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尘。我们今天的主题是“贴心的社区当家人”我们邀请到的嘉宾是被大家,应该说被我们宁波人称作是“小巷总理”的来自划船社区的党委书记俞复玲,俞书记您好。

  在2012年的时候,我们曾经跟您做过一期《对话》,今天再次把您请到直播室是有原因的。因为节目之前跟您了解过,有一件事您还不知道,我也是刚刚才知道,就是前几天刘奇书记和卢子跃市长都做了一个批示,说像您学习。因为您说您不知道,我就把这段批示简单地说一下。刘奇书记在这个批示当中说,社区工作是用心用情去做的工作,“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就是一个很好的范本。我只读这一段,你回去可能在网上看到完整的批示。还有卢子跃市长也有一段批示,社区是城市的基石,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长年来,俞复玲同志牢牢秉持为民、靠民、惠民的理念,把全部的热心和爱心献给社区每一位居民,探索出了一条社区服务和治理的有效路子。这也是其中一段。我觉得说得非常好。

  刚才我们在节目之前也跟您聊天,聊到了整个社区的一些工作,其实我们在谈到社区工作的时候,真正的不一定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有很多的艰辛。之前很多人在谈及划船社区的时候,势必要把您联系在一起。刚才您介绍到了,划船社区有一万多人,这么大一个社区。所以我很想知道,从划船社区的整体工作一直到现在,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俞复玲:划船社区是将近40年房龄的老社区,基础设施比较差,老年人比较多,残疾人比较多,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这样三多一差的情况。划船社区一直以来也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先进的小区,对我来说,我是2003年到划船社区。当时一提划船社区的时候,就觉得人很好,他们的参与率特别高,但是划船社区的基础设施很差,已经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状态。另外,就是老小区的物业管理难的问题慢慢的凸现出来,这个社区对后来的管理服务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40年之前,谁会想到现在有那么多的小车、汽车。

  主持人:不用说40年,咱们倒回去5年或者10年都不会想到。

  俞复玲:我觉得我们工作的时候,假如看到哪一户人家有小汽车,就很稀奇都要到小车面前拍照,好像自己觉得有小车做背景,自己拍照留念,这是想象不到的事情。但是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作为我的话,一到社区,摆在面前,一边是社区的老先进,因为从划船小区开始,它也就有一个比较走在前列的一些做法。又是一个老小区,居民对小区的期待,要改变划船的面貌,一定要做一些居民需求的事情。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办?

  主持人:难办。

  俞复玲:不管难办也好,好办也好,居民需求什么,既然到了划船社区,作为划船社区的领头雁,划船社区的党委书记,我们一定由党建来引领社区发展过程当中解决一些难题。

  主持人:但是细数起来,尤其是您刚才说的三多一差,又有40年房龄这样特殊的社区来讲,当时还是小区,后来变成社区,这样的一个特殊情况。

  俞复玲:我去的时候已经是社区了,因为我是2003年去的,2001年的时候是四个小居委会合并为一个社区。

  主持人:所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情况下,这个社区势必有很多的软件、硬件上的问题都需要解决。

  俞复玲:因为我去的时候,刚刚合并以后,矛盾慢慢出来。因为刚刚合并的时候,它就把合并的资源整合起来,资源整合起来到了2003年。因为是2001年7月份合并的,我是2003年去的,矛盾慢慢就凸现出来。刚刚合并的时候,各个小区还在各个小区的状态,也要把这四个小区,像一个家庭一样,四个兄弟姐妹要成一个家。把四个兄弟姐妹它的需求、家庭情况、思想状况都得了解。然后他们爱好什么、需求什么要统一谋划。这些最难办的事情慢慢的就凸现出来了。

  主持人:我想知道,俞书记您到划船社区之前是做什么工作?

  俞复玲:我是2001年到社区的,2003年到划船社区,也是半个做社区工作的。之前是企业的一个行政工作人员

  主持人:但是您从做行政工作到管理社区,我想在那之前您一定对这些工作有些了解。但是当您接手这个社区工作的时候,一定与您了解的不一样,那时候会不会有一种头很大的感觉?

  俞复玲:那个时候说实在的,我说一句心里话,居委会我当时根本就不想去的一个地方。当时我的概念就是年纪大的,婆婆、老妈妈应该去做社区工作。像我这样到社区工作好像还有一点不甘心,觉得到那边去只不过是东家吵架,西家的垃圾的问题,都是这些特简单的事情。然后觉得他们有一些婆婆妈妈的,我也做不了,也从来没有做过。也不是有什么样的憧憬,当时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人家说你比较适合做这个工作,去的时候人家说你去好了。做居委会的每天早上八九点钟上班,十点多一点下班,下午两点钟到四五点钟就好了,没有什么大事的。因为这是一个小居委会的概念,以前社区的工作量没有那么大。因为从社区,从单位人到社会人以后,慢慢的就剥离开了,所以社区的工作量慢慢的就大起来了。

  主持人:您从什么时候感觉到社区工作难,而且有压力?

  俞复玲:我一进入社区的时候,实际上一两个月以后,慢慢的我进入社区了,慢慢三个月以后,或者几个月我就感受到了。

  主持人:应该说这个时候你是真的把心投进去了。

  俞复玲:因为社区当时进来和真正的进入是完全不一样的。进来只不过到了社区的地方做了一份职业,做了一个工作。进来以后进入社区了,慢慢在跟居民打交道的过程当中,他们的难和他们过日子的不容易,说实在自己也慢慢的进入了社区的大家庭中了。那么你就会感受到,实际上跟我们工作的状态和他们生活的状态是连在一起的。

  主持人:是。所以说这个时候你才真正的感觉到社区工作不好做了。

  俞复玲:实际上我当时认为社区工作对我四十多岁的女人来说是一个挑战,完全是工厂里面不一样的。我虽然说我在布厂中做女工的思想工作的,但是完全不一样。因为工厂里面是比较规范的,也组织的,但是在小区中是松散性的,它是每家每户生活的点滴。

  主持人:而且在工厂里面做的是针对女工的一些思想工作等等生活方面的事情,但是到社区就不一样了,它就像一个五脏俱全的小麻雀一样,什么都有。

  俞复玲:什么都有,小社区就像大社会一样,一个小社区等于一个大社会。各个层面,各个需求是你的不是你的,是你做的不是你做的全给你。

  主持人:所以我们刚才说了这么多,从您做社区工作一开始怎么进的,怎样还是适应到这个工作。可能回忆起来确确实实有很多的苦楚,但是走过了这么多年,您还是觉得很欣慰。

  俞复玲:对。

  主持人:应该获得了很多的一些,我就不细数了,大家在网上可以查得到,有五十多项的荣誉。在这么多的荣誉当中,大家给您有各种各样的称号。其实我最喜欢的,为什么在节目一开始就说是“小巷总理”,因为这个叫得特别好。真的很想知道当时是谁叫出来的,“小巷总理”叫得那么贴切。或许就像您在这个社区里,每个街道、每个弄堂走进去,大家都认识您,自己家闺女一样。有的时候可能是自己家的姐姐或者是我的阿姨,等等这样一种情况,可能当您今天再走进这个社区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想想,感觉欣慰的同时也会感到很开心。大家都把您当亲人了,我看了很多的一些宣传报道当中介绍过,但是我一直在琢磨,这件事情做起来的一些枝枝节节的事情,您怎样去给它理顺。

  我之前还特别找到了一个,您做了一个“责任清单”。责任清单当中有三个治,怎样做到这一步,就是您之前是怎么想,我要这么来规范您的清单。

  俞复玲:我们为什么2015年要做这些,因为2014年之前的这些工作,下来以后我觉得,因为今年是我们十八大三中、四中全会都说了法治中国。那么我们社区工作也是要围绕中心工作,因为确实我们法治中国里,社区能够做一些什么。因为从某个情况来说,社区说法治,那么我们怎样用法治的观念来贯通老百姓的生活理念。比如说有的时候,因为生活都是很小点的,都是点点滴滴的,不是说一定要怎么大。但是我们要跟他说好,每个人都要规范的,一点一滴的,生活当中的一些原点。

  所以很多的事情都需要由社区公约规范它,而不一定要怎样去约束。然后用法治的一些知识灌输它,碰到一些事情可以通过司法的渠道,有的事情该日常的规范,我们有社区的公约去规范它。这样居民才能知道,在生活当中怎样是对的,怎样是错的。我们也用一些基础的工作,比如每周三都是律师进社区,他们家里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迷盲的法律的知识,通过周三,进社区的一些法律知识的人员可以去咨询、询问、跟踪之后,什么都可以解决了。

  主持人:那么您刚才说的这块,我觉得可能是您责任清单当中的法治方面。

  俞复玲:我们说还有一个自治,“法治、自治、德治”,自治从社区管理走向社区治理的过程当中,社区实际上现在已经居民参与其中、服务其中、享受其中了。我们也就是说,怎样从居民的需求点培育社区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培育好以后,培养我们这个组织的草根领袖人物,这个草根的领袖人物再去培养自己的两个副手,自己的左右手。三个人就可以打理、运作这个社会组织了,这样的社会组织居民需求一个培育一个,他们在这个社会组织当中,既是参与者又是服务者,又是自己开心的事情,找乐子。

  我可以举个例子,因为我每天早上有个习惯。基本上没有特殊情况,在7点半以后或者7点半左右在小区里面转一圈,看一看。有的居民就跟我说了,俞书记,现在做人也没什么趣。我说你现在退休了可以享福了,为什么有这样的思想?他说真没趣,我说为什么。他说我现在糖尿病很厉害,以前没钱没得吃,现在有钱了也不能吃,每天只有吃药的份。他说真的觉得做人没有什么大的意思,越说越觉得自己很伤心,他说我看见什么就觉得什么都不能吃。都觉得这一生就跟药过日子了,有这个想法的不是一个两个,很多的人群。有一个党员也说起这件事,他也是糖尿病,现在在看病测血糖的过程当中很多有这种想法,觉得糖尿病是一生的病。一生要跟药打交道了,因为都说糖尿病吃药吃上就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他们对生活失去信心,我说我要想个办法,该怎么办。我们是不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搞一个糖尿病俱乐部。这个糖尿病俱乐部开展了以后,每个人会说我是怎么锻炼的,他是怎么饮食的,他是怎么吃药的。凭病情之间互相了解,然后再去请我们与鄞州医院结对,请副主任以上的医生,咨询糖尿病怎么预防。或者有个病以后我们怎么饮食控制。首先是锻炼,其次是饮食控制,第三才是吃药。把这些问题都跟他们讲清楚。

  像这样的组织我们有26个,各色各样的组织,也就是有居民需求了我们就培育一个社会组织。让居民都参与到其中,在参与当中享受,在参与当中服务。这样服务项目也出来了,这个服务项目化比如平时服务项目化只靠社区的热情不够了,还需要社会的力量参与到我们的365志愿联盟。社会的力量,社会的专业团队参与到社区的项目当中,让我们的居民享受这个服务。

  主持人:还有一个就是德治。

  俞复玲:德治就是居民怎样以“德”来规范居民的日常生活原点,也就是说怎么做一个讲文明、知礼仪的划船人。我们也挖掘弘扬好家风,你们家的家风家训是什么,你的家训家风给你带来的人生,或者几辈人、几代人的改变,或者对生活的改变。

  主持人:刚才您说了这么多,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刘奇书记当时批示的那段话“俞复玲365社区服务工作法”。当时我以为就是一年365天,其实不是这样的。

  俞复玲:它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刚才您说的一个是时间的概念,365天,天天为居民提供服务。

  主持人:这是一层含义。

  俞复玲:第二个是它的内涵,也就是365天时间的变化下,它的内涵是什么。“3”就是三支队伍,叫三联,叫社工联勤,党员联动,志愿联盟。

  主持人:应该算是三联动。

  俞复玲:三联当中的社工联勤,就是社工的专业队伍。第二是党员联动,在党建引领社区发展的过程当中,党员在社区建设当中是示范,党员干起来,群众带出来。所以党员永远在先锋模范作用下,党员起了龙头作用。我们社区有3千多个志愿者,这3千多个志愿者在为我们居民自治护理。在自治护理过程当中,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氛围下,大家都有时间做志愿者,有事情找志愿者的氛围在。单靠我们社区的热情是不够的,还要靠社会的力量,所以我们把社会力量和社区的志愿者联盟,来承接政府,连接居民,满足需求的服务流程。这就是说我们在自治的过程当中,自治护理的定位,这就是三联。

  再说六服,“6”就是六服务,一是党建服务,党建引领社区发展党建起龙头的作用,我们有阳光8号,都是党员。七彩人生都是党员的一些志愿者队伍,党员在生活当中的一种引领的作用,然后为挨家挨户怎样为居民服务的过程,为大党建包括区域化的党建。我们有楼群支部,两星支部,有功能性支部等等的一些支部都在我们社区。所以我们说社区处处党旗红,这么一个景象。第二个是社区的便民服务,也就是我们现在是一站式服务,居民到社区里大的窗口就能各式各样的为他服务好。

  主持人:应该是社区中的阳光大厅。

  俞复玲:走进这个大厅,什么服务都是一站式服务。首问责任制,不管什么事都能跟我们的社工联系,也能到邻里中心,居民的服务都能享受,就是便民服务。

  第三是信息服务,现在应该说智能化了,越来越要从网络上、信息方面的互动。我们社区假如每家每户有机顶盒,有这个机顶盒,我们与电信联合,联合以后我们社区的走进划船,电视机里面把这个模块放进去。打开电视机走进划船,社区里要办一个什么证,假如社会上办一些什么证,它会告诉你,你要办什么证,拿一些什么东西,电话号码是多少,工作日是几号到几号,可以找,电话号码是多少,都会告诉你。你要带一些什么,照片、户口本什么都会告诉你。不用愁要带一些什么,不知道,东问西问。一打开就能清楚的告诉你,你办什么证件,拿一些什么东西,什么什么时候。你要参加什么社团直接都会告诉你,我们有哪些社团组织,社区的服务项目有哪些。还有我的社区我作主,还有社区的关注点也在上面发表。

  主持人:我想打断您一下,刚才您说的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是智能信息化服务。这个应该是非常细小,是专门为你们社区定制的吗?

  俞复玲:是这样的,因为当时我们跟他合作,合作基本上里面的内容是我们自己挑的。因为我们要根据社区的实际来做模块,所以一级目录与二级目录和三级目录一定要不一样。

  主持人:这样的一种目录下来,您有没有回访过,对于我们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就像我们使用傻瓜照相机一样,一下子就能看懂,或者一下子就会用吗?

  俞复玲:这个很好用,因为打开电视机就有两项内容,一个是看电视,一个是走进划船。走进划船,划船的东西会出来,也就是按按就可以了,按到哪里它会指给你。没有什么东西,只有一个方块把它放进去,方块下来以后,任何人都会做。假如说有些年纪大的人,不愿意用电视,我们每个楼道还有一个小板块放在那里,有的时候会去贴。有什么互相要传递的东西,温馨小站比如说我们家今年叫添口了,要生孩子了。它会告诉你101会生一个男丁,一边告诉你我家高兴的喜事,一边告诉你今天有人休产假,你们小心一点,静一点,不要吵到人家。

  第四个就是公益服务,刚才说的也是怎么收集公益创投,怎样定位社区自治这一块。社区的服务项目、社会组织,包括社区的就业,怎样以创业带动就业。比如爱心超市,爱心超市里有好多的项目,一个就业的爱心超市。我们不是说爱心企业拿来一批什么东西我就给你,我们不是这样的,我们给它分,比如给他两百块的分,他到爱心超市去买需要的东西。以前我们是这样,不管你要不要,反正人家给我们什么,我们就给你什么。但是这是不尊重人家,你给他衣服,他不需要,他想要一双鞋子,他不是不开心吗,硬要人家拿。我们现在就是把企业爱心人士捐过来的东西、钱都放在邻里中心,让他们自己到这里来买。我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他就高兴了。我们的爱心超市里还有好多的微心愿,为了让服务不留死角,个性化的东西又出来了。微心愿出来了,让党员来认领微心愿。慢慢的一个一个微心愿出来了老百姓就能圆梦了。

  还有一个特殊的服务,什么是特色服务,比如我们的残疾人、老年人,这些人群,还有特殊的孩子们怎么办。那么你的社区是居民的后勤保障,我们对特殊人群的老年人当中,我们就看到了居家养老。居家养老一来以后,有一口热乎的饭可以吃。慢慢发展到不能到社区居家养老去吃的,我们可以送餐到您家里。

  主持人:这项服务做了有多久了?后来整个的反响怎么样?

  俞复玲:反响真的是很满意。我可以举个例子,这里面就是说我们有的老人走了,他也有告诉他老婆,祭拜他的时候,到居家养老拿来饭菜祭拜。这就是说他们已经习惯,老年人普遍对居家养老翘起大拇指。

  主持人:居家养老服务这一项,就是很多的一些老人在享受到这种服务的温暖之外,可能让他们儿女也感觉到放心。

  俞复玲:那很放心了,有安身之处了,然后我们还有日托,吃好饭可以在社区里面聊聊天,睡睡觉,到晚上的时候回家去。中午的时候,觉得现在天气冷,不够热,也可以到家里来坐,来的时候,就可以在社区日托的地方。

  主持人:说到这里,在全国有很多人把它叫做托老中心,托老所,我觉得还是你们这里做得更温暖,暖心。

  俞复玲:但是这里面还有我们每天跟老年人问好,我们的社区志愿者跟每一个老人有结对,一定要每一天看见你一次,就问你好吗,你好就好了。

  主持人:如果看不到呢?

  俞复玲:如果看不到就敲敲门,婆婆你今天怎么样了,感觉她好了,就好了,也就是说尽量做到生病我们要知道,告诉他家里人。

  主持人:这项工作,其实我们在全国来看的话有很多人想做,比如说我们听了很悲伤的一些事情,有些老人离世好多天了,都不知道,像这个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俞复玲:尽量地能够做到,尽量可以做到这一些。然后我们还有好多的社会组织,对应这些老年人,比如说我们都知道的有一个“相约星期二”,他们每个礼拜,周二的时候,就可以去慰劳一番。

  主持人:约会在星期二,我们去做什么?是聊天,打打麻将,还是干什么?

  俞复玲:都有。打麻将每天都有,我们是健康麻将,这个活动每天都有,但是这个特殊就是我给他讲讲故事,唱唱,聊聊,然后什么事情都有。所以说,我们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对应他们精神上面的生活是很多的。

  主持人:其实根据您谈到的“3”和“6”,还有一个就是共享文化。

  俞复玲:对,还有共享文化这一块,就是说我们每天有为居民找乐子的服务。

  主持人: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这个项目?

  俞复玲:有那么多的服务项目,有那么多社会团队,我们还搞一台精神文明成果展演,也就是我们的草根文化,我们每年把划船社区的好人好事,身边人,身边故事,积累一些好的做法,多次形成作品,展示在舞台上面,来感染我们的划船人。然后,我们在管理创新当中,现在很多的社区居民都心里不平衡,受社会负面的影响,有的是子女的问题,生活得不顺心,问题总是存在的,心里面有一点事,那么我们在管理创新过程当中,怎么样去听听心声,化解心结,就是要五个机制。

  首先,发现民情,收集一些民情,建议,我们的口头语说,你要去发现问题,每一个社区都有问题的。再好的社区也是有问题,有矛盾的,包括我们社区,虽然说是一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社区,但是问题是存在的,矛盾也是有的。我们说问题和矛盾不可怕,我们得去发现,所以说这个机制就出来的,民情收集机制。

  主持人:收集了,还要去分析一下它。

  俞复玲:第二个呢,就是说这个问题出来了,我们总得要去找这个问题源头是什么,为什么呢?然后我们要分析了,分析问题的原因所在,为什么会发现?问题分析以后,我们要去解决,这个机制要出来,民情处置机制就出来了。处置机制就是说怎么办?我们怎么去解决?要处置了。处置也好,这个问题要解决,那个问题怎么解决,有的问题有时间集聚点,有的是形势的结合点。那么好了,知道了,然后也收集完了,分析也好了,处置基本上大概的一个状况出来了,我们要返回了。

  主持人:看看这些事情做好之后,怎么样做得很好。

  俞复玲:有的情况向居民反馈,我现在还在那边做,我们现在有个职能部门一起做的事情,什么时间阶段,节点才能做,要返回。返回的东西不一定说全部做好,但是要告诉有的事情是做好了,有的事情有时间节点,有的事情我们要跟职能部门一起做,明明白白告诉。

  主持人:但是我们去清理之后,我觉得这个事情的处理基本上到4也差不多了,这5是什么?

  俞复玲:5是评议制度。

  主持人:还有个评议。

  俞复玲:对,民情评议机制,就是说一事一评,我这么回复你,你觉得你满意不满意,这个事情做了以后,感觉到老百姓口碑怎么样,要一事一评,年度的社区报告,都要让老百姓来评,所以这个社会机制就出来了。

  主持人:真难得你们把社区工作做得这么细。

  俞复玲:所以说“365”,时间的概念和它的内涵,也就是在社区建设过程当中,像社区工作者也是一样的,出去的,进来的,退休的,新的社工来了,看了“365”工作,也能启发一点东西。

  主持人:其实不错,真的是非常不错,刚才听了您这么多,我真的很想再从里面了解到一些我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六个服务我特别感兴趣,做得非常好,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不可能那么详细地去再去了解。但有一个我觉得很有意思,之前我听到,因为以前的时候,可能大家都听到过,水费,电费也要涨价了,要举行个市民听证会,据说在你们划船社区也有一个居民听证会,这个是什么听证,怎么个听证?

  俞复玲:实际上社区里面听证会,动态的听证会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为什么?因为现在社区都是主体了,居民是主体,决定者是居民,是吧?所以要做什么事,肯定要通过居民的听证会,听听他们的建议。比如说我们哪个小区,停车位都是家家户户很关心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停车又那么有限,去年我们增加了60多个停车位,绿化地稍微地弄一点进去,这样一个车位就能够停下来。

  主持人:增加60个。

  俞复玲:增加60个了,到了哪一个地方,居民就要到那个地方看停车位了。

  主持人:但有一点俞书记,就是说可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像一般小区里,其他的小区,比如说社区里搞什么活动,让大家来参加一下,很难得叫得动一些人,感兴趣的人不多,不愿意参与,再有就是社区工作人员,如果开听证会,没办法开,为什么?我听一次有意见,听一次有意见,到最后都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了,很难作出决定。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有社区去开展类似你们说的这种听证会,而且市场都形成一种制度了,所以我就很想知道,你们这个听证会已经举行了这么多次,参与的人都很积极吗?是不是每次听证会,每家基本上都会来人?听证会最后的结果会不会让你们感觉有很为难的时候?

  俞复玲:那肯定有的。从现在来说听证会居民的参与程度,应该说他们现在也知道他们是主体,因为我们每一个听证会都是对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居民需求的,这些难点跟热点,所以居民肯定会参与的。听证会事情的源点就是对着参与的居民这些人员,所以他们肯定会参与,但是在参与听证的过程中,他们的意见建议不相符,他有他的想法,他有他的建议,这种情况真的是很多的。但是不管他们争论很激烈,没有关系的。我们刚开始很怕,但是现在也觉得,刚刚开始肯定要争的,你认为这样,我认为这样,你做得怎么样,我做得怎么好。然后等他们说的时候,我们仔细听,然后听证出一个共性的东西出来。

  主持人:那您能不能举例子,刚才您说到的就是说60个车位,你们是用了多长时间的听证,用了多长时间把他们解决出来。

  俞复玲:听证也好,我不说停车位,我说的意思是关了一个门,就是我们在社区5号门,我们当时觉得5号门汽车进出,有安全问题,所以我们想把这个门不通车,关了。然后去开听证会,开听证会当时居民很激烈,有车的人觉得关门不好,我不方便了,这里汽车进出多方便啊。

  主持人:我可能有的时候还得绕一圈。

  俞复玲:这个门关了,我这个汽车要从那边绕过去才能进来,然后晚上的时候,这里一进来,我这个停车位也好弄一点,绕了一圈,不小心停车位让人家停去了,是不是?然后我们没停车的人觉得一定要关,关了对谁都有好处。我们这个社区的门,不一定是为有汽车的人开的,也是为我们走路的人开的。

  主持人:开汽车的人不这么想了。

  俞复玲:所以两家不是要打架了嘛,我们说打架打架,左手去跟右手争似的,这么一来,我们要对停车的人做好工作,然后还要对走路的人做好工作,首先是要去走访,走访一部分人,在这里说实在的,我们倾向于自己这里有一个定夺,倾向于关还是开,怎么样让他们听着有理,然后把他慢慢引过来,觉得这是好的,最后还是关了。

  主持人:您刚才说的语气,好像是挺轻松,最后还是关了,我觉得您这话说得挺轻松,但是想想我都觉得难。

  俞复玲:是的。所以我们想的主要是不是符合大多数居民的利益和所想,这才是前提。

  主持人:这个工作做起来我觉得如果您刚才说的,或许那些原来觉得绝对不可以的事情,都可以得到一些解决。在我们说了这么多的时候,可能我们很多的网友,看到对俞书记之前的一些报道。我特别观察了一下,对您的一些报道有很大的一些篇幅主要是关注社区的一些老人,还有一些残障人士家庭的帮扶工作。刚才您在我们“365”当中也特意提到了,节目一开始也说到了咱们三多一差这个情况,所以我就在想,在这方面的一些工作,应该是从开始到最后,一直到现在,到未来,它可能都是我们的重中之重。所以在节目之前,您曾经跟我说到的,你们即将要开展的一项工作,可能现在已经在做了,一个叫“梦工坊”的工作,我特别感兴趣,这个是不是也基于我们现在的这种现状来做一些,比如说居家养老,或者是社区残障人士的一些工作,还是其他的?

  俞复玲:实际上也是居家养老,居家养残联系在一起的工作。居家养老我就不多说了,刚才已经基本上说到了,居家养残实际上我们社区残疾人也是很多的,但是我们残疾人当中的一些特殊人群,这个工作是怎么由来的?有一天,过春节之前,我们有一个精神波动比较大的,时不时要吵架打人的,周边的人都有一点怕他的,这么一个人,他给我送了一盆水仙花,我就问他,名字我就不说了,我说你怎么给我水仙花,钱哪来的?我说这个不要去买,你家不富裕,然后他说这个不是我买的,这是我自己给我自己养的。我说你会养花卉,他说我爸爸就是位园林工人,我也是跟爸爸学的。我就觉得,他会养花卉,能不能帮到一些什么,我这么一个想法就来了。还有一个社区的居民,他妈妈也是经常跟我们来来往往,基本上也会经常接触的一个人,这个是姓徐的阿姨,徐阿姨也是经常跟我们说,参加一些活动当中认识了,认识以后慢慢也就了解了,了解当中她也就说到了她的儿子,因为之前她从来不说的,不说家里的事情,而且也不知道。因为她性格,各方面在外表看起来,应该说还是比较开朗的一个人。然后她说熟悉以后她觉得我们两个人还是可以交流的,她就比较信任的,说了她儿子的事情,她说我儿子整天整天这20年以来都睡在床上的。

  主持人:是残障还是心理疾病什么的?

  俞复玲:就是自闭症,把自己藏起来了。她说从来不与人讲话,从来不与人接触,假如说家里的姐姐,姐夫来了,他把被子,把整个头盖起来,假如说家里没人,他头会伸出来,家里有人就把头盖起来,不与人交流,不与人接触,这么一个人。长期交往当中,所有的邻居都不知道她有这么一个儿子,然后20几年人家都把他忘了,从来没有出来过,怎么知道。我跟她说,一定要让你的儿子出来,一天都不出来的话,永远都是这个状态。怎么办呢?我说你跟他走一走,在走的过程当中,我也看到一个社会,怎么怎么样。她说走不出来,我说你一定要动员他出来。因为她为了她儿子,她老公也到我们社区一个暂住房里面,专心专一地为儿子服务了,生活多受多少苦,心里苦,是吧?所以这儿说了以后,她每天整天跟她儿子说,说了以后她儿子就同意,因为她儿子跟她妈妈每天在一起,还是有一点感情的。

  主持人:跟她还是亲的。

  俞复玲:还是亲的。因为他脑子是没病的,就是把自己藏起来的。我就跟他妈妈说,叫你的儿子陪你一起去,我要去,你不去的话,没办法走了,然后你跟儿子这么说,我说他可能会陪。她跟儿子这么说,他就说你要去我陪你,但是要晚上走。

  主持人:要晚上出来。

  俞复玲:晚上出来。

  主持人:晚上出来看不到人。

  俞复玲:然后我说你一定要同意他,晚上出来就晚上出来吧,第一步走一走,晚上出来,晚上出来的时候,我有时候也去碰碰他,我也叫叫“军军啊,你在干什么啊?”他不理你的。不理你,你经常跟他说,打打他的肩膀,“军军啊,你今天怎么样,又在走了呀。”他也不理睬你,今天打招呼,明天打招手,我说“军军啊,我们两个人每天碰到,我们是朋友了呀,怎么怎么样,你有事没关系,你跟我说好了呀。”他不说,我也不去逼他一定要说什么,反正让他自由,不让他说话,也不要去逼他说话。因为一逼他说话,“哎呀,我跟你说,你一定要跟我说一句。”他就觉得有压力的。不给他压力,反正我跟你说,给他心理上面一种感受,慢慢的日子一长,他给你笑一笑,眼睛这么一看,好了,就可以了。慢慢地慢慢地就变化了。这么一来以后,我就觉得把这些人,社区有好多这样的人,怎么样让他们有一种心情愉悦,健身,然后稍微有一点劳动,让他们精神愉悦的地方,有这么一种想法了。这么一种想法以后,我就想比如说他们梦想的东西,他们有很向往的地方,叫梦工坊,我把这个东西说了以后,我们就跟街道的主要领导,我们的书记去说了,我说有这么一个想法,是不是可以给我们支持一下场地,因为这要地方的。我们的王书记很支持,马上跟下面街道的有关人员,帮我们这个地方租过来,很大的一个地方,好几百平方,居家养老,居家养残,健康,大的地方全部租过来,租过来我们梦工坊就开始了。然后居家养老也搬过来了,居家养老叫做夕阳居,居家养残叫梦工坊。我们社区健身的地方,康乐园,健康快乐的康乐园。这么建立起来以后,我们一个就是要外贸加工。

  主持人:就是他们不仅仅能够走出来,还能够自理,还能够为社会做一些事情。

  俞复玲:对,自理了,有些事情我觉得,我们的一个居民,精神波动比较大的,他不是会花卉吗,我们社区有一个基地给他,在这个基地上面养花卉。

  主持人:小花卉基地一样?

  俞复玲:对,花卉基地,花卉养出来以后,我们帮他有一个花卉超市,他的花卉培养出来在花卉超市卖,动用我们的居民、党员,假如说家里要添花了,到他那里去买,他不是能赚一些小钱了嘛。

  主持人:那他肯定很开心。

  俞复玲:肯定开心的了,这是一个。然后我们还组织了社区的一批能手,他们不是会做手工,香包,丝蔓花,什么好看的手工艺品,然后让他们学,慢慢地学。那么好看,出自他们的手,他们觉得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高兴,学会了,学会了以后他们一个个做出来的,爱心义卖,义卖以后钱也出来了,他们劳动的价值也出来了。然后我们又要外面去,引一些外贸加工,外贸加工做一些零件的手工活,他们会做的,这样一边劳动,大家一边交流,一边健康健身。还有有的时候,我们课间操,9点半以后大家唱唱歌,跳跳舞,唱歌、跳舞、做工、健身于一体。做工不是目的,做工是为了他们体现我是有用的,让他们有一个自我生活能力的体现。然后他们觉得心情愉快了,生活有滋味了,他们也就有生活信心了。这样一来以后,慢慢地他们有自我了,开心了。开心以后,我们就是关注每一个人,我是经常到他们那里去。

  主持人:你也开心。

  俞复玲:我也开心,看到他们,军军会唱歌了,我们就编了一个什么歌。

  主持人:他不仅走出来,他现在白天也可以走出来。

  俞复玲:不仅走出来,现在会做工了,我讲得是比较简化一点,过程是很多的,现在不但会做工,会唱歌,会跳舞,我们这个梦工坊,我说每一个人都是向阳花,我们用向阳花的生活理念,向阳花对温暖的渴望,他们也需要温暖,对生活的执着,他们要抬起头,迎着阳光,去寻找生活的灿烂。有一个别的社区,听到我们这样,把一个自闭症的女孩交到我的手里了,打电话问我能不能接收。她来的时候人家说跟木头一样的,没有表情,就这样子。然后在这里我们给她愉悦心情,健康,健身,劳动理疗,大家一起聊,一起说,会笑了,会唱了。第一声开口叫了我一声阿姨。

  主持人:你多幸福,那种幸福暖暖的。

  俞复玲:暖暖的,我觉得什么都值了,然后他们每个人都有印象。我上一次给我们的一个精神波动比较大的人过生日,因为他妈妈走得比较早,他爸爸又有病,他没有过生日的,然后给他过了一个生日,叫这些梦工坊的人都一起来参加,我们在一边吃一边聊,在聊的过程中,我说你们有梦想吗,然后他们都说了有梦想。我们有一个脑瘫的,脚、手、嘴都有毛病的,讲话嘴巴都会弯的,然后慢慢的他嘴也好一点。我说你的梦想是什么,他说了我很感动,我的梦想就是早一天把轮椅扔掉,我把轮椅扔掉的那一天,我第一个跑到你这里告诉你。然后,有一个智能儿“奇奇”,他说,俞书记我在这里学会了唱歌,学会了劳动,还会跳舞了,什么时候你给我介绍一个女朋友,我想有一个家。这些人怎么样说他也是自己的,他没有别人的,你给他想什么都没用,他怎么想就怎么说。我在社区哭过,累过,什么滋味都有过,但是最终老百姓对你的笑脸,看到他们对美好的心情,对生活的向往,他们一件事一件事对你的那种眼神,我觉得还是快乐的。

  主持人:是,所以你刚刚说得特别好,就是说从我们每一位,在您的带领下,每一位社区工作者的努力之下,我们当时划船社区这么多的一些社区居民们,当时可能有很多的不顺心。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他们感觉自己退休了,那种存在感没有了,我对社会没用了,所以很少看到他们的笑容。但是你刚才说了之后,我感觉到的,就像你说的,每一个社区人都像一朵向阳花,真的能够感受到那份美丽。所以我想就是因为您刚才说的梦工坊的成立,让我们那么多人都笑得很灿烂,都觉得自己对这个社会是有用的。您刚才讲了那么多的一些小故事,点点滴滴,我觉得成就了今天的梦工坊,可能这个梦工坊会越来越大。我想可能正因为我们无数个小小的梦工坊,成就了我们很大的一个中国梦,现在我们都在说中国梦,所以我们也期待着在俞书记,还有我们所有社区工作者的一起努力之下,我们能够有无数个梦工坊成立,让更多的人都能够像一朵盛开的向阳花。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节目到这儿就要结束了,我们真希望我们更多的一些网友,能够到划船社区亲自地感受一下。节目即将结束,我想请俞书记,您是不是也跟我们网友最后说几句话,是不是能够诚挚地邀请一下网友到划船社区看一看,走一走。

  俞复玲:说实在的,各位网友,划船社区要做的事情也很多,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老百姓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对我们来说怎么样用不变的服务应对万变的服务需求,我们应更加地努力,特别是我们社区还存在着停车位的一些突出问题,社区的一些问题,说实在是不断地凸现,所以我们还在继续地努力,来满足我们老百姓不断的,就是说他们每一天对每一天生活上的需求,我觉得还需要社区的工作者,我们全体的划船人,包括社会的一些力量参与到我们划船社区当中来,包括我们的网友们,多关注我们社区,多参与到我们社区建设的行列中和我们个性化服务的居民需求当中来。经过我们的努力,使我们划船社区能够过得更加幸福一点。

  主持人:好,非常好,谢谢俞书记,也感谢大家的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