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宁波镇海“绿丝带”:一个人就是一个环境监测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4月28日 09:17

  “4月22日,镇海天气预报:晴到多云,北到东北风3—4级,气温8℃—22℃(相对湿度90%左右)。环境观察点(沿江路)天气晴朗,一片蓝天。”这是镇海绿丝带环保志愿者总队当天微博发布的一则“蓝天日志”。

  “绿丝带”,一个由镇海区社会热心人士、专业人士和环保达人组成的纯民间环保志愿组织。他们深入环保第一线,对当地排污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展开定期或不定期的突击检查、专项检查和随机抽查;他们积极协助环保、城管等部门,开展“零点行动”、“绿剑行动”、“夜查渣土”和“整治煤尘”等环境执法检查。他们还根据日常环境记录状况,按季发表镇海绿丝带环境监测报告。

  很多市民知道,镇海区有本《环保民情日记》。从2008年4月开始,该区通过邀请群众担任民情日记员,对居住地环境以日记形式记录,并对大气环境质量状况进行总体评价。

  “绿丝带”的成员都是环境质量民情日记的记录员。队长郁振伟曾形象地比喻,他的队员们好比是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环境监测点”,敏锐地观察着周边空气环境的动态。

  “×年×月×日5点,空气出现酒精的异味,风向北风,风力较大。”

  工作之余,郁振伟也每天记录居住地的异味状况。“那一次,我一闻到酒精味,就想到一家酒精厂。我就把气味描述下来,出现时间、持续时间、风向一个不少。”

  随后,他还要用简易的空气采样器对空气进行采样。空气采样操作并不难,就是用一支大针筒,针眼处安置着一条橡皮管,抽气前取下橡皮管,抽进满满一针筒的空气后,将橡皮管套上,迅速打结。“采集了气体后,我们就交到环保局进行检测。”

  为了让更多人直观了解镇海大气环境状况,从去年开始,郁振伟和他的团队分工合作,每天在几个固定环境观察点拍摄10余张照片上传到微博。

  镇海港是浙江省煤炭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年吞吐量2000万吨以上。3年前,一提到煤炭,镇海市民都会皱眉头。

  郁振伟是老镇海人,他家住在后大街,离煤码头距离不过几公里。那时候装煤的车子没有篷布覆盖,同时超载也很严重。

  煤码头那一带的煤尘到底有多厚?郁振伟跟记者讲了这样一个掌故:以前,后海塘一带煤灰很多,有不少人开着三轮车扫煤灰。除了煤灰,有时候地上甚至还有一块一块的煤炭。“我问过扫煤灰的人,他们说,好的时候每天光扫煤灰就能挣几百元。”

  2012年初,镇海煤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启动。同时,郁振伟也专门从“绿丝带”里抽调了18名具有环保专业知识和环保志愿工作经验的队员,组建了镇海煤尘整治监督志愿者队。

  这个监督队实行轮班制,每周组织2-3次督查,每次派遣4-5名监督员开展现场监督活动。他们带着本子、背着相机,实地了解路面巡查、卡点执法、煤车冲洗等工作情况,并在镇海新闻网与@镇海网络问效联动开设“镇海煤尘整治监督员微记事”栏目,通过微博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与读者分享每一次监督经历与感受。“如果发现个别煤场在大风天还在作业,我们会立即要求他停工。”

  “2013年12月30日,镇海港埠3号煤码头与紧邻的2号煤码头一起,结束了40年的煤炭作业使命,搬迁至5公里外的通用散货码头。”

  翻开煤尘整治监督队的“微记事”,记者看到,郁振伟之前提及的“扫煤专业户”到2014年初已“失业”。

  另外一则记事是这样写的:“位于煤炭交易市场中心位置的一综合楼阳台上,工作人员正晒着腊肉,一排油亮、飘着香味的腊肉晒了有一个多月。”(宁波日报记者冯瑄)

稿源: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