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科技金蛋”系列《对话》第四期市场篇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宁波网的视频《对话》节目,我是主持人欣祎。今天为大家带来的依旧是寻找科技金蛋系列对话。今天为大家推出的是市场篇,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邀请到的四位嘉宾。宁波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龚国文。

  宁波市科技局对外科技合作处处长杨建艇。

  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王剑荣。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郑堤。

  今天非常感谢四位嘉宾能够作客我们的《对话》直播室,跟我们一起聊聊寻找科技金蛋非常受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讲到技术市场方面的问题。说到技术市场,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最关键的应该是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问题,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真正要把它做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技术问题,包括技术市场方面的问题,还有中介机构,包括还有其它方方面面的问题。今天也是邀请到四位嘉宾,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的时间内,跟我们具体的聊一聊这个问题,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怎么去做。在节目一开始,首先请龚局跟我们大概的讲讲目前宁波技术市场的总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龚国文:好的。正像主持人刚才所说的,技术市场是科技成果落地转化的纽带和桥梁,也是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平台。那么从宁波的情况来看,这十几年来我市的技术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总体来说呈现了活跃、增长和积极的态势。所谓活跃主要体现在企业对科技的寻求上。我们知道宁波民营经济比较发达,资本雄厚,机制灵活,在当前大家普遍面临的产业转型、技术升级和新产品开发的过程当中,我们有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人才、科技投入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对于科技的需求显得十分的强烈和迫切。

  正是有了这么巨大的市场需求,同时又拥有了一大批市场意识强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企业主体,推动了我市技术市场的快速发展。从近几年的情况看,我市取得的全国科学技术奖和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当中,有80%源自于企业。我们有80%的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主要由企业来承担。另外我们新引进人才当中也有80%主要流向了企业。这是第一个特点。

  所谓增长,主要体现在技术的成交数量上。从去年的情况来看,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了16.94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7%。单个技术合同的成交金额年均增长率也达到了25%。另外去年我市技术吸纳合同金额达到了30.12亿元,年均增长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了28%。同时我市的网上技术市场的影响力不断的扩大,像在网上发布的技术难题数,我们连续五年位居全省第一,正式的签约数、合同成交额以及上网企业的累计数量都位居全省第二。另外我们的总体服务能力在全省位居首位。这些数据表明,我市的技术能力得到了快速的增强。

  所谓积极主要体现在对于技术市场的政策扶持上。宁波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近年来一直高度重视技术市场的培育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工作,致力于打通科技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积极的完善技术市场的监督管理体系、政策法规体系以及交易服务体系。比如去年宁波就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明确市政府今年拿出1个亿的专项资金用于技术成果的转化,鼓励企业和我们的高校院所开展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引导各类技术市场主体释放创新活力。

  可以说这几年我市的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外部环境有了大大的改善,目前我们宁波拥有国家级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达到了7家,拥有各类技术中介服务机构60多家,有效的转移和转化了一大批的重大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主持人:非常感谢。其实刚刚龚局提到,我们宁波市其实民营经济非常活跃,但是我也知道,相对于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基础而言,科技资源相对来说就比较匮乏。那么如何做才能减小这样的落差,能否请杨处介绍一下,我们是不是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实质性的解决措施?

  杨建艇:好的主持人。我认为在培育技术市场,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这整个过程我认为是一个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创新的过程。具体的宁波市政府和宁波市科技局在培育技术市场和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具体过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引导性政策。那么具体来讲,比如说像宁波市的科技创新促进条例,以及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领航计划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宁波市网上技术市场产学研项目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宁波技术市场次级技术市场认定管理办法。这一整套的政策出台,无疑对宁波的技术市场建设和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是起到了推动作用。

  刚才龚局长在谈话过程中讲到了,今年上半年宁波市政府,这个政策是由宁波市科技局进行起草,以市政府的名义下发的,宁波市关于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意见,我认为这个意见很重要,对这个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今后对宁波市整个技术市场建设,以及对宁波市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势必起到相当强的推动作用。这是一个。

  第二个方面,在聚集科技成果资源方面,大家都知道,宁波因为历史原因,科技资源相对比较薄弱,所以科技资源薄弱,在科技成果转化在技术市场建设上肯定都是薄弱。为此从2006年到目前为止,宁波市委市政府加快了引进大院大所的步伐,我这里有一个数据,从2006年到2013年,我们陆续引进了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兵科院北方材料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包括英国诺丁汉大学海洋国际研究院等等,我们统计了整个数据,从2006年到目前为止总共引进了286家创新载体。这些创新载体的创新资源的引进,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弥补了宁波市过去的科技资源薄弱以及企业创新能力低、高校科研院所数量少、科研人员缺乏等问题,改变了这种现状,优化了区域的创新能力。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完善技术市场的服务体系。这一块就是说,我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如何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的创新模式,我们重点从网上技术市场以及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和科技金融体系,从一些载体入手,通过这几个方面工作的加强,我们在提高科技中介服务的水平、降低科技成果在引进过程中的成本、信息不对称以及转化等难题。为此,我们在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近年来我们建设并顺利投入运行宁波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这个平台也就是为政、产、学、研几个方面搭建了一个合作的平台,有效的合作平台,也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在这个平台上,网络平台上,注册的国内大院大所,著名的大院大所,会员单位共计515家,注册专家会员达到了770人。我们宁波市本地的企业注册的会员已经达到了3299家。

  可以说产学研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投入运行,为我们宁波市企业同市内外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包括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了重要的渠道。

  同时我们还成功引进了中国创新驿站宁波区域站点、中国技术交易所宁波工作站等等一些创新平台、中介机构共十几家,总共是12家。这些机构的引进也对宁波的区域创新服务能力得到了加强。我刚才讲到了,科技金融快速崛起,宁波市科技局包括宁波市政府,在近几年组建了宁波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宁波市天使投资基金,以及银行的科技支行等等。应该说科技金融机构目前数量已经超过五十家,金融机构的建立为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第三块。

  第四块,搭建产学研合作的桥梁。企业在合作过程中,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如何得到科技资源,如何得到科技成果?这是一个难题。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宁波自己的高新技术成果展示交易洽谈会,通过宁波自己组织的中国宁波新材料产业化国际论坛,以及我们在北京参加的北京科博会等等十几个大活动,我们利用这个平台把国内外一些科技资源引到宁波来,把宁波市的一些企业引到这个平台中去。通过双方的对接、洽谈,也可以这么说,通过那么多年的科技平台的桥梁搭建,我们成交了一大批的科技项目,引进了一大批的科技机构,而且引进了一大批的科技人才。这个平台的搭建拓宽了我们市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又一个渠道。

  最后一个我想说一下,我们在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路径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摸索。比如说科技成果竞价拍卖活动,也是从去年开始,到目前为止已经组织了一场竞价拍卖,以往科技成果拍卖的方式都是采取传统方式,我们首次探索竞价拍卖,我们通过三场竞价拍卖很成功,得到了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成果拥有方和成果受让方的热烈欢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刚我在听杨处介绍的时候,我听到你特别重点的提到了一个产学研三方合作的问题。从您的介绍中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事情,因为讲到技术市场,一方面连接的是成果供应方,也就是科研机构和高校,另一方面它连接的是成果转化方,也就是众多的企业。其中还有一个,应该说是中介机构,它起到的就是桥梁纽带和中间协调的作用。它如何发展如何开展工作,也在非常大的程度上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如何促进产学研三方的合作。能否请王主任介绍一下,您觉得目前宁波市的中介机构,它在产学研三方合作中发挥得作用是怎样的?您有怎样的看法?

  王剑荣:正像您刚才说的,科技中介机构是桥梁是纽带,大家都知道,科技中介机构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所以有人对科技中介机构有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个是叫做各类创新主体之间的粘合剂,或者叫桥梁或者叫纽带。还有一个比喻叫做各类创新活动的催化剂。我觉得这两个比喻讲得非常形象。

  多年以来的实践也表明,科技中介机构的工作对促进创新活动、有效降低创新成本、提高整体的创新效率,应该说能够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觉得这里面有三点特别突出,第一个就是它能够有效的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个对成果双方,对买方卖方来讲特别重要。第二个方面它能够更好的配置和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因为我们知道科技成果在整个转化过程当中,牵涉到技术,牵涉到人才,牵涉到投资,牵涉到政策环境。那么怎么样把这些创新资源进行有效的集聚,这非常关键。第三个,它能够大大的缩短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更重要的能够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所以我觉得科技中介机构在整个科技成果转化,在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它的作用应该是非常关键的。

  刚才主持人也提到,我是来自宁波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我们这个机构也是一个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现在我们是国家级的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也是中国创新驿站的区域站点,同时也是浙江省的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多年来我们致力于为企业提供科技中介综合服务,现在每年服务上万家次企业。尤其在技术转移这一块上,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比如2002年建成的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宁波分市场,应该说从建成到现在,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广大网友可能对这个平台也比较熟悉。再比如我们自己的产学研平台,从2008年投入运行以来,现在一共发布技术难题4000多项,成交项目1200多项,截止6月底已经成交14亿多。所以从具体的数据里可以看出来,科技机构对推进产学研合作,对推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刚刚听到王主任其实是举了一系列的数字,我们一直觉得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是非常直接直观的方式。刚刚杨处也说到一个数字,286个近年来宁波引进共建的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这边我们也邀请郑院长跟我们讲讲,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作为宁波市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创办的一所本科院校,这几年也是服务了我们的地方经济跟企业发展。包括自主创新也是做得非常有特色有亮点,您能否讲讲具体我们是如何来做的,如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

  郑堤:好的主持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从2001年建校以来,就一直非常重视同地方企业的合作,积极推动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最近五年学校累计服务企业有600余家,技术合同经费超过了2亿元。2013年也就是去年,学校的外援到款经费,这是指来自学校以外的,科研经费达到了7500万元。其中直接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经费超过了4300万元,直接服务了160家企业。学校总共的成果里面,近七成是来自于企业的需求。根据宁波市科技合作报告统计数据显示,学校服务企业项目数和签订的技术合同金额已经连续四年位居在甬高校首位。具体我们做了下面一些主要的工作。

  首先学校通过抓学科建设来提升教师的自主创新能力。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首先要有足够数量的有效的科技成果,另外还要有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所以我们抓基础建设。2009年开始,学校自筹了1亿元建设经费,重点建设十个左右的优势特色学科,目的就是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更多有价值的科技成果,更好的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经过五年左右的建设,为我们学校的教师产生有效科技成果、提升服务企业的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方面,学校紧密围绕宁波市产业需求,积极搭建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校内外的资源,先后建成17个市级以上的科研创新平台,以及共建了各类研发机构28个,为地方企业开展有效的科技服务。

  第三是积极推进区校合作,先后与鄞州区、北仑区、慈溪市、江北区等县市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拓宽合作渠道,为教师和企业搭建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推进了以柔性挂职为抓手,尝试推动新形势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学校先后选派了五十余名教师到鄞州区、高新区等地方政府和企业挂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更有效的推动教师科研能够深深的植根宁波的沃土。

  最后一个方面是学校比较重视信息上的沟通和学术交流,我们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成果转化氛围,激发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的积极性,积极组织、动员教师参与省市各类科技成果展示交易活动,比如在2014年的浙江省春季科技成果竞价拍卖会上,我们学校组织推荐了两项优秀成果参与拍卖,竞拍成交总价350万元,这是宁波专场最高的拍卖的两项成果。

  主持人:的确是一连串非常喜人的成果。能否跟我们讲讲在科技成果转化这方面,我们是不是也存在着一些难点跟问题呢?

  郑堤:正如主持人讲的,在宁波市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方面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比如说就我们的经验,我们认为第一,企业对科技成果的价值很难得到准确的评估,目前还缺乏第三方对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的机构能够对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评估、得到大家的公认,从而导致高校科研人员和企业合作意向比较难以达成一致,从而也就阻碍了科技成果的及时转化。

  第二方面,宁波的中小企业以及家族企业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比如有的企业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因为新产品的开发,它的市场不是特别明确,存在一定的风险。特别是周期比较长的产品开发,有些企业在目前还不太愿意承担研发过程中的风险。

  第三方面,部分企业对高校教师的期望太大,对高校的特点不太了解。他们认为高校的教师是无所不能,能够将企业委托的所有的项目、所有的技术难题都加以解决。事实上并不是这样,高校教师有高校教师的特点,高校的教师专业性比较强,而且高校教师最主要的任务还是人才培养,是在人才培养之余开展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因此高校教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比较慢。

  因此有些技术难题不仅需要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科技人员和教师一起来合作解决,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比较充裕的时间。

  第四,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成果不大对称,有的企业找不到好的科研成果。而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又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和合作伙伴,因此在校企交流过程中,部分企业是为了应付一些活动,也提供了一些信息,但是最后发现这些信息是为了应付活动而提供的一些不太实的信息。这些不是的需求信息有时候也打击了教师和科研人员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第五方面,从目前看宁波市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相对来说还比较少,并且服务水平也不是很高,导致了高校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的渠道不是很通畅。比如目前学校教师申请的各类授权专利,尤其是发明专利,大部分自己最多只能做到实验室或者小试,没有能力去中试,产业化还需要中介服务机构的推介、风险投资机构的投入,但是目前我们还缺少这方面的机构,或者说现有的这方面的机构的作用还不是很明显,功能还不是很完善,这样也造成了部分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转让不出去,企业需要的技术无法引进。

  最后一点,目前宁波市的高校承担大项目的能力还相对比较弱,需要合作。所以现在宁波市政府也在大力倡导协同创新,推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它各方面力量来一起协同开展科技创新,解决目前产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

  主持人:非常感谢。其实刚刚郑院长讲到的一些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我觉得其实很多方面是客观存在的,它是取决于目前我们的发展阶段,包括整个大的市场环境下,应该说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区域在技术市场的问题上是必将经历这样的过程。有一些问题我相信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进行解决的,能否请郑院长跟我们讲一讲,对这些问题您是不是也有一些建议和意见可以跟我们分享?

  郑堤:我们很期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环境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我们有这样一些期待。我们期待宁波市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上搭建好一系列的平台,从这些方面考虑。一是组织成立第三方平台机构,完善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评估,这是比较客观的,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估价格,有利于企业和高校的成果转移转化。目前宁波市科技局下面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我们了解正在建设科技管家第三方服务平台,主要是针对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我们认为这项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会有效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我们学校也积极参与了这项工作。

  第二,要进一步完善科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及时更新高校的科技信息和企业的需求信息,而且这个信息最好越来越真实。加快构建不同区域间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促进不同性质、层次的高校科技成果能在全国不同区域范围内寻求转化的机会,实现对科技成果的最大利用。

  第三,加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的资格认证,实行机构登记,严格审批制度,加快制定机构组织法规和行为法则,营造有序公正的良好环境,促进中介服务机构市场有序健康发展的同时,也建议宁波市政府更加重视培养专业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有效的开展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以及科技成果方面的科技创新。

  主持人:非常感谢。我们今天邀请到四位嘉宾跟我们深入探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问题,现在我们中间穿插一个场外连线的环节,首先我们将电话连线到的是兵科院宁波分院的副院长张立平院长跟我们进行场外连线。张院长非常欢迎您,首先请您为我们的网友介绍一下兵科院宁波分院的总体情况是怎么样的?

  张立平:好的。兵科院宁波分院的各项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科技局的关心支持下,特别是在研究开发创新能力建设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这里非常感谢有这样的机会,向各位网友汇报介绍一下兵科院宁波分院的发展情况。

  首先我介绍一下兵科院宁波分院的基本情况,我们院主要是从事金属材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工程技术、工程力学分析和技术开发,目前有员工1050人,有装备2200余台。广大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科技创新上取得了比较丰厚的成果,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论文75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259项,其中十二五以来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4项,申请发明专利169项。以上是一些基本情况的介绍。

  主持人:非常感谢。接下来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说到兵科院宁波分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是不是也有一些好的做法?

  张立平:好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更是我们科研机构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的做法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是加强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的建设,第二个是提高科技成果的技术成熟度,第三是与企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我们这边有重点实验室,有理化检测中心,有工程研究中心,有科技合作基地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平台,各类平台的建设也促进和企业的交流合作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第一个做法,要搭建平台。

  第二个,主要是对自身的要求,要提高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那么就不仅要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各种测试,更要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全方位的评估和考核。这样一步一步通过实际使用环境的测试,并且根据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才能确定科技成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才能提高技术的成熟度。这是第二个做法,要提高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

  第三个,我们强调与企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与企业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就能尽量了解企业产品使用环境,以及对工艺的详细要求,能够使科研人员在项目研究阶段就能使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加科学,少走弯路。这样做可以使科研活动和产品开发无缝对接,而且可以利用企业现有的产品的测试条件,提高项目的技术成熟度。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要走好最后一公里,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员和时间的投入,紧紧依靠科研机构的力量往往难以承担,这就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需要企业的理解和投入,需要中介机构的帮助。要像重视科研一样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

  以上是我们关于成果转化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主持人:非常感谢。如何能够有效全面的将科技成果进行落地,的确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和差距,能否跟我们来分享一下,对于企业您有什么建议?我们兵科院宁波分院又能做些什么?

  张立平:科技与企业生产活动相结合,才能发挥出强大的作用。我们院里的想法,就是根据宁波市科技局,关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统一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兵科院宁波分院的实际,进一步加大力度,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具体对研究开发方面,要更加密切的与企业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要重视解决企业和行业发展过程当中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要通过项目的合作和技术的交流、技术的服务,重点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等不同方式,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服务和支撑,同时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难点诊断等服务,我们希望每年服务企业的数量能够超过六百家。兵科院宁波分院围绕国家、省、市新材料产业的要求,特别是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的建设,按照市场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要求,面向企业面向市场,不断加大成果产业化的力度,不断加深与企业的技术合作,不断提升技术服务能力,为宁波经济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

  主持人:非常感谢张院长。接下来我们进行场外连线另外一位来自企业的代表,来自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杜能辉杜总。杜总您好。

  杜能辉: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主持人:首先能否请您跟我们讲讲,对于宁波技术市场您有怎样的认识?

  杜能辉:宁波市技术市场,作为宁波市政府,特别是宁波市科技局对这一块的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具体的表现是对技术型的企业,服务中小微的企业,还有中小微的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具体有很多,比如说有产学研的支持政策,还有比如产学研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很多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这一块的工作受到了很多的支持。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中小微企业得到了支持和发展。

  主持人:那么作为企业来说,您觉得宁波技术市场为我们带来了哪些重要作用?

  杜能辉:我就从我们公司通过宁波市这些政策获得的收益,具体的现身说法一下。一个就是说,我们通过这些平台跟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还有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的合作关系,使我们这几年的新产品开发得到了快速的增长,企业的效益也得到了快速的增长。就像我们跟四川大学合作为例,我们跟四川大学合作是从2003年通过这个平台建设以后建立起来的。合作已经十多年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开发了系列的产品,获得了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等立项,还有宁波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具体的经济效益,每年能产生的效益六千万左右,近十年已经为企业新增了六亿元的收入。我概括了一下,有几个优点。一个是通过这个政策对立项的企业政府进行资金支持,企业缓解了资金压力。第二个,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把技术难题抛给科研院校,他们聚集了很多人才,减少了企业的研发风险。主要是这两块。

  主持人:那么如何促进技术市场和企业共同发展,您是不是也有一些建议和想法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杜能辉:好的。我认为产学研的政策,政府特别是科技局这一块还要加大宣传的力度,使更多的中小企业了解这个政策,然后把这个政策运用好,使广大的中小企业都有认知,把它对企业自身的自主的创新发展起到真正的帮助作用。对于政府这一起,也希望加强对产学研支持的力度。主要是这些。

  主持人:好的,非常感谢杜总。今天刚刚也是连线到了两位场外嘉宾,谈到的都是关于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难的问题。杨处,对于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杨建艇:科技成果转化难,我认为这是一个共性的问题,不但是在宁波有这种情况,而且在全国各个地区都存在这个问题。能不能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这是关键核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目前科技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通过多年的努力,应该说宁波市的技术市场发展,应该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总体按照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来看,技术市场目前还远远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也深深体会到,就是说技术市场存在着运行机制还不够完善、吸纳技术和输出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具体问题,我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这也是大家公认的一个问题。从我市的具体情况来分析,我认为具体的情况是这样,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能力还不够,包括企业承接科技成果的能力还相对有点弱。宁波很多都是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这是一个。那么在对高校和科研院所来说,一些科研成果成熟度,应该说相对来说成熟度还不够,从科技中介机构来讲,在服务方面的能力还相对薄弱。同时刚才郑院长提到的一个问题我很认同,就是技术评估定价的体系,这个机制缺乏,甚至可以说是缺失。

  刚才我讲到的这些问题都极大的制约了技术市场的发展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一个方面的问题。

  第二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技术市场缺乏与其它要素市场的深层次的互动,开放技术市场既要为技术人员、企业家以及与市场之间的结合创造条件,更要为他们完成技术成果的转化,实现与其它各种要素开展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互动创造条件。目前技术市场,我认为还远远没有与土地、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完全有效的结合,这方面的问题不仅在我市存在,在其它城市、其它地区也同样存在。科技成果培育和转化,涉及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金融机构等多个主体,需要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加以协调,建立全方位、专业化、多功能的服务体系。因此我们建议要加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着力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要调动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及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符合科技成果转化特点的科技成果处置、收益等管理办法,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管理和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的转化服务体系,推动各类技术成果交易,包括科技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等,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系统的配套,提高效率服务。

  另外一个就是目前我们所了解到一个好消息,国家目前正在制定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法,目前已经进入了全国人大的审查。有望在年底,我们希望越快越好,能够出台这个科技成果转化法。转化法出台以后,我相信宁波市委市政府,包括我们科技局,会相应的跟进政策的配套,谢谢。

  主持人:相信有了体制的支撑,也能让技术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好。在培育发展技术市场方面,是不是近期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具体措施?

  杨建艇: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最近我们有一个计划,我跟王主任前一阶段去过厦门,到厦门的科易网(音译),这是一家民营企业,专门从事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也是很难得的一家企业,而且它做得相当好,所以我们去考察。在以前我们也去过西安科技大市场。所以通过前期的调研,包括结合我们宁波在技术市场建设以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今后发展的需求,我们有一个想法,就是启动建设一个集科技成果展示以及科技成果技术的评估、成果交易以及科技金融、创业服务等五大功能,或者是更多的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的科技大市场,我们有这个想法。

  或者是换句话说,我们要建设科技的一网一厅,出发点就是说,这个目的就是让技术市场活跃起来。通过技术交易大市场,让技术输出方、转化落地方以及技术交易中介以及技术成果的落地转化过程中涉及到的金融问题、创业服务的问题等等,我们想都通过这个大市场这个平台进行一站式服务。

  科技大市场是搭建一个平台,最关键的是要用起来。怎么来使用好这个科技大市场?怎么发挥好它的作用?怎么使它的运行机制更加的合理化?这方面我们还在进一步的探索,我认为这个市场,我们通过线上、线下要互动起来,所以说我们还在进一步考虑,我们跟王主任正在商量,在进一步考虑,如何具体化去建立好这个平台。我希望这个平台能够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建成。

  围绕技术市场的发展问题,我们正抓紧实施技术市场的培育,我们在年初的时候也制定了一个,从2013年到2017年的一个技术市场的专项行动方案。这个行动方案里面也提了一些具体的指标,到2017年,市级技术转移机构通过我们的培育能够达到一百家。同时到了2017年,我们宁波市的技术经纪人能达到300人,等等。这里面我们设立了很多指标,我们希望我们的专项行动计划能够稳步的推进。如果是按照我们设定的指标能够达到的话,宁波市的技术市场和科技成果转化将会出现很好的局面,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其实通过今天的交流,听了各位嘉宾的介绍有一个感受,就是我们对技术市场的发展跟成长,有很多的想法,也有很多的建议,也有很多希望下一步能够去做的事情。通过这一点就能看出,我觉得我们的技术市场的发展,一个是它有一个非常活跃非常好的态势,同时也能看到它强大的生命力。

  在这边能否请王主任跟我们讲讲,作为中介机构,您怎么看我们宁波市的科技中介机构?对于它的发展和成长,是不是也有一些问题跟难点存在?具体我们应该如何去突破它?

  王剑荣:应该说现在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技术市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也是高度重视。应该说现在是一个非常好的环境,包括宁波市也出台很多政策来鼓励技术市场的发展,鼓励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

  在这么一个好的环境下,我们宁波市科技中介机构这几年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像生产力促进中心,像科技企业孵化器,像技术转移机构、技术咨询机构、各类评估机构,非常多,应该说这几年呈现非常好的发展态势。

  我觉得尤其可喜的,近几年我们民营的中介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发展也非常迅速,这可能跟内地跟其它城市的发展不一样,这一点我觉得特别值得欣喜,说明我们这个市场在慢慢的,通过我们政府的培育,通过引领,这个市场在良性的发展。

  但是同时也必须看到,我们现在的科技中介服务,我们的中介机构在发展当中,我们跟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与我们服务的需求,应该说这个差距还是非常大。我觉得突出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三个字,一个是小,一个是散,一个是乱。

  小就是机构偏小、偏少,前面各位领导也讲到了,我们现在这个数量还远远不够,规模也不够大。我们的高校也好企业也好,提出的大量需求你难以招架,应付不过来。散就是大家整合资源的能力,互相整体协同工作的能力明显比较弱,这有一个过程。那么我们现在应该说还处在一个比较弱的阶段。乱就是小规模、低水平的无序竞争,尤其是一批民营的机构,它发展起来以后,在起步阶段面临各种困难,大家都在一个比较低的层次、水平上竞争。这种情况对我们中介机构的良性发展应该说也是不利的。另外包括在环境方面,在认识方面,我们都还有待进一步的去梳理、提高、优化。怎么去解决我们的队伍不够壮大、能力不够强、机构发展当中的小散乱等问题,我觉得这里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

  我觉得有几个方面非常迫切,首先是认识问题,就是怎么去认识技术市场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我们都知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市场就变成主体了。发展到现在这个时候,市场一方面在引领和培育消费,另外一方面我们规划和指导生产,市场成为主体了。技术市场由于它的特殊性,在发展过程中这方面的主导作用就更加突出。所以第一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大家对技术市场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的认识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中介机构小散乱的问题。

  第二个方面,我们现阶段还要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同时要创新投入方式。科技中介机构目前这个阶段如果要靠它自己完全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发展,显然我们的速度、规模和力量都跟不上,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在这个阶段要依靠政府这双看得见的手去加大力量推动一把。所以我觉得,在现阶段怎么样加快第三方、第四方平台的建设,政府还要加大投入力量,这是一个方面。

  但同时我们这几年政府应该说这方面也投了很多的钱,相对来讲我们的投入方式还比较传统。随着技术市场的发展,这个市场发展本身的一些特有的规律,我们应该积极的去探索这个投入方式的创新。比如说把过去的以项目投入为主,以平台建设为主,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以代换贴息的形式,以风险投资的形式等等,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市场来配置行政资源,去解决投入的效率问题。

  尤其是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政府的财政资金和民营资本怎么结合,共同投资第三方第四方平台,可能会使这个平台建设的效率更高,这里面可能有很多的管理规范上的问题,一些资产处置方面的问题,可能我们要去探索。我觉得宁波应该有这个条件,我们是计划单列市,我们有地方立法权,所以我觉得这个方面应该去做一些探索。

  同时我们对科技中介机构的发展,在一些政策上要考虑更多的扶持它。比如说对从事高科技服务的一些科技中介服务的企事业单位,我们的地方能够说了算的,营业税的问题,所得税等地方留成的税种,我们能不能考虑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扶持软件企业一样去扶持它们,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方面,我们要加快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技术经纪人的队伍。技术交易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大批复合型人才。跟一般的商品交易不一样。从事这个工作的人要懂技术,要懂经营,要懂投资,要懂各个方面,我们需要一大批复合型的人才。同时我们还要有一个行业的规范,去合理有效的管理。所以建立技术经纪人队伍也刻不容缓。

  第四个方面,刚才杨主任也讲到我们要建立一网一厅,这个非常重要,我还想补充两句。建设一网一厅,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现有的这么多的服务资源集聚起来,让它更好的发展作用。最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问题要解决,一个是服务集聚,集成服务,让这些资源协同配合以后发挥更大的效率。第二个是信息共享,我前面也讲了,我们交易双方的信息不对称,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通过政府主导下的这么一个公共服务平台,怎么去解决这些信息共享的问题。第三个就是市场化交易,郑院长也讲,我们现在交易过程当中很多手段是缺失的,评估、支付,包括需求匹配,供求双方的难题和技术匹配等等,我们实际上具体研究得深入以后,这些手段是缺失的。要做到技术成果市场化交易,必须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一个是广泛的合作交流,宁波是一个创新资源相对不足的城市,通过这个平台广交朋友,我们充分的利用全国甚至全球优质的创新资源为宁波来服务。

  所以我想,这四个方面应该说现在是比较迫切的。

  主持人:非常感谢。其实刚刚王主任还提到我们的发展要依靠政府的手,的确,说到技术市场的发展跟成长,离不开政府的科学良性的引导和把控。在节目最后,能否请龚局来讲讲,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龚国文:好的。刚才各位嘉宾都从不同的角度谈了他们对技术市场的看法,以及开展技术成果转化转移过程当中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同时也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我想这对于我们科技部门来说,进一步的做好我们的政府工作有很多的启发。

  围绕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就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市内外甚至是国际的优质科技资源到宁波来,让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宁波落地、转化,我想这里面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方方面面。我个人觉得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还是要在活字上做文章。首先就是要让我们的主体活起来。这里面一方面要让我们的广大的科研机构先强起来,不仅要提升我们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创造一个好的机制,让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增强内在的发展动力,也就是说我们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仅埋头于搞科研、搞研发,同时还要眼睛对外,要瞄准市场的需求,主动的与市场去对接,主动的为企业创新服务,让科技成果在市场当中实现它应有的价值,这是一方面。

  另外作为我们广大的企业来说,也要变得更强。也就是说能够在市场竞争当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能够提出自己的技术发展路径和技术需求,增强自身产学研技术协同研发的能力和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

  我想只要把技术市场供需两头的双方搞活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才会有坚实的基础,才能够真正的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由企业和市场出题,由科技工作者和科研单位接题和破题的这么一个协同发展的局面。这是一方面,就是要让我们的市场主体活起来。

  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让技术市场活起来。因为技术市场涉及的问题很多,我想当务之急可能还是要着眼于加紧建设我们的科技大市场。通过我们资源的整合、机制的创新和功能的完善提升,不断的完善宁波的技术市场体系。刚才很多嘉宾也谈到了,我们要把网上技术市场的发展作为一个重点,要通过运用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不断的强化网上技术市场的信息交互功能、技术的交易功能以及协同创新的功能,从而为我们广大的技术市场各类主体提供一个高效、便捷的服务,真正让我们的技术交易渠道畅通起来,让我们的科技成果转起来。

  当然,解决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难的问题,可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这里面既需要政府的大力的扶持、正确的引导和扎实的工作,同时也需要我们广大的企业、高校院所、科研单位和我们大量的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五共同的努力。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走合作开放的道路,通过我们政、产、学、研、用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宁波的技术市场一定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我们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活。

  主持人:非常感谢。就像龚局说的,只要我们能够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求新求变,相信总有一天我们能够做活市场做强市场做好市场。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在这里再次感谢四位嘉宾作客我们的《对话》直播室。同时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一直以来的收看与支持,我们下次节目再见。