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尚田镇金地寺村采访,见到村支书董明飞时,他正忙着和村干部商量兴建村综合用房的事。
今年,金地寺村准备办两件大事,除了投入250万元建造2500平方米的村综合用房外,还准备投入170万元改造水环境,兴建宽5米以上的500米环村河道。为了将这两件事办好,董明飞近来一直忙着前期筹备工作。用他的话说,“这叫不打无准备之仗。”
今年55岁的董明飞属牛,自1990年被选为村支书后,全凭着一股子牛劲,带领金地寺村从昔日“后进村”蜕变成如今各项工作走在全镇前列的先进村。董明飞也因此连续13年被评为市优秀党员。
“记得我刚选上村支书时,是村子最困难的时候。”董明飞回忆道,“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件事,就是村里已经4个月付不起电费了。”为此,董明飞自掏腰包垫上了2个月的电费,而另外2个月的只能向别的村借。也因为这件事,让他下定要让这个一穷二白的小山村脱胎换骨的决心。村子要谋发展,从哪里入手?董明飞从班子建设、作风转变、干部管理、联系群众等方面入手,建立党员干部学习议事制,并每季度召开村民代表、村干部学习交流例会和工作恳谈会,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健全干部坐班制,针对该村5个自然村相隔较远,村民上门办事找不到干部的实际,规定村两委会每天有一名干部坚持值班,帮助群众办事。坚持村务、财务公开制,并把涉及村内发展和村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民主管理范围。自2005年起,董明飞整合资源,积极盘活村里的闲置资产,千方百计优化村庄的投资环境,动员外来客商来村落户。在他的努力下,首开生物规模化养殖基地、金地寺罐头厂等13家企业先后落户。企业的引进不仅使村级集体经济从1990年的3000元升至去年的48万元,还使村里的剩余劳动力全部进厂赚钱。
金地寺是个半山区小村,长期以来,村民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效益低下。近年来,董明飞采取干部带头、户抓示范的方法,对传统农业产业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他带领村民向耕田要效益,向低山缓坡要财富,初步形成了优质茶、水蜜桃、禽蛋养殖为主的特色经济,使不少村民走上了发展特色经济增收之路。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12600元。
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当选村支书以来,董明飞经常和班子成员一道,带上笔记本走进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挨家挨户访群众、拉家常。
“村里大龄青年越来越多,住房问题亟待解决。”“村里的自来水设备是上世纪80年代的产品,年久失修,影响水质。”“村里人特别是老年人一旦有个小病小痛去镇上看医生很不方便。”村民的诉求,就是干部工作的方向。在听到各种呼声后,董明飞便与班子成员一道着手解决:2007年,村里经过统一审批,统一规划20亩土地,在燕窠自然村建造26套别墅式农居房,并以成本价卖给无房且到适婚年龄的青年;2012年,村里投入近60万元修建水塔、消毒池,更换老化水管,改造自来水设备,净化水质,保障了村民生活用水和饮用水卫生;新建一处社区服务中心,落实值班人员,为村民提供办理养老保险,申领家电补贴、医疗补助等多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