可高达20%至30%。
目前全球有3650万人患有失智症。根据2013年的一项国际调查显示,目前中国的失智症患者有919万。
根据市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截至2014年末,宁波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25.5万,按照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失智症患病率为4.2%测算,我市失智老人约有5.3万。
陈才敬说,由于老年性痴呆的病程进展缓慢,症状在各个时期的表现会差别很大,早期常见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十个:记忆减退、难以胜任日常家务、语言问题、时间和地点定向性障碍、判断力变差或下降、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将东西放错地方、情绪极不稳定、人格改变、主动性丧失。
生活中如何与这个群体沟通,高晓云也分享了她多年来的经验。“由于老年人随着机体的生理性老化,感觉器官的功能也逐渐减退或出现病变,她们一般视力差、听力下降、反应变慢、记忆力差,再加上她们的心理特点,在与他们交流时,最好创造一个适宜沟通的环境。还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千万不要催促他们。语句也尽量简短,一次交代一件事情,以免引起混淆。”高晓云说,“最重要的是,要顺着他们,尊重他们,要像他们爱我们那样,不离不弃地爱他们。”(宁波晚报林诗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