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欣祎。我们近期为大家推出的是特色教育的系列对话,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主题是“接轨新高考,推动优质特色可持续发展”。我们今天邀请到的是宁波市四明中学副校长王建华,王校长您好。

  王建华:您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非常欢迎您的到来,其实我们大家最近一直在聊的一个话题就是新高考。说到新高考就是有几个关健词,一个是选择,一个是变化。新高考带来的一些调整变化,能否跟我们来讲讲,其实这些变化、调整对于我们很多学校来说,现在其实是处于一个初期的摸索状态。我看到很多的学校,在应对这些变化调整的时候,都在走自己的道路。那我们是不是也根据学校的一些具体的情况,走出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的地方呢?

  王建华:是这样,今年高一来了以后,应该说学校是处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为什么说它很特殊呢?因为老的高考还依然存在,而新高考这个方案我们都知道,2014年的9月9日开始就正式推出来。原先各种各样的传说,就是新高考怎么改,其实已经正式落地。学校到2017年,我们就必须按照新高考的方案来操作。在这段时间当中,学校应该说所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第一,我们必须要对高考的政策做深入的解读,而且不光是学校的层面,还要给我们的老师、家长还有同学都要做出解答。我们都知道,现在这个新高考变革了以后,非常注重选择权。我们新高考的政策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当然也赋予了高校更多的选择权。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变数还是非常大,我们现在看下来,首先从”七选三”这个方案的确定来说,因为我觉得,我们每一位高一同学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七选三”什么时候选,我选什么,这是第一个。那么这个需要有一个很长的过程,我们四明中学也好,其他各个中学也好,其实在”七选三”的过程当中做了很多的工作的。因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主要是做好学生的生涯规划,让他们知道,我未来从事的这个职业,高校的专业,和我现所选所学的彼此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我们现在已经进行了两次的预选,这两次的预选不作为最终的选择结果,但是我们主要是想让我们的同学,能够在前面的这一段时间就去思考,结合自身的情况去思考。假如说这次真的是一次选择的话,我去选什么,也迫使我们的家长能够共同的参与进来。正式的选择我们必须要等到高校的招生方案出来以后,才能够正式的去做出选择。如果说春节过后,或者春节前后这个方案出来了,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高一的第一个学期已经过去了。在这一个学期里,他应该能够初步适应高中的生活,这是一。第二,各个学科主干部分的知识,应该能够基本的呈现出来。反过来,学生也能够对于我们各个学科,他的学习的能力、兴趣多少都能够掌握。所以正式的”七选三”的选择,首先必须要等到下个学期才能够做这个事情,选择完了以后,才能够考虑到分层、分类的走班教学。所以这个里面应该说是一系列的过程。

  除了”七选三”,我们学校非常关注的第二个工作是什么呢?就是下个学期的教学组织工作。其实我们在预选的过程当中,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七选三”学生真的选出了35种组合。如果是这个样子的话,除了语文、数学、外语以外,剩下的这七门我们都要组织走班教学,这个其实对于学校的管理应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必须要对学校现在的教学用房、师资进行重新的配备。现在是行政班体制的,我们都有班主任,学生平时都由班主任来组织管理。但是一旦如果开始实行走班以后,我们就会碰到这样的状况,我这个老师平时成建制上课的只有三门课,当然也可能包括比如像音乐、美术这些还是成建制的,但是更多的科目他是走班上课。也就是说,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所有的老师都要参与到班级管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个问题马上就摆到议事日程上来了。特别是走班的管理,应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在这个过程当中管理不够到位的话,那么学生有可能他们的学习效果会打一定的折扣的。还有比如我举一个很小的例子,要细化到什么程度呢?我的语数外政史地,包括基础学科头天上完课,第二天作业怎么交,马上就会有问题。坐在一个班级里面的学生,“七选三”的科目是分到各个班级里面去的,因此汇到某一位老师手上的作业可能是来自八个班级的,所以这些所有的东西都要考虑好。所谓的走班教学的管理还包括教室内部的管理,这个位子其实是我的,但是在很多的课里面,这个位子坐的是别的同学。所以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包括对于学生的评价,由谁来评价,从哪些维度来进行评价,这个都需要学校预先去做好功课。

  第三,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也碰到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师资的问题。这个新高考来了以后,我们觉得确实是挺好,有利于人才选拔,有利于公平,但是学校可能还没有充分的做好准备。我们了解了一下,各个学校普遍的就会碰到有部分的学科老师不够。像通用信息还有生物,这些学科普遍是老师不够。所以我们最近这段时间也在动脑筋,有没有可能去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面对新高考,问题真的有很多,好多都是新生事物。但是好在教育局前期也给我们开了很多的会,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校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比较多。我相信人多力量大,这些问题逐步逐步的,应该能够克服而解决的。不管怎么做,我想新高考一旦实施,对于学校来说中心工作还是不能变,教学质量关要把好,无非就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怎么去操作,更加有效、合理的去组织,我是这么看的。

  主持人:我们以前都说,教育要推进的是素质教育,要看到孩子一个非常全面的发展。现在这个变化其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在往更科学、更开放的方式在走。其实我们一直在朝着这样的一个方向在推进,但是他真正要实现这个目标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小孩子,家长都在说,你现在是读书的时候,不要管任何的事情,只要把书读好就好。还是不乏有很多的这样的家长,是这样给孩子灌输思想的,但是您刚刚就提到一个问题,说我们现在的孩子,已经要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到一个比较前面的时间来思考。这个可能是我们以前很多届,或者就是说他们上一届的学长、学姐根本还没有面临过的一个问题,这个是比较大的一个跨越。能否跟我们来讲讲,从原来很多孩子,可能还是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学习上面,到现在,他们可能要实现的是一个学习课程上,包括他们整个心理上比较大的调整,这方面我们是不是要做一些工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王建华:首先我觉得这个问题第一是个观念转变的问题,很多东西都是这个样子。原来高考的方案实行了那么多年,大家都已经习惯这样的做法了,我们已经可能没有时间,或者没有兴趣去考虑原来高考方案是不是合理的,似乎约定俗成就这么干,就这么考。但是这次的高考方案推出来以后,我们非常惊讶,就是这个改革的力度真的是很大很大。从学生这个角度来讲,对照新旧的高考,我觉得一个人确确实实各有所长,我们叫多元智能。有些方面可能他非常的擅长,但是有些方面可能就不太擅长。读理科的同学,我除了语数外以外,现在是一门综合,综合的话物化生。可能在这些科里面相对来说,我可能理化比较见长一点,但是生物我不一定很好,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是齐头并进的。但是原来我们管这种高考的方案叫做套餐,爱吃不吃你都得吃,反正考的就是这三门。但是现在就属于自选的,我刚才一开始就说了,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我们对学生高考方案的解读当中我们就说,学有所长,考有所长。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说你现在所选择的,你将来去考的都是你喜欢的,你擅长的。我觉得这应该是符合人的发展的特点的,否则的话我们就会过多的去追求大而全的一些东西。那么高一的新同学,还包括我们的家长。我们在跟他们的交流过程当中,一直在给他们灌输一个理念,我们现在必须是勇敢的迎接这样的一次变革,来切实转变我们的观念,要接受这样的一个新生事物。我们看到这几次家长会开下来以后,家长对于这个方案应该还是认同的。

  我们四明中学,学生进来的生源,相对来说文化课这个方面的素质和程度不是特别的好,这也是客观的情况。但是你仔细的去研究一下的话,其实学生中考的课程当中,往往就是短板科目存在,就是宁波人说的那个翘脚(音译)的科目。正是因为短板的科目,导致他考试的总分相对低了一点。那么设想一下,如果按照老高考的方案,短板可能永远会是他的短板。他通过自身的能力也可能有切实的提高,但是我们设想,在新高考的方案里面,某一位同学会怎么样呢?这个短板他有可能是可以回避的,我不擅长我不考,我不选可以吗?我不作为选考科目,反过来他可以扬长而避短。因此如果从教学质量这个角度来说,如果从新高考的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其实新高考的方案更有利于学生从他自身特长的角度去发展。我们的家长关心的问题其实是这样变了之后,对于我们的同学来说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果我们操作得当,引导得当,我相信其实高考对每一所学校,对每一个同学,甚至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变革的契机。就是每个人都是有机会的,关键看你怎么去把握。

  主持人:您刚刚说的一句话让我觉得非常的对,非常的有同感,您说这是一个契机,也说到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这个变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其实是作为第一批见证这样一个变化的经历者。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有一些迷盲和未知,但是也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第一次尝试了教育的新的尝试。对于他们以后的发展有挑战,也有机遇,可能存在着一些压力,也能够更加促进他们自身的一些发展。

  能否跟我们讲讲,说到我们四明中学,您刚刚其实说到一句话,说到我们非常客观的来评判我们四明中学现在的一些现状。我知道四明中学在我们宁波人心目中它是一所老学校,很多人都知道。您刚刚也说到了,我们这个学校现在目前的状况,有新的同学面临这个新高考,同时也有老的同学在进行这些还没有完成的学业的计划。其实是一个承接的阶段,但是四明中学面临的发展,有老的一些历史精华的传承,同时是不是有一些新的计划的开拓呢?

  王建华:我们是这样考虑的,首先我想2014年这一年对于我们学校来说,很值得我们去总结的一年。为什么这么说呢?2015年的工作一定要有2014年工作的延续、继承和发展。2014年里我们做了几件大的事情,对学校来说应该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2014年的1月份,我们接受了省厅对我们的评估,就是二级特色示范高中,5月份我们被授予通过了。应该说,能够通过省二级的评估,应该是省厅对于我们学校特色办学整体的定位的认可,而且这是首批的。2014年的11月份,在教育局支持下,我们成为了浙江师范大学的附属中学。所以2014一年里,我们学校有很重大的变化。

  所以在2015年,如果说我们学校的一些新动向,我想有这么几点。第一,始终不忘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学。所以学校还是要努力的把老高考做好,而且要做好新高考的工作,这里有些做法我就不说了,因为前面已经提到了。

  第二项工作,就是要成立一个课堂模式改革的小组。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的老师说实话都很敬业,也很辛苦。但是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模式都还在,所以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苦教,学生苦学,而课堂的效率还有待于提高。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个问题,专家们多次到学校里开展教学诊断活动,也提到了学校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所以我们考虑,在2015年,这个方面一定要有所作为。否则在原来的位置上,比如2014年的高考考得确实还好,都进步了,但是2015年怎么办呢?有可能就是原地踏步了,所以“变则通”。我们想在校内成立个别的实验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尝试,总结一些有益经验,并且把这个有效的做法争取向全校范围内推广,这是第二个。

  第三,还是要深化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办学的深度。我们这次在成为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以后,应该说学校拥有了一个很好的外部资源。我统计了一下,2014年的11月份到2015年的1月份,前后专家已经七批,也就是七个批次到我们学校里面来,对各个学科开展了教学诊断活动。非常犀利的提出了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一个教学模式的问题,课堂效率还不够高,而且这是一个基本上的共性问题。所以我们才有了刚才的第二点,就要成立学校课堂改革的一个实验小组,就是这样的原因。第二,我们在和浙师大合作的协议当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定,就是2015年我们要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要做一些工作。比如学校层面我们可能会做学校的顶层设计,再次的完善。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我们原来的模式设计可能要做一些微调。教师是学校的关键,教师队伍好不好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可能跟师大合作,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培训、课题研究,利用浙江师范大学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这些2015年我们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所以事情还比较多。

  第四就是建好两个基地。2015年当中,我们打算建好第一个基地是通用学科基地,第二个基地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基地。这两个项目我们现在已经申报上去,也基本上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两个项目应该说我们有基础,而且现在有成效。相信2015年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也都能够做得好。再有一点,2015年当中,老传统还将继续坚持下去。所以,注定2015年应该会是比较忙碌的一年,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主持人:王校长您刚刚提到说,我们要建立一个非遗传承的一个基地。这个文化方面的一些发展,其实它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能否跟我们讲讲,在您看来,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样做对他们的一些好处,对他们成长的帮助到底在哪里?

  王建华:是这样,我们学校现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应该说投入的力度比较大,也取得一些成果。那么其实,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或者初衷,实际上我们可能具体的开展应该是在2011年的9月份,很早,已经好几年下来了。当时的时候,首先考虑到有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学校的社团活动可能在很多方面发展得不够均衡,学生自己组建,然后社团的活动开展跟这个社团的负责人他自身的能力水平和工作热情都很有关系。有的社团开展得比较好,有的社团的活动就非常的不正常。所以我们当时考虑了一个双休日的社团活动,在2011年9月份的时候。在这个社团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更多的增加一些文化韵味?当时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因为我们感到现在的学生,这种文化快餐式的东西接受得很多,但是能够静下心来从事读书的,或者对于我们传统文化,宁波地域文化接受的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少。

  但是作为一个现代的学生来说,各方面的素质当中,我觉得增加文化的含量确确实实非常要紧。所以我们就想,我们能不能做一些这样的事情呢?当然国家的大政策也在讲,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想,学校这个方面我们也不能光喊喊口号,要扎扎实实的去做,体现学校在文化传承过程当中我们的担当。当时就是这么想的,做什么呢?想法有了,我去做什么呢?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契机,就是我们的太古社区,我们的罗慧主任,她是宁波市刺绣项目的传人,跟我们也非常的熟。这样一个好的项目,她苦于找不到好的传承方式。所以我们当时把这个刺绣项目引进来,引进来以后一试,发现还能做,学生也很快能够上手。这个项目几年下来以后,我们学这个刺绣项目已经有上百个人了,男同学女同学都有。应该说这个刺绣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传承,这个现在是宁波市的市级评估应该通过了,就是市级传承基地已经是通过了,搞得很好。我们也在去年参加了宁波阿拉非遗会在文化广场,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觉得非遗传承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困难。

  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着重考虑传统文化进校园,我们用非遗作为主要的抓手,当然我们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在里面。因此我们利用校本课程化的社团活动这样的一个平台,然后逐步的把一些非遗项目给引进来。我们开了哪些呢?有茶艺、书法、篆刻、刺绣还有我们现在在做的有奉化布龙、甬剧、泥金彩漆。当然选择这些项目我们也考虑过,比如投入的资金不是特别大,但是宁波地方文化特色的韵味非常浓厚的,也便于在学校开展。这样做下来以后,通过我们的教学,应该说学校对于这些非遗项目的了解程度越来越大了。2012年开始,深化课改,我们率先把这些项目移到了课程当中,作为兴趣特长类的选修课。这个做法,使得这些好的活动形式最终得到了时间的保证,进入到了一个课程,学校教育最后都应该落实到课程里面去的。所以2011年我们的做法现在看看是走对了,而且现在能够进到课程更加是一个正确的做法。

  我觉得谈到文化,我们现在有很多关于文化的各式各样的提法,其实我个人是这样理解,学校应该是一个传播优良文化的场所,传播优秀文化的场所。在这个其中,我们的传统文化当中,有许许多多非常优秀的东西,学校必须要去传承它,把我们的优秀文化传授给我们的青年学生,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是很重要。反过来,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来说,应该做好这个文化传承的组织和策划工作,赋予它一个很好的形式。否则只停留在口号上,如果行动上没有就很难得到落实。几年坚持下来以后,我们有很多的体会,虽然过程当中是比较艰辛的,但是慢慢的成效就能够显示出来。

  第一,这些非遗的项目在校园内得到了传承。第二,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培养和发展。第三,学校的知名度也逐步逐步的提高了,我们现在有很多活动,我们参加了江东邻里社区的三百公益对接。到奉化、北仑参加宁波民间艺术的走亲活动,还参加了阿拉非遗会等等,有好多展示的机会,也打响了学校的品牌。四明中学知名度就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当中被知晓,我们的做法为社会所接受,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双赢的东西。反过来,我们用这些好的传统文化去培养、引导我们的学生,有助于他们了解宁波,爱家乡,培养健康向上的情趣,有些都是很有意义的东西。

  主持人:可以说,文化真的是一个无形的财富,而且它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估量的。您刚刚说到了,我们这么多的,原来作为社团活动的开展,到现在能够真正的融入我们学生的课堂学习中去,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熏陶。除了您刚刚说的这些,其实我还知道,有非常大的一批高素质的广电人才,其实也是从我们四明中学出去的。这也是我们的特色之一,能否跟我们讲讲,这样一个特色,我们是不是还要继续做下去,该如何做呢?

  王建华:魏书生先生到我们学校来讲过课,他是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他曾经给我们老师做报告的时候讲过一句话“认准一件事情就是要坚持下去,不要松懈。”我们的工作其实就是应该要很好的做到贵在坚持。四明中学的非遗传承从2011年开始我们做了三年多了,我们的广电从建校初期开始也坚持了十多年。四明中学在教育局的招生序列当中就是专门有一个广电专业,我们每年都会招收一批广电的特长生,作为特长生吸收到我们学校里面来加以培养。从办学,办这个广电专业到现在,应该说也培养了好多优秀的人才,现在他们也在各种工作岗位当中担当重任。据我了解,比如东钱湖的管委会他们有一个新闻中心的负责人,就是我们四明中学的毕业生,其他的还有很多。有在杭州、上海发展等等,我们觉得还是一个理念,我们学校的教育应该选择学生最适合的方向。广电是四明中学的一个特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也谋得了很多外部的支持,这个操作也是我们一直在坚持和做下去的。

  现在的这个教学模式是怎样的呢?我们高一会招收广电特长生,高一年级段主要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培养呢?就是选修课。我们会有意识的把这些同学在选修课当中编在一起,来组织一些活动。平时非选修课的时间我们会提供平台,比如学校的广播室,校园电视台,让那些同学充分的去施展他们的才华。对于播音主持的,我们可能会提供很多朗诵的比赛,有些是到学校外面去参加比赛,或者校内的一些活动等等,高一主要是这样的一种形式。到了高二,可能有一部分同学会分化,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会坚持下去,他认准我就走广电这样的一条道路。从高二开始,我们会聘请校外的专业人士,来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学校每周会安排固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比如像表演、形体、语言,从各个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但是课时的密度也不是特别的大,每周固定的时间,比如两节课或者三节课这样的时间。能够让他们自身的特长不断的保持下去,但是适当的做一些引导。到了高三,对于报考广电的同学,我们可能会把他们送出去,送到一些培训机构去参加术科培训,最终参加广电的测试。这样的一种模式与现在在做的美术类的操作模式基本上差不多,也是比较成熟的一种做法。高一打基础,高二培养特长,高三是专业化的培训。助力学生考进广电专业,是这样做的。

  主持人:可以说特色教育跟多样化的一个发展,这个趋势可以说是越来越明显了。那么从新高考可以看出这么大的一些变化,我们相信其实这是教育发展变化中,可能还是初步的一个尝试,接下来可能慢慢的延伸到各个阶段的一些变化。可能以后中考,或者说其他阶段的教育慢慢也会发生一些变化。那么对于我们学生来说,面临这个变化,对于他们自身的要求可能也开始不一样了。对于我们学校来说,您刚刚说得非常好,是一个传播优秀文化的场所,文化知识也好,或者说艺术的文化才能,或者说各方面的文化熏陶都好。但是对于我们学校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大家说基础的文化课知识,或者说最重要的标准说到升学率。但是现在我们说到这个,已经不是唯一标准了。对于这个您怎么看,很多家长可能也在对这方面慢慢的进行思想的转变,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升学率也好,或者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您觉得怎样去看待呢?

  王建华:这个问题我觉得并不矛盾,这两者应该可以统一在一起。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学生素质的提升,其实就包括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当然也包括其他的方面。这二者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我是这样想的。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除了文化课学习以外,我适当的培养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跟学习文化课是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是不是就是矛盾的呢?我并不这么认为。

  我们做一个假设,如果我们去掉所有的培养兴趣爱好的事情,剩下的时间都是用于学习,他能不能学好?我看很难,这人一天到晚就是让你读书的话可能也是读不好的,效率也是会低下的。第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话,那么用来支撑你这些学科素养的其他相关的知识,如果你一点都没有,反过来书能读到什么样的程度?那就可想而知了,我觉得是这么一回事情。现在的教材,现在的考试,教材只是一个工具,更多的是书本以外内容的扩充,所以这个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就有很多的影响。我是化学的,我们化学的教科书可能里面有很多的知识点,但是我们还强调,要求学生能够把我们的化学与生活实际的内容很好的衔接起来,而不是割裂的,书本内容就是书本内容,生活当中的东西与化学什么都不沾边,不是的。化学跟生活是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化学与生产是有紧密的联系,你所学习的书本内容最终应该服务于比如科学研究、生产实际、生活实际,这样才可以。再比如说语文的课本里面就这些范文,读完这些你就能考得出来了?不是,我想平时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要关心时政,要勤于思考。只有这样的话,你语文的整体水平,说得再小一点,高考的作文水平才能够提高。

  还有一个,人的志趣、爱好对于学习是有很大关系的。一个学校,如果说我们的老师仅仅是关心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把所有的其他工作都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教育思想一定是错误的。为什么呢?因为学校工作当中除了学科还有一个德育工作,思想品德教育。这个并不空洞,我们培养学生健康向上这样一种情趣,有理想,有目标,有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礼貌等等,反过来这些东西最终都能够促进学习的提高。在一个班集体里面,学生和学生之间我们管这个叫做朋辈教育,彼此间的影响非常大的。所以我们说培养学生的素质与学习之间,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能够共同提高的,而不是说你做了别的了,好像对学习就是有影响,不能这样想。

  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各位家长,其实我知道我们家长可能在家里面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学生可能在家里有的时候会做一些读书以外的其他事情,做这样的一些事情。家长可能就会讲,这个别做了,看书去,做作业去。其实,只要能够把握好一个度,选择好内容,分配好时间,适当的引导甚至鼓励我们的同学,了解一些健康有益的知识,参加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应该是完全有好处的。我的很多的同事或者是朋友,他们都非常赞成他们的孩子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志愿者活动,让他们能够走出学校,去接触这个社会,了解这个社会。我看这个非常好,对于他们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影响。反过来,通过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能够了解这个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反过来能够鼓励他去奋发的学习。我觉得应该是要把他们二者衔接,绝对不要割裂。

  主持人:对,不能绝对的去看待这个问题。的确是这样,对于学习来说,我们要看到的不是说单纯的学习,最后获得的成绩,或者说单纯看到分数的好坏,可能更多的要看到综合的整体的问题。

  王建华:对,一定要从非常综合的方面来看。我们再回到高考,今天很多的时候还是聊到高考的问题。高考考试的改革当中其中有一个你应该是知道,三位一体考试。三位一体考试当中,其中高考成绩可能要占到50%,学考成绩可能要占到10%到20%,还有一个就是综合评价。特别是这个综合评价,如果只是闷头读书的人,可能就非常非常的麻烦。所以新高考的方案当中,它就迫使每一个人,在高中的三年里面应该全面发展。

  主持人:我相信这样一个要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也是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也是能够为他们今后真正的走上社会,走进工作岗位的时候,他们自己后续的提高。

  王建华:现在是这样,政策设计的初衷确实是如此。还是要回到一个问题上,就是观念的改变,一定要去适应这个高考,理解这个政策设计的初衷,你怎么去做这件事情。如果我们面对新的高考,却还是老的做法,那你就明显脱节了。

  主持人:的确,我想这不仅仅是说现在新高考的目标,更重要的也是我们学校今后的目标,是希望能够促进我们孩子的可持续发展,让他们以后真正能够具备全方位的素质,走上社会,走进工作岗位能够有自己更好的发展。

  王建华:对,非常正确。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您,因为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节目就到这里了。在这边,也是再次感谢王校长能够作客我们的节目,跟我们的网友有一个近距离面对面的交流和接触。在这里,也再次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的收看与支持,我们下次节目再见。

  王建华: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