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欣祎。那么我们特色教育的系列对话在各位网友的期待与关注下,终于跟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邀请到的是李惠利中学副校长于建春,于校长您好。

  于建春:您好。

  主持人:于校长今天作客我们的对话直播室,给我们大家带来的主题是打造“高质量,多样化”的教育品牌。其实在节目一开始,于校长我想跟您先聊一个话题,现在应该是网友、大多数老百姓都非常关注的,就是关于2014级的新高考。大家看到的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说到一个文理分科的变化,其实除了这个还有非常多,那么在一开始,能否跟我们讲讲,这些变化您怎么看待?它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发展和调整呢?

  于建春:其实2014级的新高一的高考方案,浙江省酝酿了很长的时间。这个方案的实施,对于新高一的学生来说,应该说是挑战和机遇并存。除了文理不分,有选择性的考试,其实,现在高一家长、学生都已经了解了。为什么这么说?应该说各个学校的家长会都开过,把新方案都进行了宣讲,而且浙江省考试院在宁波也进行了好几次的宣讲,我们很多的家长都参加了。学生应该说从班级层面、学校层面都开过学生大会,而且在开学生大会的时候,除了对新高考方案的解读,还有像类似我们这样的问答。我可以让学生就他所关心的问题提出问题,我们现场给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各种各样,我应该怎么选?我选什么课好?选择以后对我的学习有什么样的帮助?有很多这样的问题。

  除了现场的交流,我们还让班主任通知我们的学生,他可以想到什么,就可以一张纸条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再收起来交给年级组,年级组再汇总。这些问题假如班主任能够直接解决,就在班级的层面就解决了。如果说他们解决的时候有困难,那就再报上来,我们通过学校的教务处、校长室再帮他们解释。有的是口头的,汇总到一定程度以后,我们再出一份书面的。就是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为他们进行解释。这是现在在做的前期的一些工作,当然学生要做的工作还非常多。因为七选三,按照数学的规律来排,七项必须要选择三项,有35种的编排方法,35种的选择对于学校来说,可能会有很多的班级要编,这个其实是一般的学校都做不到的,真的做不到。所以我们在设计这个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可能会选择的各种情况,然后有针对性的再做一定的引导,是这样的。

  主持人:您刚刚说到了,这样一个新的模式,其实对于学生、老师、学校也好,它存在着机遇跟挑战。我们会面临很多新的情况,就像您刚才说的35种编排课程的方式,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新的尝试。

  那么能否跟我讲讲,说到我们这次新的考试,其实很多的老百姓都会想到,说到高考,就是我们童年中非常非常重要的时间记忆。说到高考,都会想到一个关健词,就是说到《三年模拟五年高考》这样一本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参考资料。其实对于我们这一届的新生来说,往年的一些资料,参考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很多的时候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和尝试。那对于我们这些新的学生来说,他们如何准备,如何应考,这是课程上的。但是同样的,对于他们来说,从自信上或者心理上也要做好足够的准备,这方面我们如何来做呢?

  于建春:对于课程的那些辅导材料,说句实话,虽然高考是改革了,有语数外是必考的,还有政治、历史、地理、物理、生物、化学加上技术,这七门里选择三门来进行考试,但是最终还是要看这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实力。其实水平高的同学,不管选什么水平都高。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在选择的时候要避开他相对薄弱的,选择他认为是比较擅长的。当然,在选择的过程当中,他避开了他自己相对来说比较薄弱的,自己认为我选择的这一科是比较擅长的。当然还要看看人家在选,因为这是浙江省这么多的学生在比拼。如果你认为我这门功课是好的,有好多好学生认为我这门功课也是好的,那么你的水平跟他们去比较你是不是好的。我想,这一点在选择的过程中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你刚才说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本书几乎很多学校都在用,估计主持人你用过这本书。

  主持人:对,应该说是大家共同的一个记忆。

  于建春:是共同的记忆,那么我们读书的时候估计还没有这本书,我应该没有用到过。但是这本书,说实话,它是把全国各地的一些模拟试卷,应该说是比较经典的一些题目选择出来,编辑以后让同学们去练习。它就是以每年全国各地的模拟试卷,在第二年都把它编辑起来,应该说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很多的高考题其实都是原创的,并不是说我《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都做好了就可以应付这个高考了。关键在很多的题出来其实都是从最基本的原理出发,然后来考察你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也是考察你的基本功和灵活应用的一种能力。当然这本书对学生有用吗?有用。从理科来说,你练习做得多,当然你碰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见识得也就越多,当碰到问题的时候,你迸发出来的思路和方法可能也会比较多。

  其实学习就是这么回事,你掌握了一定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很多时候解题就是从最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最基本的方法去解决一些问题,并不是说我通过某一本书。新高考实施以后,你说这本书有用吗?还是有用的,因为它所有学科的基本内容还是一样的。新高考以后又不会把这本书改掉了,可能文科变化稍微多一点,语文、政治、历史。我想历史是已经发生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地理已经存在的也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语文也许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专家认为,哪一些课文、哪一些文章是要现在的学生去学习的。政治比如现在的经济形势是怎样的等等。这些东西可能会有所变化,但是绝大部分的科目,它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都已经存在了,应该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最重要的还是把自己的基础打扎实,学会如何去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不是说有新高考了,就去投机取巧,这种我感觉不是很理想。实事求是,学习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对于任何的变化你都能够应付,如果想着投机取巧可能也做不好。所以我个人认为,不管它怎么变,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你有本事能够学好各门功课,那是最好了。

  如果说在这么多的功课里,你认为我可能全都学好是有困难的,有的学科我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是有难度的,那你不妨可以稍微早一点放弃。比如选择学考70分的,70分的提早考掉,考完以后这门功课就不需要再去关心它了,可以关心将来高考要考的科目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您,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万变不离其宗,高考考的是能力,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充分的准备,一定会在高考中发挥出比较让人满意的水平。其实于校长您刚刚说了,说到我们一个变化,就像您说的35种的课程变化,我相信对于我们来说是挑战,是不是在应对新高考的实施变化和调整过程中,我们会碰到一些困难,又如何去解决它呢?

  主持人:困难是一定存在的,因为是新生事物。越是的东西,我们的上一级领导和专家在设计的时候他是有想法的。是让学生能够选择,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让学生去感受我在选择过程当中的一种体验。其实选择本身是学生一种能力的体现,他选择得好,他会选择,这就是本事。那么,学生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承担风险,那这也是正常的。任何一个孩子,他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要有发展,他势必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也不要后悔。因为很多人都在选择,就是在这么多的学生里,你选择的相对来说是否合理。这是一方面,学生选择肯定是困难的。

  第二,我刚才说了有很多种选择,但是从总的来说,我们的学生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因为学校已经做过一次调研。在调研出的结果上看,我们学生的选择主要还是以文跟理两方面。就是人文方向的和科学方向的这两个方面,但是相互之间现在有交叉。不像过去理科就是学习理化生,文科就是政史地,没有了,这是规定好的。但是现在学生可能会有一定的交叉,比如物理化学选了再去选一门地理。为什么这样学生可能会比较多?我们初步预选的话这样的学生还比较多。因为地理本身是文科里比较靠近理科的,所以有一部分同学会去选,当然其他的交集也都会有。所以在适当的引导的情况下,从我刚才说的那35种中,相对来说会减少一点。

  我们在让学生选择的时候还要告诉学生,高校的专业需要你在高中阶段学习哪一门课。我们选择的是三门,高校提出来的要求只要有一门符合就可以了。打个比方说,浙江大学的某一个专业需要的是物理化学,我只要这个学生学过物理,或者学过化学的都可以报考这个专业。所以它只要一门符合高校的要求就可以了,真的正式选择,要等到全国的高校各个专业需要你在高中阶段修学哪一个学科,这个出来以后我们才能够正式的选择。所以,现在我们只是预估一下,也不能确定我们到底有几种选择。但是我们现在选出来也有20种,也是很多的,所以这个就要考验我们自己的能力了。很多时候要解决这个问题,我的感觉走班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么多的学生他的选择是不一样的。势必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果集中在一个行政班里面是无法组织教学的,所以肯定要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走班教学。也许他在选择政治的时候我在上物理,他在上地理的时候我在上化学。也有可能这个学生又是化学又是地理,我要把他这个时间错开。通过走班的形式,满足学生的选择,现在只能这样做。

  当然因为这么多的功课,估计都是要在高一阶段尽量开出来。因为它在高一结束的时候,学生要做第一次的初步选择。初步选择的意思就是说,我大概要确定,我哪几门,一门或者两门,学校也给他设计好了。我们有方案的,专门为他们设计好的。我们学校认为在高一结束的时候,在十月份这次学考进行的时候,希望学生能够考掉一门或者两门。考掉以后,认为我这一门反正不是很好,就尽早的把它先放起来,越早越好考掉了。在高一结束的时候,可能学生要做第一次的选择。我们学校要让学生知道,我在高中阶段到底有几门功课,有哪些功课,这些功课对我来说学习的难易程度怎么样,我学得怎么样,要让他有所了解。

  原来生物是在高二开的,信息技术是在高一开的,通用技术一般也是在高二开。那么我们现在,要把生物学科提到前面来,让学生来了解生物这门学科到底是怎样的。一提前以后可能就会遇到困难了,比如生物老师原来只教高二、高三就可以了,现在高一又要开课了。这样一来,生物老师可能就会缺少。可能我们宁波很多学校都在想办法,尽量把有的学科往前面提一点。当然课是不会很多,但是老师还是需要的。这是第一个方面,老师在调配的过程当中。

  第二个方面的困难就是,因为它的考试时间是10月份和4月份,跟我们原来正常的考试时间是不一样的。原来总是期末结束就考试了,结束以后,比如这门课结束了,会重新编排老师。任课任职的老师我们可以从新编,提早考虑。现在10月份考完了,比方说我扔掉了(这门课),多出来的老师我如何去安排。原来这部分的学生我要参加学业水平考试的,所谓的学考就是学业水平考试。70分的我这里要说明一下,还有一个100分的叫选考。选考就是100分的,高考要用的,70分叫做学考,学业水平考试,这个是可以提前。参加70分的考试可以提前扔掉,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10月份跟4月份在考的时候,就有可能是原来开始觉得他要去参加考试,因为时间比较紧,可能课时会安排多一点。课时安排多一点以后老师势必要多了,这段时间有可能老师比较紧张。但是当你考完以后,可能这门学科的老师又相对来说宽松了一点。所以这些情况可能都会出现,虽然我们都已经考虑到了,但是这个宽松和紧张也都是相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报考你这个学科的学考,学生到底有多少,现在为止还不是很确定。学生多,我当然在这个阶段需要的老师也多,班级也多。如果报考这门学科的学生少,也许只有一个班,那我可能需要的老师也少一点。所以这个是很多方面相互牵制在一起,是需要综合考虑的。归根到底还是要看学生选择出来以后怎么回事。这是第二个方面。

  当然困难还有,我们要辅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作为高中的老师,普高的老师,他在这方面的经验并不是非常的丰富。虽然有些心理学的老师正在做这件事,但是很专业也做不到。这一点也非常好,现在宁波市教育局都已经针对性的在进行对老师的一些培训,我觉得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其实也都在解决,当然以后选课还有选课走班如何管理,这也是将来要碰到的很多的问题。虽然有的时候,过去新课程实施的时候我们已经在走班了,但是这个走班的范围不是非常的大,涉及到的科目也不是很全面。我想,这次的走班,可能涉及到的科目范围会非常的大,涉及走班的管理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课题。

  简单的说交作业,走班以后,比如我这个老师是教物理,我的学生一定是来自于各个班。他的作业怎么交?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件事,如果处理得不好,也许整个早自修或者给你交半个小时他一直在交作业。找不到哪里去交,或者说他到底交到哪里去,各个班来的,可能这些东西都要设计好。比方说在门口做一排橱,我这个老师是这个橱,所有学生在上学的时候都走到这个面前放好,就交好了。虽然这个讲到了很简单,但是在实施之前假如没想到,那么在前一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混乱。当然了,这个橱也不能放在一个地方,很简单的说,如果这个橱放在一个地方,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都来交这个地方,那学生要在后面排长长的队。虽然是小问题,但是都应该想到。我想这些困难都会比较多,当然,既然在做,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要想办法解决。提早想,提早模拟,把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尽量先想到,到时候可能不会手忙脚乱,可能会处理得比较从容。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于校长。其实在节目的过程当中,我听您不止一次,非常多次地提到一个词就是“选择”。对于我们学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这个选择又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您刚刚还说到选择不要后悔。说到这个我们也想到了,其实现在的成才之路并不是唯一的,对于孩子们做出的这个选择正确与否,或者说合适与否都需要慢慢的推敲。能否跟我们讲讲,就像您刚刚说的,选择很重要,但是如何选择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发展有很多种,所以我们探索出了要高质量的,同时要多样化的一些品牌教育。能否跟我讲讲,我们的特色教育。我知道其实李惠利学校的特色教育做得非常好,那么如何让孩子接受特色的教育,进行多样化的发展呢?

  于建春:我们学校应该说特色是比较明显的,刚才在前面提到的“选择”,这个选择主要是针对新高考,七选三。在选择的过程当中,我想这里再强调一个,学生的选择还是要看自己的实力。不要盲目的,同学都在选什么,我跟着选什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选择的过程当中学校会有一定的引导,告诉他哪些学科大学的专业选择的范围比较广。我刚才在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生在选择的过程当中,有一大部分是两理一文,有一部分是两文一理,他的选择是有道理的。两理一文,如果选择得好,高校里面的绝大部分的专业我到时候都可以去报。就是现在的孩子不单单是报了理科,不像过去,读了理科只能报理科的专业,读了文科只能报文科的专业。现在是没有文理了,你如果选择得好的话,可能大学很多专业将来都可以报。我想这也是在选择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其实这也是很好的。

  当然我前面也说到了,自己认为比较惨的科目,真的可以提早放弃,早决定,早准备,真的是很好的。还要看一看,我刚才提到的,在选择的过程当中我的竞争对手。当然这个是很难预测的,但是大概还可以知道。因为你去看,高校出来的一些好的专业,或者说强势的优势的学科专业,它需要高中针对的哪些学科。那我们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学生都会选择这些学科,如果对这些兴趣不是很足的,那我可以避开一点。这是一方面,我想对刚才前面说的进行一下补充。

  刚才您问我的是,我们学校的特色。我们学校的特色主要是有两块,因为我们学校的办学叫“一体两翼”。“一体”就是普通班,因为我们有8个普通班,是为主的参加普高学习的。“两翼”一个是艺术班,另外一个是中澳班。艺术班和中澳班是我们学校的两个特色,其实这两个班级也给学生,我们的孩子创造了另外一条,或者说另外两条成才的道路。并不是说我一定要通过文化课的学习去参加一般普通高校的高考去升上理想的大学,我也可以通过我的艺术特长去考大学。但是话说回来,艺术并不是说不参加高考,他还是需要参加高考的。但是相对来说,它对文化课的要求跟普通的学生比较起来可能不一样。这个我想,因为很多的家长,尤其是关心自己孩子成长的,有艺术特长的家长都了解,还是需要的。但是我们的艺术班应该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这个艺术班还是比较全面的。我们主要是音乐,音乐当然也包含了声乐和器乐。还有一个比较强的专业是舞蹈,因为我们的舞蹈可以说是代表宁波市,乃至浙江省去参加全国性的比赛的。浙江省的比赛基本上是拿第一名的,全国的比赛我们也拿过好几次的第一名,实力是比较强的,因为我们的专业老师专业水平也是很高的。声乐方面因为学校在参加宁波市或者浙江省的各种合唱比赛,我们获奖的层次都非常高,在浙江省里我们还是属于领先的,这是一方面。

  我们学校现在的培养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叫专业生。他是在艺术班里学习,每周有两个下午进行艺训,也就是艺术训练。他们参加的,将来主要报考的是艺术类的大专院校,这是一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的培养方式是叫做特长生培养方式。这些孩子在进来的时候,相对来说他的文化课成绩是比较优秀的。这些学生我们在培养的时候,是把他放到普通班里学习的,不是在艺术班里学习的。这些孩子又有特长,文化课学习水平又比较高的。他的发展目标是盯着那些名牌大学,因为他有艺术特长,再加上文化课的成绩比较可以,所以可能他的发展是往普通高校去发展。这两个形式培养出来,我觉得各取所需。有的学生就是想要往专业方向发展,艺术方向发展就去考那些艺术类的学校。应该说很好的,近几年就有24位学生考上上海音乐学院。好像中国的音乐、舞蹈,这些艺术类的高校基本上都有我们的学生考进去,是很好的。还有个别学生还去国外留学,我记不太清楚,有去日本的,有去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学院,有去奥地利的,都是历史上音乐比较强大的那些国家,专业水平都比较高的去留学。这是从专业发展的一些学生。

  刚才我说的,根据特长来培养的那些学生,我觉得有几个学生,也不能说是全部,有不少的学生发展也是很好的。我印象当中有同学通过这种方式去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的。他们是通过特长生的培养,进入这些名牌大学去深造。所以我觉得,我们这个艺术班也办了十年的时间,应该也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同时,在艺术这个学科的课程建设方面,应该说也在进一步的深入。我们的层次培养,有一部分是辐射到普通班的学生的,专业成长方面主要是针对艺术班里的学生或者有特长的学生。应该说,这些学生的专业成长还是很快的。可以说,我们学校的艺术节,如果上个电视应该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也许我的眼光相对来说并不是非常专业,看着我们学校艺术节最后汇报演出晚会的时候,我觉得这些节目拿出去可以上电视台,所以专业水平还是很高的。这是我们艺术班的一些情况,因为它在培养方式上有比较大的特色。而且这些学生最终的目标也基本上都能够实现,应该说这些学生发展得也很好。近一点他考上了大学,远一点,他的发展也许比我们普通高校出来的发展得更好,也都说不定。所以这是为我们宁波的学生,特别是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孩子有他们成长的摇篮、发展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是我们艺术班情况。

  我还想再介绍一下我们的中澳班。我们这个中澳班联合办学已经有十一年的历史,是浙江省最早的跟国外课程合作的一所学校。我们这个中澳班跟很多与外面合作的班级或者学校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是有资质的。这个资质是什么资质呢?就是我们这些孩子,可以在我们宁波,我们李惠利中学参加澳洲的高考。不需要跑到外面去,还要通过托福、雅思,根本不需要。就在澳洲高考那几天,我们的学生就在李惠利中学参加高考,这是最大的不同。很多的跟外面联合的,可能是通过中介到国外,或者到香港或者到什么地方参加考试,而我们是不需要的。这是第一个。

  第二,我们这个合作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说得更深层次一点,其实我们李惠利中学的中澳班,相当于是澳洲墨尔本的一所中学,叫黑利伯瑞中学,这所中学在我们中国宁波办了一所分校,我们是分校里的一个班级,是这么一回事。所以我们学生有两个学籍,他既具有我们国内的学籍,又具有澳洲这个黑利伯瑞学校的学籍,是双学籍的。所以是他们真正的学生,又是我们自己的学生,所以这个应该说是很有优势的。这是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的收费标准相对来说是最低的,据我了解应该是最低的。我们三年的收费也许还不如人家一年,是这样的收费标准,所以学习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这些孩子出去以后,在我们李惠利中学中澳班学习的这些学生,原来进来的时候,如果我们学生的家长关心一点,大概都有一点的了解。他的学习基本功底差异比较大,总体水平应该是我们宁波初中毕业生的,最多可能是中等的水平。但是他最后的发展,出去以后,他的发展应该说是很好的。我这里真的要为自己夸一下,我其他的都不夸,我觉得这一点值得夸一下。为什么这么说?我们这样的学生如果参加国内的高考,可能是90%以上的同学上不了一本,我可能还说得比较保守,就是上不了一本,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他上不了。但是通过我们这个班的学习,三年以后,参加澳洲的高考,我们的学生有85%左右的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可以达到澳洲前20%的水平。

  我举个例子,我们2012年有八十几位同学参加澳洲的高考,有64个学生收到了澳洲国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因为国外可能这一个学生,有好几所大学都给你录取了,我统计了一下,有64个学生被澳洲的国立大学录取。而澳洲的国立大学的世界排位是非常前面的,最起码是世界排位前50位里的,是很靠前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大学,我们经常在说的,澳洲有八所很厉害的大学,八所高校很厉害,比如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等等这些,有八所,我们基本上绝大部分的孩子都能够进入这些高校去进一步深造。所以我觉得这个也是让我们有一部分的学生,真的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好的平台。也许他参加我们国内的考试,可能收获不到这份成就。当然,他到外面去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些大学里面应该还会有更好的发展。我觉得我们中澳班这个培养的方式,应该说对我们这样一个档次的孩子来说是很好的一种模式。我们这些孩子出去以后,还有相当的一部分将来还是要回来工作的。现在你们也知道,要留在国外也是越来越难了,不是那么容易,最要紧的是要到外面去学好本事,报效我们的祖国。这是我们中澳班这一块,应该说教学成就还是比较明显的。

  主持人:于校长,您刚刚介绍了我们学校的一些特色化的教育,我这边还想来问您一下,刚刚说到了我们的中澳班。其实就像我们的学生刚刚进入我们的学校的时候,在总体水平中大概是中等,但是经过我们这几年的学习教育之后,能够达到的不仅仅是说有双学籍,这个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了。因为他们能够获得的这个水平是得到国际的认可的,同时能够进入非常顶尖的一些大学。那么能否跟我们讲讲,从整体来说,在我们宁波市的中等水平,到国际领先的水平是一个非常大的跨越和进步,中间又有什么秘诀呢?

  于建春:我觉得我们的秘诀在于老师比较敬业。我们学校有30位老师是可以对各个学科,比如语文、数学、英语。当然英语就相当于我们的语文在澳方来说,我们的语文就相当于澳方的外语。物理化学这些学科,我们有30位老师可以进行双语教学,就是可以用英文直接可以上课了。不单单局限于英语老师,这是我们的老师的师资情况。我们这些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是比较会钻研的,我这里不妨实事求是的说一下,很多的教学都是靠我们自己老师钻研出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个话题又要回到很前面,你跟我提出来的《三年高考五年模拟》。这本书是我们国内的一本很有名的,用的人非常多的教辅材料。但是在澳方,在澳洲根本就没有这种教辅材料,他给你的教学材料就是一本教科书,没有任何的教辅材料。所有的教辅材料都是需要老师自己去搜集,自己去编制。你自己去查资料,他会给你一个考试的大纲或者要求。

  比如我是个学生,应该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他对学生的口试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打个比方说写一篇文章,他不需要很美丽的词话,也不需要很精密的逻辑推理,他也许需要你提出一些你自己的观点。也许你提出来的观点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没有关系。你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用你的道理来论证你提出来的观点到底是对还是错,没有关系。他的这种培养方式根本就没有现成的教辅资料可以参考,所以很多的东西都是靠我们老师自己去搜集的。我们很多老师自己都积累下自己厚厚一本的教辅资料,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这是一个。

  第二个,我觉得国内老师他的教育教学水平,掌控学生的课堂氛围,可能会比国外的老师,就是外教引进的老师更具有优势。因为毕竟了解这些学生的“民情”,他想些什么,想做一些什么,或者脑袋里面想着怎么玩,那些老师都知道。但是如果是国外的一些外教的引进,他有很多的时候对专业方面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很多学生外在的,或者很多学生的一些生活上面关注的事情就做不到。其实,教育教学很多的时候是眼睛看不到的东西,并不是说我课堂上面这些东西讲完了,孩子成绩一定好。当一个好的班主任,不单单是课堂上,还有眼睛看不到的,要用心去体会的这些工作,那才是真正的“润物无声”,所以这点非常重要。我们本地土生土长的老师是具有很大的优势,当然,我们也不得不佩服我们中国的老师,一个是水平比较高,这个我也是实事求是的说.,我们可以针对澳方的这些考试内容,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从高一开始逐步的渗透。当然也是根据澳方高考的要求进行逐步的渗透,所以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我觉得发展得还是很可以的。

  还有另一方面,我们也在打造中澳课程进一步的深化。因为我们也了解到,我们的学生到国外以后他哪些是比较缺乏的,哪些能力是比较差的。比方说我们出去的学生回来以后,我们开了一个座谈会,让他们谈一谈,你到国外以后,最差的是什么,我最需要提升的是什么,最难的是什么。孩子会说,首先一个是语言关。虽然我们这里都是双语教学的,英语氛围也是很好的,但是到了外面,毕竟是中国人,他到了外面跟人家交流、听课可能都会有困难。语言是一个难关。第二个是动手能力,这是我们的通病,动手能力比较差。第三个是计算机应用能力。虽然我们的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都在开设,但是可能跟国外的孩子比较起来,计算机处理数据的能力,他的应用能力跟国外的学生相对来说还是有差异的。第四个是团结协作能力,这也是我们学生比较有差异的。可能我们的孩子比较喜欢自管自的做事情,缺少团结协作。有这么四个问题。

  这四个问题,我们的学生水平能力相对来说比较低,我们要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开设一些课程,正在深化做这些事情。当然,不单单我们李惠利中学的中澳中心在做这件事情,因为中澳合作并不是就我们一所学校,我们国内也有好多学校。我们也联合了在国内相对来说做得比较成熟的,做得比较好的学校结成一个联盟。比如武汉外国语学校,都是比较厉害的中学,青岛的十九中、姜堰二中,我们组成一个联盟,打造一些联盟的课程。比如我们学校化学、语文比较强的,我们在化学、语文上再进一步的提升,如何能够提升学生的能力。有的学校数学、计算机比较强的,他们就负责这些课程。这样通过这个联盟,把我们国内的中澳课程合作进一步深化。其实我们现在的这个课程并不是澳方的课程,也不是我们国内的课程,其实已经是中西融合的一种新的课程,这个课程应该说我们正在生成,我们也需要,因为随着宁波经济的发展,虽然我们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是送出去的,去参加澳洲的考试,去读澳洲的大学,不妨将来也可以为我们宁波,比方说有很多国外友人在我们宁波工作,他的孩子是不是也要学习?他的孩子要学习,我想将来到我们李惠利中学的中澳班来学习。他既可以接受中国的文化,又可以接受西方的文化。那是以后要成为这样一所学校,让国际友人的孩子希望进入到我们的中澳班来学习,也是比较理想的希望,为宁波做出一点点贡献。这是我们中澳班的大致情况。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校长今天给我们的介绍。我发现,跟您一聊起天来,其实真的关于我们的教育有很多很多的话,说也说不完。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是因为我们教育是老百姓的问题,是民生的问题,更是发展的问题。记起以前,其实像我们当初在进行高中学习的时候,说到最简单的文理科分班,大家对孩子来说想到最最简单的,就是我喜欢什么,或者是说我擅长什么,就非常简单的进行了一个选择。就像刚刚于校长讲的,我们要真正做到如何进行一个选择,考虑的问题要方方面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把一些课程提前,为什么我们要提早做职业规划课程的打算。就像您刚刚也跟我们讲到了,原来职业规划的课程可能是大学才会出现,但是我们现在逐步的推进,希望把这个事情提前来做,也是希望能够给我们的孩子,为今后的发展多一些参考,多一些考虑。

  能否给我们具体来讲讲,就像我们刚刚说到,其实我们的学校这么多元化,有艺术特色,有中澳特色,还有普通班。在我们做职业规划的课程上,是不是也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特色进行一些不同安排呢?

  于建春:关于这个职业规划我前面已经有点提到,但是在职业规划在做的过程当中,涉及的内容也是方方面面的。首先我是这样说,我们中澳这样班级在选择的时候,因为他在高二的时候他可能就会想到我要去商科方向、理科方向、医学方向或者农业方向。这个中澳一直是这样在做。

  而且我们也发现,中澳对孩子的职业规划辅导从两方面来做,一个是根据自己的实力。千万不能好高骛远,比方说我就这个水平,但是我很喜欢什么什么。这个要根据自己自身的实力,去考虑我应该往哪个方向走。在中澳的填报志愿之前,或者在高二的时候,我们都已经开始在设置这些课程。比方说专门请专家,来学校介绍澳洲的各个大学,这个大学哪些专业是比较强的,他出来以后从事的是什么样的工作。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做得是比较前面的,所有的学生都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同时,在高三的前阶段,还要针对性的进行个别的约谈。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让对澳洲这些大学比较了解的专家跟他进行个别的交流。毕竟中澳班的人也不是很多,也可以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比如他提出来,我需要去什么样的大学,然后专家会跟你说,这些专业是怎样的,你哪些学科学得比较好,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这些专业出来可能会涉及哪些工作,都会考虑到。在交流的过程当中,自己再决定我到底往哪个方向走。

  其实我们在中澳班已经在做这些事情了,所以他们的做法我们可以吸收一部分,但是我们可能现在还做不到请个专家,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毕竟普通班的学生很多。当然如果有条件的话,将来最好能够做到这个程度,那是最理想的。同时,我们为了弥补,我们学校专门有心理老师,组成一个团队推出一些课题。打个比方说“认识自我”是哪一位老师来执教,那这位老师就去认真的备好这一堂课。还有专业的选择,如何选择,也让这位老师去备好一堂课。也就是说一个老师就备一堂课,那么我组织十位老师,一个团队,这十位老师就有十堂课。这十堂课我分开的,在每个班级都可以上,那么每个学生就接受了关于职业生涯指导了十个内容。当然这个内容可能还是起步阶段的,这是一方面。

  第二个方面,我们跟北师大合作,请他们的专家到我们的学校来进行测试。职业方向性的有一种测试,测试出来的结果跟他自己的想法做一个比较。为什么要做一个比较?也不是说我们完全去相信这个测试的结果,不一定是完全的正确的。对你来说有一个提示或者参考,这是第二个方面我们在做的。

  第三个方面我们在做的,就是通过家长和学长。比如从我们李惠利中学毕业的学生,现在可能都分布在各行各业。家长各行各业也都有,我们专门组织家长的职业论坛,学长的职业论坛。就像今天那样,我们也组织家长职业论坛面对面,学长职业论坛面对面。我们请一些在各种领域上,有一定成就的家长,或者学长,让他们向我们的学生来介绍,我这个职业应该学一些什么东西,涉及的范围是什么。在做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困难或者到底有多少难,让学生去知道,去了解。这些实际上都是表象的,或者说都是表面的,眼睛看得到的。真正深入进去的还要去体会,我们还要安排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综合实践类的活动,让这些学生深入到这些实际操作的单位中,让他参与真正的体验。比如他要做医生,我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到医院去看看,去体验一下,甚至联系一下医院,让他进入到护士间里面,看看他们是怎么在工作。真正的体验一下,他会对这个职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有的时候,眼睛看到的实在不如自己做过。很多时候眼睛看到的很快就会忘记,但是做过的事情是不会忘的,你会知道这个职业到底适不适合你。

  我们现在做的关于高中阶段的生涯规划也只能做到这个程度,真正高水平的学生,我在这里提个建议。因为我当时听我们考试院的副院长刘宝剑老师介绍的时候,真正高水平的是应该会变化。就是说我开始可能感觉到这个职业是比较适合我的,但是一旦发现这个职业的发展前景,或者对我本身来说并不是非常适合的时候,他会及时的进行调整,及时选择最适合我的东西,那才是真的高水平。所以很多时候,都是在调整,在变化,因为世界本身就是在变化。只有在变化的过程当中,你能够敏锐的捕捉到对你来说是比较适合的,对你来说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有你展示的舞台的被你抓住,这是成功的。

  我觉得,职业生涯其实对自己整体素质水平提高是很重要的。你到哪个档次,才能看到哪个地方。真的是这样,比如我作为老师,我现在常年从事教师工作,也许对我这个范围里面我还比较了解,外面有很多东西我可能也是不了解的。只有当你站的档次高了,那你看到的就不一样了,才会更上一层楼。

  主持人:非常感谢于校长的介绍,通过您的这一番话语,对我们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一个非常的大的激励。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节目就到这里了。听到于校长的一番介绍,我相信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家长、老百姓都看到,不单单是从前从我们李惠利学校出去的学生,在我们这边学习过的学生,有很多都获得了很多非常让人羡慕,非常亮眼的成绩。在现在,我们要面临新高考,我们要面临新变化,同时我们要让孩子进行新选择,实现他们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相信在接下来,我们会面临一定的困难,但同时我们会解决这些困难,并且就像您刚刚说的,我们会上一个新的档次,走上一个新的发展的道路。在这里,再次感谢您作客我们的《对话》直播室。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的收看和支持,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