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鄞州:邱菊娥的“扫帚模式” 十三年如一日义务扫村道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3月25日 09:43

  她既不是党员干部,也不是在职职工,只是一位年近七旬的村妇。但因为她十三年如一日义务清扫马路,她的名字在集士港双银村被广为传诵。她叫邱菊娥,为了表示对她的尊重,她义务打扫的3000米村道,人们习惯叫做“菊娥路”。

  邱菊娥今年69岁,住在集士港镇双银村村道边。她的“马路情结”要追溯到2001年以前。那时,村里还没修水泥路,村道坑坑洼洼。“每次雨后,村民穿着白鞋在上面一走,就成了黑鞋。”那时候,邱菊娥就曾自己掏钱买草席,雇来拖拉机把它们铺在泥泞的道路上,试图让大家好走一些。

  “邱菊娥的老伴走得早,她独自一人拉扯着一对儿女很不容易,心里还能想着做好事,太不容易了。”双银村村民周仁德回忆说,村道太长,当时邱菊娥铺不起整条道,但她自掏腰包的做法让村民们肃然起敬。

  2001年,双银村将修村道的事提上了日程。当时村民很支持,考虑到村经济拮据,大家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得知这一消息的邱菊娥,主动揣着1万元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她送来的钱里有10元、20元、50元,多数都是小面额,每张都是血汗钱。”当时亲历这事的村干部们说,所有人都感动了,邻居们都知道当时她为儿女婚事负债累累,这1万元是她整整3年才攒下来的。

  村道修好后,邱菊娥主动请缨,负责义务清扫村道,“我要让大家每天都能走在干净的道路上。”从2001年下半年开始,村民们每天都能看到邱菊娥瘦小的身影,从这头慢慢清扫到那头。

  “灰尘、落叶、小石子、泥巴、塑料袋……垃圾总是很快就积起,我就住在旁边,打扫很方便,也习惯了随时清理。”近3000米的村道,完成一次全程清扫,邱菊娥得花两天。往往一遍扫完以后,原来的地方又脏了,她就得开始重新扫,如此周而复始。

  “冬天特别辛苦,手冻在外面不说,春节她还坚持清理垃圾呢,特别认真!”大家觉得她辛苦,但邱菊娥不以为然,她说冷了就哈口气、搓搓手,累了就坐在路边或进家门小憩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年纪大了,力量薄弱,能为大家做点事,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光荣。”

  就这样,春夏秋冬、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其间,村里几次打算每个月为她发点工资,她不但婉言谢绝了,甚至连吃饭都自己解决:“村里本来就没什么钱,这些钱还是留给村里办实事实在。”

  考虑到邱菊娥的年纪渐渐大了,村里觉得实在过意不去,请来了专门的保洁员。“书记跟我说让我不用再扫的时候,我心里还一阵难过。”直到现在,每当过年过节该村保洁员回家休息了,她还是习惯主动拿起扫把扫村道,发挥余热,温暖着这条道路,温暖着全村人的心。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