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时,挥汗如雨,收获时,兴奋喜悦。
在过去的这5个多月里,奋战在下应街道各行各业的人们,用双手创造财富,用汗水谱写赞歌,他们的收获故事让人动容。这些普通故事中,既有家庭的喜悦,也有个人的成长,还有企业的成就,而这每一分收获的背后,都凝聚着一个梦。最终,这些梦汇集到一起,绘制出下应和谐美好的幸福生活梦。
鄞州日报记者胡启敏通讯员施莎璐徐龙俞敏俞孟立文/摄
“阿拉毕业啦。”5月20日上午,65岁的陆英台领到“毕业证”显得异常兴奋,她是下应街道景湖社区“慧眼识字”班首批学员,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成功脱盲。
除陆英台外,当天还有14位学员领到了“毕业证”,这些老人都年过半百,他们能够脱盲还得归功于社区为他们开设的“慧眼识字”扫盲班。
“这是人,一撇一捺;这是农民的农,共有六笔,大家拿起手指和我一起画。”讲台上,退休教师应老师正在给老人们讲解汉字,台下,老人们拿着纸笔,跟着老师一笔一画地写着。
一边是老师耐心地教,一边是阿姨们认真地学,这是景湖社区“慧眼识字”扫盲班上第一堂课时的场景,像这样的课堂每周都能见到。
“不认得字,连孙子孙女也笑话我。”今年已经65岁的史秀珠开玩笑道,她去年还是个文盲,不识字让她受了不少苦。“去超市买东西,拿着小票都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史秀珠说。景湖社区是拆迁安置小区,有500多户、1500多名居民,其中老年人就占到了20%。这些老人大多是村民,很多人没读过书,不少人到现在还不识字。
“以前在农村,不识字影响不大,现在不一样了,我们也要跟上时代。”史秀珠说,有了闲暇时间,她萌生了脱盲的念头。
和史秀珠一样,社区很多老人都有想识字的愿望,今年3月5日以来,在社区负责人杨丽君的牵头下,社区老年人扫盲班开班,每周三定期开课,一次两节。
“以前没有条件读书,现在都当奶奶的人了,想读书的愿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课后一位阿姨笑着说。第一期扫盲班就吸引了14位老人来参加。
每周两节课,老人们学得格外认真。“不管刮风下雨,这些老年人都坚持来上课。”社区负责人杨丽君说。
2个多月后,老人们也学有所成,他们不但会写名字,还能像小学生一样读报了。
为了鼓励更多老人参与进来,社区想出了办法,在第一期识字班结业仪式上,社区给老人们统一发毕业证。
“现在,许多居民提出要继续办下去,今年9月我们计划再开班。”社区负责人杨丽君说。
进入6月,位于下应街道的徳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忙碌,工人们正忙着赶制产品,目前该公司月产能达到30万套,为完成全年产销目标奠定了良好基础。
徳鹰公司的主要产品是缝纫机核心部件旋梭,目前该公司已经做到国内最大,占行业市场份额的40%,拥有一线职工500多人,去年产值达2亿多元。
“我们全年都是开足马力生产,生产比较均衡,和去年的32万套月产能差距不大。”公司办公室主任徐剑锋告诉记者。今年,受上游产业大环境疲软影响,加之传统的七八月份是销售淡季,旋梭的市场需求下降。不过,徳鹰的生产没有停歇,徐剑锋告诉记者,5月以来,企业月产能达到30万套,目前除了少量库存外,产品基本销售告罄。
值得一提的是,一方面是忙着生产,一方面徳鹰在转型升级上也丝毫不放松。
旋梭生产有100多道工序,且大多靠人工操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前几年,徳鹰公司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员工流失,生产受到影响。今年初,该公司花10多万元,从国内购买了首个机械臂试生产,效果不错。
“以往是1个人一台车床,有了这个机械臂后,可以同时让4台车床生产,生产效率大为提高。”徳鹰公司车间主任俞科峰告诉记者。除了机械臂,徳鹰公司今年还打算引进20个机器人,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记者了解到,按照一台机器人40万元的市场价格算,如果徳鹰的旋梭全部换成机器人来做,生产员工可以减少一半,公司人工成本一年可降低千万元。
“虽然大环境疲软,但对我们影响不太大,今年的产销不会差!”徐剑锋自信地说。
天宫庄园桑果节已经举办了十二届,今年桑果节从5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5月底,其间,共吸引采摘游客8万余人,小小的桑果撬动了天宫庄园的采摘游经济。
“今年的桑果采摘很火,人数比去年增加了不少。”昨天,天宫庄园休闲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国成高兴地说。5月份,天宫庄园的桑果采摘园里游人如织,最多的时候,单日超过三四千人,前来采摘的游客车辆停满了天工路,一直停到鄞县大道上去,很多人都进不去。
蔡国成告诉记者,今年1-5月,天宫庄园的门票统计显示,有16万人进园参观,比去年同期多出5万人,而这其中,桑果节期间就吸引了8万余人,占到总游客人数的一半,采摘游已经成为天宫庄园名副其实的吸客法宝。
为什么今年的桑果节如此火爆?蔡国成分析说,今年增加的游客中,散客增幅最大,比往年多出了25%,而团体游客则与去年持平。
“散客的大幅增加,和游客的就近出游愿望有关。”蔡国成说,一方面,桑果节已经连续举办多届,在宁波已经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很多市民都是年年过来,另一方面,五一小长假期间,很多游客选择就近出游,而天宫庄园就成为最好的选择。
除了地利和知名度外,蔡国成表示,游客增多的最大原因是天宫庄园的桑果品质比较好,这也是游客一直选择来这里采摘的根本原因。目前,天宫庄园共种植桑果2.7万株,占地面积300多亩,其品种大多由桑果研究所研制,加上今年天气好,桑果病虫害少,今年的桑果果质特别好。“很多台州、舟山的居民也来这里采摘桑果。”蔡国成说。
桑果采摘的火爆,直接带动了天宫庄园的休闲旅游。目前,天宫庄园还打算推出小番茄采摘。“下步我们计划和携程等一些网络媒体合作,同时借助微信平台进行宣传,把采摘活动做大做强。”蔡国成说。
5月27日,在区中小学艺术节舞蹈比赛中,下应中心小学学生表演的现代芭蕾《羚羊的外套》又一次蝉联冠军。至今该校已连续四次在中小学舞蹈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舞蹈《羚羊的外套》采用现代芭蕾形式进行演绎。在比赛现场,28名学生用他们足尖的魅力、精湛的演出技巧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也打动了评委。
在今年5月25日,由区教育局主办的“鄞州区中小学艺术节课堂器乐比赛”中,该校的器乐组队员以一曲优美如歌的《彩云追月》博得了现场热烈的掌声,同时也征服了评委的心,最终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是什么让一所小学的学生表演频频获奖?答案在于,该校近年来十分重视艺术教育和科技创新,并以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爱的乐园为教育目标。
据介绍,近年来,该校在“用爱润泽生命,做最好的自己”办学理念引领下,着手构建基于“爱的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形成了学科拓展、社团选修、德育体验三大学校课程体系。
在学校课程改革引领下,该校的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学期初,该校开设了器乐社、舞蹈社、民乐团、铜管乐队等10多个艺术类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课,实现个性化发展。
“为了提高学生水平,我们建立了一支优秀的艺术师资队伍,同时还邀请社会专业人士来校定期指导。”该校负责人介绍说。
除了提供指导,该校还购置器乐,添置服装,给学生训练提供餐饮。为艺术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后勤保障。
“现在学生都乐于参加这类活动和竞赛。”该校负责人高兴地说。
在发展艺术教育的同时,该校还积极推进科技创新教育。5月份,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新型保洁船》获浙江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在区环保知识竞赛中,该校的5名学生获得团体一等奖。今年6月,在宁波市头脑OM校间挑战赛中,该校同学分别包揽了《争分夺秒》项目的冠军和亚军。
“还有一个多星期,孩子就可以从医院接回家了。”6月5日上午,家住金谷社区的李倩倩兴奋地说,今年4月,她产下一对双胞胎女儿,由于是早产,两个孩子都在医院看护,如今,孩子很健康,一家人为新成员的加入而开心不已。
“生下她们太不容易了!”28岁的李倩倩感慨道。去年10月,她怀上孩子,得知是双胞胎后,家里人都十分开心,但这对孩子生得却并不容易。
“光在产房保胎就待了10天,护士都说我创纪录了。”今年4月,去宁波妇儿医院检查时,李倩倩发现自己要生了,由于是早产,提前了2个月,孩子生下来时都只有2斤半,这让李倩倩的家里人急坏了。
“别人生孩子都是很开心的,那时,我们都提心吊胆,生怕养不活。”李倩倩的婆婆施阿姨说。双胞胎出生后,大孩子还一度窒息,好在最后被医生抢救过来。由于2个孩子很瘦小,不得不待在医院保育室里看护。
虽然是早产,但两个孩子有惊无险生下来了,一家人都很高兴。如今已经40多天过去了,2个孩子长得很健康,“现在都有4斤多了。”李倩倩翻出手机里孩子的照片说。
其实,孩子呆在医院看护期间,李倩倩自己也不能经常看到她们,她手机里保存的照片,还是医生带出保育室做检查时拍的,如今马上可以每天见到孩子了,她显得十分激动。
“孩子名字都取好了,大的叫语欣,小的叫语悦。”李倩倩笑道。
在医院看护期间,李倩倩的婆婆施阿姨可没少吃苦。孩子2个小时需要喂一次奶,从金谷社区到妇儿医院还有不少距离,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6点到医院,一直陪着孩子到下午3点。“不累,蛮高兴的!”施阿姨笑着说。
在金谷社区,双胞胎很少,李倩倩的这对是今年第一对。虽然是大喜事,但眼下李倩倩也有幸福的烦恼。
“一下子要养两个孩子,光奶粉和尿不湿一个月就要三四千元,压力很大。”她和老公都是普通上班族,收入也一般,这次生下双胞胎已经花了十多万元,孩子日后的花费还会继续增加。
在经历了重重考验后,李倩倩说,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长,以后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