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妇女节,阿拉这样过
当代女性越来越成为这个社会舞台的主角。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期间,下应街道各村社区组织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插花、学汉字、拍照留影……女同胞们用各种方式尽情展示风采,并以此来庆祝自己的节日。
“我们几个平时工作很忙,很少能接触到异性朋友,相亲会的机会很好!”3月8日下午,由区妇联和下应街道联合举办的“寻爱蝶双飞,共谱好姻缘暨‘周日下应见’启动仪式”公益相亲活动在下应街道文体中心举行,吸引近300名单身男女前来寻找自己的另一半。
活动当天,主办方还专门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人与社会》栏目嘉宾、宁波婚恋学校校长周敏明,给单身男女上了一堂有关“如何相亲才能成功”的主题课。讲座结束后,为单身青年安排了桌游、烘焙活动,让单身青年有充分接触和了解的机会。
“花是有灵性的,插花的基本原则是高低错落有致,看上去自然……”这是3月10日下午,下应街道在湾底村举行的一堂插花课。课堂上,插花大师王存周正在给大家授课。
王老师边讲边插,一会儿工夫,一件别致的插花作品呈现在大家的眼前,现场的女同胞惊叹不已,纷纷拿出手机拍照收藏。
课堂上,女同胞们还亲身体验,充分发挥着各自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虽是初次接触插花艺术,但不少作品获得了老师的称赞。
“一、二、三,阿姨,笑一点,阿姨,身体侧一点。”3月6日一大早,景湖社区的会议室内热闹非凡。来自社区的80多位阿姨,穿上靓丽的衣服,拿着社区送的康乃馨,进行合影留念。
“老顾,你都一大把年纪了,还穿这么大红色的衣服啊,哈哈哈……”一位阿姨边说边笑。
像这样的活动,景湖社区已经连续开展了两年。
3月5日,景湖社区还组织起“慧眼识字”扫盲班的阿姨们,用学习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这是人,一撇一捺;这是农民的农,共有六笔,大家拿起手指和我一起画。”第一堂课由退休教师应老师开讲。
一边是老师耐心地教,一边是阿姨们认真地学习。
“以前没有条件读书,现在都当奶奶的人了,想读书的愿望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以这样的方式过妇女节,很有意义。”课后一位阿姨笑着说。
夹弹珠、抢凳子、运送乒乓球……3月5日,金谷社区居委会组织社区妇女们开展“庆三八趣味运动会”。游戏中,阿姨们个个热情洋溢,笑声不断。
在东兴社区,三八节当天,社区组织开展了一次妇女权益保障法知识竞赛,以提高广大妇女朋友们的维权意识,用这样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
献血达人叶碧君:8年多,献血超过5万毫升
在下应街道,有这么一群女性,她们是献血达人,是孝顺女儿,更是公益服务志愿者,她们用自己的方式,展示下应女性的风采。
名片:
村(社区):东兴社区
讲述人:叶碧君
我叫叶碧君,是东兴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我们家也是一个普通家庭,因为我和我女儿长期坚持无偿献血而受到了社会的关注。
上世纪90年代,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无偿献血的公益广告后就萌生了献血的念头。2006年5月,在逛街时,我看见一辆无偿献血车从身边驶过,就有意识地记下了车上血站的联系电话。因为不知道中心血站的位置,第一次献血我还是打的过去的。当时A型血紧缺,而我就是A型血,当即就献了800毫升成分血。从那以后,我成了血站的常客,几乎每个月都去献血。
在献血中,我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一次,听说上海市中心血站严重缺血,我就和朋友包车到上海献血。我们大家一起奉献着,也一起快乐着。平时,我常鼓励家人和朋友去献血,给他们讲献血的意义和好处。
在我的鼓励和影响下,女儿柴聪颖也坚持定期献血。8年多来,我已累计献血(包括血小板)超过5万毫升,女儿也累计献血已超过4万毫升。被我带动去献血的还有我的妹妹、妹夫和外甥等,甚至还带动了上百位市民加入到这支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孝顺女儿伊君:辞掉工作照顾瘫痪老母
我先后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浙江省无偿献血之江杯奖”“宁波市无偿献血特别奉献奖”和“上海市无偿献血纪念奖”等荣誉。
名片:
村(社区):东升村
讲述人:伊君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家和出凝聚力,家和出坚强。
我出生在一个平凡的三口之家。早年父亲去世,和母亲俞惠丽、弟弟伊文巨相依为命。父亲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他走后留下我们兄妹两个,而母亲本来身体就不好,还有点耳聋。父亲走的那年,母亲一下子头发白了很多,不过她还是撑起养家的重担,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兄妹俩养大成人。
前不久,母亲患上脑膜炎导致瘫痪。在医院时,医生连下了好几张病危通知书,并对我们说:“你们放弃吧,已经没有希望了,做好心理准备吧。”那时,我已经出嫁,也有了自己的孩子。
一边是母亲无人照顾,一边是正在读初中的女儿也需要照顾。为了照顾母亲,我跟老公商量后作出了决定,为母亲辞掉工作,与弟弟一起全身心地照顾瘫痪的母亲。
一日三餐加上洗擦,在我们的悉心照顾下,母亲现在自己慢慢能起床了,精神也比往年好多了。生活虽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磨难,但我们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这片天。
要做到尽善尽美的“孝顺”不容易,但只要自己真心去做,用心付出,就能做到。我们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更好。
新宁波人戴群:经营好“小家”和“大家”
名片:
村(社区):天宫社区
讲述人:戴群
我的老家在江西,宁波可以说是我的第二故乡。来宁波已经有8年了,我把自己当成“新宁波人”了。
刺绣达人史菊佩:玩转指尖艺术
名片:
村(社区):黎明村
讲述人:史菊佩
我叫史菊佩,今年61岁了,虽然年纪大了,但针线活我却一点也不输给年轻人。今年1月份,街道组织开展“金银彩绣”锈技比拼,我就参加了。
金银彩绣是宁波“三金一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和骨木镶嵌)代表性传统工艺之一,也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之一。现在,懂刺绣的人越来越少。老一辈的人还懂一点,年轻人知道的就很少了。
我锈了三十多年金银彩绣。年轻时,从老一辈人那里学会了金银彩绣,后来又在绣花厂上班。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不用干农活了,空闲时,我还经常绣花,这门手艺就没有荒废。
其实,像我这样还在坚持绣花的老年人还不少。当天比赛时,就有20多位老人来参加,大家都想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另外,金谷小区成立了“绣娘社”,由我们这些会刺绣的老人组成,定期为社区小孩子们上课。去年7月份开班以来,吸引了社区的孩子们,使她们对刺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些未接触过刺绣的“小绣娘”们已经能独立绣出精美的图案来,社区还把她们的作品裱起来,挂在居委会墙上,供居民们参观、欣赏。
金银彩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亟需保护传承。我作为一名普通居民,想用自己的行动,为这门艺术传承做点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