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道德风尚榜”活动宗旨是让绿叶变红花,而不再是绿叶衬红花。

中国宁波网举办“365道德风尚榜”,是为了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平台互动优势,为社会构建一个好人倍出的机制,拓宽好人产生、推荐渠道,让您身边做了好事的人能被宣扬,身边的真善美能被发现,同时,发现者又为社会树立了值得去学习的榜样。

发现真善美、宣扬感动、树立榜样,这便是我们为您搭建这个大型互动宣传平台的本意,也是为了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

“365道德风尚榜”不再仅仅只是奖励好人,而是在奖励好人的同时,更要挖掘出好人身边的绿叶,让他们从幕后走到台前,也能被老百姓所知道,形成全社会发现、培养、塑造好人道德风尚的良好氛围,引导人们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教书为乐 宁波一位老人撑起一所老年大学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5年02月26日 14:22

  长石村,位于镇海区九龙湖镇南端,这里住着1100多户人家。就在这样一个村子里,村老年大学学员在110人左右。由于村里教师资源有限,在过去的6年里,老年大学就一位教师———洪卫祥,今年75岁。6年来,他默默奉献,当地村民深深为之感动。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呢?25日,记者来到镇海长石村一探究竟。

  学员中年龄最大的有90岁

  在长石村老年大学的课堂,记者见到了洪卫祥。虽已是古稀之年,老人精神矍铄,笑容满面。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有些书卷气。

  回忆起当初受邀当教师,洪卫祥自觉“有点幸运”———2009年,长石村为丰富老人晚年生活,拟办一所村级老年大学。可办学容易,教师难请,老人们一辈子拿惯了镰刀、锄头,让他们放下这些去听课,真的不容易办到。当时,村里的绝大部分老人都没上过学,于是,有着初中文化的洪卫祥自然而然就成了不错的教师人选。

  “当时开了一个小厂,决定来教书后,就把事情都交给了子女。”那会儿的洪卫祥年近70岁,“我想村干部能找上我,说明被信任,因此我要担起这份责任来。”

  2010年下半年,村老年大学正式办了起来,村里特别辟了一个能容纳百人的会议室做课堂,还配备了投影仪、电视机等设备。根据安排,每周五上午8点至9点是授课时间,内容主要涉及老人养生、锻炼等方面。

  “第一堂课,只有不到20人。”给老年人上课的通知都传达到各家各户了,可来的老人并不多。这并未影响洪卫祥,他不怠慢地认真讲完了那天的课。他相信,只要自己讲得好,会吸引更多的人来听。

  2011年,省里有了统一的课程内容教材。为了推进老年大学走上正轨,洪卫祥在课程设置、讲课方式上动了不少心思。他根据老人的喜好,在课堂上讲些养生、保健、防病等小知识。单纯的讲解略显枯燥,他就将知识点用宁波方言讲,其中还经常穿插些历史故事,学员们听得越来越有味道。

  他也不记得,从何时开始课堂里再无虚席,每次他一开口,听课的老人们就会意犹未尽地坐上一个小时。如今,常来听课的老人稳定在110人左右,最多一次超过120人。学员里头,年龄最大的为90岁,最小的50多岁。

  教书是乐趣更是一份责任

  六年间,老人累积了一批学员粉丝,常受到好评。在洪卫祥看来,这些都不重要。“活到老,学到老,奉献到老。”是老人笔记本上的一句话。

  洪卫祥说,教书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责任。2011年,洪卫祥在担起老年大学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奔走于区卫生局及各大医院。在他的努力下,宁波市第七人民医院与长石村老年大学结对,定期派讲师团成员授课,偶尔还会为村里老人义诊,村民因此更加感激洪卫祥。

  “我也很感谢结对的医生团队,不仅定期来,还常换课题,除了提供各种防治的简单方法,还不忽略心理学与生活管理等。”在洪卫祥看来,如今老年大学办得如此顺利,要归功于太多的人。

  春节期间还忙着准备新课程

  “感觉自己记忆力有点下降了,也希望有人来接接班。可要让老人们听得进去,不容易教。”洪卫祥说,去年5月他生病动手术,停课两个月期间,听说许多学员常惦念,心里自觉不安,“那时方知自己心里实在是放不下这份‘职业’。”重返课堂后,洪卫祥丝毫不提自身病痛,还风趣地用自身的经历向老人们讲解“定期体检提早发现”的重要性。

  据悉,长石村老年大学的课程,一年分两学期。如今正值寒假期间,学员们是放假过春节了,但洪卫祥却没闲着,找了一大堆书籍翻阅起来。“为开学后的新课程做点准备。”洪卫祥笑着说,“再说看书本来就是我的爱好!”(宁波晚报)

稿源: 宁波文明网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